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一年,山东冠县承载王黎之一生。少年时,目睹日寇横行,抗战烽火熊熊,痛彻心扉。一九三八年,十七载少年,投身革命怀抱,荣膺党籍,立志为国家解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旗飘扬,王黎之奋战山东,广传党旨,振奋民心,努力培养抗日骨干,壮大武装力量。困境之中,甘冒生死,与侵略者抗衡,促进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年代,王黎之执志山东,参与鲁西南战役。一九四七,随军驰骋大别山,留驻山林,筑巢栖息。善于群众工作,密切联络,率群众支援前线,提供物资援助,牵制淮海战役敌人,助淮海战役成功,助解放战争获胜。

新中国诞生,王黎之执掌河南,致力政权巩固。一九五二年,三十有一,掌信阳地委书记,当时全国最年轻之一。一九五四年后,担任洛阳市委书记、郑州市委第一书记,尤其在郑州,励精图治,建设发展,创下不朽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黎之在郑州工作期间,提出了“三个一百万”施政目标,力求保障市民生活需求。他明确指出:“当好这个第一书记,不难,每天三个一百万。”这“三个一百万”涵盖了粮食、蔬菜和市区卫生,为群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使得郑州市民在困难时期依然能够安居乐业。

1970年,王黎之被调往四川工作。然而,当地群众对他的离去异常不舍,甚至有人流下眼泪,纷纷挽留。然而,王黎之最终还是前往了四川,担任省委书记一职。在四川,他积极应对各方面压力,严格整顿秩序,努力减少“四人帮”对经济造成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粉碎“四人帮”后,王黎之继续推行中央的干部政策,帮助受迫害的干部恢复名誉,促使其重返工作岗位。1982年,他主动卸任省委书记职务,让位于更年轻的领导人。之后,王黎之担任了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为四川的改革开放献计献策,全心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工作中。

1999年,王黎之离职休养,晚年在成都静享岁月。2014年,因病辞世,享年93岁,留下了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