新华社成都5月12日电(记者周以航、李晨曦)5月11日上午,四川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校园内,一场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正在进行。如今,防灾减灾教育已成为七一映秀中学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一条岷江之隔,车程几分钟之外,七一映秀中学的旧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静默伫立,如今,这里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场所。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四学生王星皓与同学、老师为准备毕业设计专程前来参观。除了缅怀纪念,他对自己所学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在工作中,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建安全系数更高的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1日,四川省汶川县七一映秀中学的学生正在进行防震减灾疏散演练。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眼下,映秀镇的旅游旺季即将到来,无论是像王星皓这样的散客团队,还是前来研学旅行的学生团队都逐渐增加,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映秀已成为川内研学旅行的重要点位。研学团的师生们走进漩口中学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宣誓广场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学习防震减灾知识。

汶川县红色讲解员王群最近平均每天至少接待一个研学团,“现在,我一天接待的学生数量在300余人至600余人不等,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1000多个孩子。”王群说。

汶川天地映秀培训中心研学部负责人介绍,2024年至今,映秀镇接待研学团数量在1万余人次左右,为适应不同群体的需求,今年起也开设了非遗手工体验课、环境保护课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5月10日,参加研学的学生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广场上默哀。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0日,参加研学的学生在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广场上默哀。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以前我们就是普通农村妇女,参加了政府组织的专业培训、交流学习后,讲解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收入渠道也拓宽了。”漩口中学地震遗址讲解员沈文娟说。随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映秀镇游客逐渐增加,2019年,沈文娟全家人合力开了一家烧烤店。现在祖孙三代11口人住在一起,她和两个妯娌白天轮班做讲解员,晚上就经营自家烧烤店。

夜幕降临,映秀镇中滩堡村街道上,饭店、民宿形形色色的招牌流光溢彩,街边小店里不时传来食客的欢笑声。晚上九点半正是烧烤店忙碌的时候,沈文娟和家人们分工有序,招呼客人、登记菜单、翻烤菜品,动作麻利,笑容满面。“现在生意不错,七八月和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候我们甚至天天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沈文娟说。

  5月10日晚,沈文娟(左一)和家人在烧烤店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0日晚,沈文娟(左一)和家人在烧烤店内忙碌。新华社记者 周以航 摄

据了解,2023年映秀镇接待游客270.48万人次,2024年一季度映秀镇接待游客45.99万人次,同比增长4.33%。

“这几年,政府组织我们商户到专业烹饪学校、川内优秀的民宿和餐饮场所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模式,我们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地方”饭店老板胡良兵从1999年开始做餐饮生意,汶川地震夺走了他的心血,重整旗鼓后,经过不懈奋斗和经营,“老地方”越来越红火,5年前还在镇上开了分店。“我们这里离成都近,走川西环线的游客也可能经过。现在客流量很大,赶上周末两个店加起来每天至少要接待七八百人。”胡良兵说。

在当地人眼中,基础设施越建越好,生活日益充实丰富,大家的精神面貌也越发昂扬向上。胡良兵说:“我们得往明天看、往前走,还得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汶川地震十六周年纪念日之际,桂林理工大学研三学生孔俞淞和朋友们特地将映秀镇选作行程的最后一站。“这里山青水美,街道热闹,商户很热情,我们还吃了美味的夜宵。”孔俞淞用“安宁平凡”形容眼中的新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