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以来,盐与寿命的关系一直是科研领域的重要议题,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到每天减少3克饮食盐预计将使每年新冠肺炎病例减少6-12万例,全因年死亡人数减少4-9万例,同时也有研究者提出增加盐的摄入量或可延长寿命,这一观点与民间流传的“不吃盐没劲”的说法不谋而合,最近接诊的刘大爷便是后者的坚定拥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大爷一直身体硬朗,但近几个月来,他常常感到乏力、胸闷和心悸,尤其是进食腌制食品后这些症状更加明显。在子女的多次劝说下,他始终坚持“不吃盐怎么有劲”的观念,直到症状日益严重才终于决定前来就医。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查体,医生发现他的血压高达180/113mmHg,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心脏病史,但有长期高盐饮食习惯,偏好腌制类食品。
医生建议先做血液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显示他的血清总胆固醇(TC)高达7.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达到了5.1mmol/L,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和轻微心肌肥厚,初步推测他的心脏状况出现了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病情,医生为他安排了心脏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结果显示,他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已经减退,左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劲动脉斑块狭窄程度接近50%,医生表示如果继续拖延治疗,这个斑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刘大爷最终被确诊为高血压II级(高危型)、高胆固醇血症和劲动脉斑块狭窄。面对这些他有些茫然,不明白自己怎么会得这些病。医生表示这最关键的还是与他的高血压有关,而高压最有可能与他长期的高盐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同时为他开具了降压、调脂药物,叮嘱他一定要按时服药,不得私自增减剂量;调节饮食结构严格控制盐分摄入,远离腌制食品,增加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摄入;还鼓励他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和调整,刘大爷再次来到医院复查。

他的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有所下降,开始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他不禁感叹:“真是没想到吃盐多了会有这么多问题!这次算是长见识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刘大爷一样的案例不在少数,盐与寿命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一话题,帮助大家科学理清两者错综复杂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体内缺盐隐藏的健康隐患到底有多大?

无论是家常菜还是特色小吃,都离不开食盐的点缀,它不仅能够增添食物的咸味,还能与其他调料协同作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口感。

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除了赋予食物丰富的口感和风味外,盐(NaCl)在维持生命活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长期缺乏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盐中的Na⁺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水分平衡的重要电解质,如果将身体比喻成一个水库,细胞则是水库中的小水池,Na⁺就是一个精确的调节器,通过与机体内的水分子结合成为水合离子来确保细胞内外水分的平衡分布。

一旦长期摄入盐类不足,会导致体液含量失调,出现水肿或脱水等问题,继而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出现如体重减轻、贫血、免疫力低下等问题,使得身体更容易受到感染;随着体内Na⁺浓度的降低,人体就会出现如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一系列低钠血症的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而这个过程同样离不开Na⁺的参与,它能够确保神经冲动迅速而准确地传递到肌肉,引发肌肉的收缩,日常生活中的行走、跑步以及一些更为复杂的动作都离不开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长期盐分的摄入不足,使得肌肉收缩力减弱引起疲劳和无力感

而当血液中的Na⁺不充足,身体就会从骨骼中汲取部分来补充以达到机体平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在一项关于青年群体低钠摄入与身高发育之间关联性的研究中提到,饮食中长期缺乏钠盐会导致青少年出现骨骼发育不良(身高偏矮、骨骼畸形等),骨折发生率增加以及骨骼密度降低,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Na⁺还与碳酸氢根离子(HCO₃⁻)共同作用参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它们就像是一个高效的酸碱调节器,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酸性或碱性环境的损害,对维护内环境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它还能够刺激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帮助食物在胃肠道中被更好地消化和吸收。

长期缺盐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而且它还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在食品加工和保存过程中有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一旦缺乏将增加食品腐败和变质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吃的越咸,寿命或越长?

那是不是也就是说明盐分摄入越多,对于身体越为有益呢?

《Eur Heart J》上曾发表过一项相关研究,观察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观察站中关于预期寿命的数据、联合国的GDP评估以及世界银行的GNI数据等相关数据库,对一百八十一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对钠摄入量和健康预期寿命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在校正GDP和BMI等潜在的混淆因素后发现,每天多摄入一克的钠(≈2.5g食用盐)能使人们在出生时预计的寿命至少多两年,还能使每10万人的全因死亡率减少13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而言之就是吃的吃得越咸,寿命或越长。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国乃至全球仍在提倡限盐呢?

