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也即是今天的榆林、延安两个地区所辖范围,而清涧县,正好处于榆林市与延安市的边境,是归榆林市管辖的一个小县城。在人们最初的印象中,这里千沟万壑,土地贫瘠不堪,可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自然环境?让我们一起看看陕北也就是清涧鲜为人知的自然环境史。

在中生代三叠纪时期陕北是一个内陆湖盆地区,在二三百万年以前,陕北黄土高原基本形成。早期,气候比较湿润,这里有茂密的森林草原,生态环境较好。可自西周以来近3000年,喜马拉雅山抬升,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暖湿流的浸润,黄土高原气候逐渐改变,趋于干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封建社会时期,“官向民要,民向地要”,面对沉重的苛捐杂税,老百姓不得不大量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而且那个时候黄土高原地广人稀,生产条件极其落后,人们春天播种粮食,秋天直接收获,中间很少有人去施肥、拔草,广种薄收现象极其严重。人们不得不加大开垦荒地的力度,大肆砍伐森林灌木,来实现粮食增收。就这样,陕北人对土地的开垦成为恶性循环。

经过历史上人们持续不断地开发,黄土高原植被被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明清时期,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独特地貌,清涧县的地貌就是这样形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孩子们

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之陕北地处大陆季风气候,降水稀少。旱灾,成为最频繁的自然灾害,连季旱、连年旱最为严重,会出现“秋八月不雨至次年夏四月”的严重灾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有的丰收

据《洛川县志》记载光绪三年大旱“大饥,草木俱尽,人相食”,《横山县志》记载民国大旱“旱饥馑益厉,草根树皮剥食殆尽,贩人成市”。此外,洪灾、蝗灾、雹灾、冻灾相继侵袭过这个贫瘠的土地,百姓饥饿难耐,在啃食树皮的基础上又掘出山中石块而食,人们不过数日,就会腹胀下坠而死。而整个陕北地区,包括清涧县,都遭受着同样的苦难。

如今,植树造林虽然让我们的生活家园改善了很多,但距离恢复黄土高原茂密的森林草原之目标,还很远很远。希望更多的陕北子孙,能了解我们的历史来路,爱护黄土高原的生态,使陕北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