先从以上实验来说,它最终的定性为观察性研究,也就是说这个结论的可变因素很多,并不具有严谨性。在此项研究中仅以增加4g/天以下的钠量作为研究,而当大于此极限值后两者的变动方向反而出现相反的迹象,根据国际钠盐比换算,也就是10g/天的食用盐摄入量。
要知道《柳叶刀》中曾显示我国约百分之八十的每天食用盐的摄入量远远大于这个极限值,虽然我国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摄入量为5g/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与之相反,国际上的多项长期研究一致认为摄入过量的食用盐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存在显著且直接的关联。在一项针对五十万人的长达九年的追踪研究,该研究发现重口味喜盐的中年男性相较于低盐饮食者,其预期寿命将缩短一年零六个月;而重口味喜盐的中年女性预期寿命将减少两年零三个月,偏好高盐饮食的受访者全因过早死亡的风险相较于低盐饮食者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八。

一项跨越二百多个国家、历时二十八年的大型跟踪研究中表明,中餐因其高盐特性被列入了不健康饮食结构的榜首。同时,长期摄入过量的盐与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卒中等)以及肾脏、胃部等多器官病变有着密切的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各大高血压指南中广泛推荐和强调钠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人体对盐分的代谢能力有限,每潴留0.4g的Na⁺就需要约110g的H₂O来与之进行转化以维持水盐平衡。随着血液中水分的增加,血容量相应增加,导致血管内壁所受压力增大,长此以往对心脏构成隐患。

同时,Na⁺的增多会协同Ca2+进入细胞,导致平滑肌收缩,并造成细胞内外的K⁺、Na⁺失衡,增加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加剧血管内壁压力。长期血压升高对机体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衰竭等)的患病风险。

研究指出日均少摄入400mg的钠元素(约等于1g盐)即可显著降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高盐环境抑制了胃黏膜保护多肽分子的反应,削弱了胃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诱发急慢性胃病,长期未得到控制则可能增加癌变风险;长期胃部反酸还会增加食管癌的患病概率

大量食盐的摄入超出吸收、代谢器官的承受能力,加重肝脏、肾脏的负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慢性或急性器官损伤,甚至增加癌变风险;研究发现每天摄入盐的含量大于5g(去除家族史、疾病史等特定人群)是甲状腺癌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过量盐摄入还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中的细胞分化,增加促炎因子的产生,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自身免疫类疾病;长期高盐饮食还会增加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反应,对记忆和大脑认知功能造成损害,增加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越吃越咸,不但不会增加寿命,还有可能威胁到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盐分的摄入量,科学限盐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应在5g以下,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不同,对盐分的需求也不同,比如健康成年人可控制在这个数据之内,而10岁以下的青少年可能就不超过4g或是更低,对于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则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盐分的摄入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饮食中食盐的摄入不仅来自我们直接加入的盐分,在一些调味品和加工食品中还隐藏着高钠成分,对我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如酱油、味精,火腿肠、泡面、榨菜、面包等,为了增加口感和延长保质期,它们中往往增加了大量的钠,所以在日常选择时,我们可以从配料表中了解钠的含量,并选择低钠或无钠的替代品来降低总体盐分的摄入。

同时,为了预防腐败和增加风味,在腌制食品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盐分。研究发现腊肉的含盐量可达到5~10%,咸菜含盐量可达到10~14%,它们虽美味可口,但长期食用会导致盐分摄入超标,继而威胁生命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作为“百味之源”,盐既可以使食物增香调味,又对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长期缺乏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如新城代谢紊乱、低钠血症等。但也不是说盐摄入越多越好,多项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盐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就像案例中的刘大爷一样,同样威胁生命健康,所以想要延长寿命还需要从科学限盐开始。

参考文献:

[1]于冬梅,何宇纳,房红芸,et al.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食盐摄入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3):4.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6.03.005.
[2]李巧先,姜化安,李冰,等.食盐摄入量对体质指数及血压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3(2):2.DOI:CNKI:SUN:ZMXB.0.2013-02-028.
[3]丁钢强.中国居民盐摄入状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C]//减盐背后的科学-达能营养中心学术年会.2018.
[4] Messerli, Franz , et al. "SODIUM INTAKE, LIFE EXPECTANCY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39.Supplement 1(2021):e29-e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