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春节,北京女青年王毓荣家中一派祥和喜乐,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边,听着王毓荣讲述下乡插队落户那些年发生的故事。王毓荣满怀感慨地对丈夫和孩子说:“我遇到了一个待我特别好的大队长,是我那些年的贵人呀!”这位老队长究竟做了什么,让已经返回城市的王毓荣仍然心存感激?王毓荣的知青生涯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本期就带着大家一起回顾王毓荣的知青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忆起自己的知青生涯,王毓荣用了两个词语来概括——辛劳和感恩。插队的生活是真辛苦啊,每天仿佛有干不完的活儿。可如今回想起那时候的人和事,王毓荣心中留下的都是满满的感恩。

1969年3月,这时候的王毓荣还没有满16岁,刚刚初中毕业。还是个孩子的她,马上就要开启自己的知青生涯了。她们这一行人一共25人,要一起到陕北延安地区的胡家坪大队落户插队。离开北京,这群人就不再是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孩子了,怀着对未知生活的好奇和忐忑,一路上大家都在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胡家坪大队有一座大山,叫做胡家山。这座山的前山和后山分别有两个队,前山的叫一队,后山的叫二队。王毓荣正是被安排在了一队插队落户。一队有个胡大队长,他是个热心肠,王毓荣一行人到来的第一天,就十分热情地款待了他们。

知青们进门一看,桌上只有豆腐疙瘩汤。虽然说东西看起来不咋地,但这已经是村民们能拿得出的最好的东西了。当时经济条件不好,谁家能吃上一点豆腐都得是大过年的时候,更何况是豆腐疙瘩汤?对于这群城里来的年轻人,胡队长给出了最大的真心和诚意。

插队的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这群年轻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着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饮食上倒是不用太过担心,对于插队落户的青年,国家都有一日三餐的供应,大家都不会饿到肚子,最苦最难的就是干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进山里砍柴,背着重重的柴火走山路;亲自下田去拉犁耕地耙地;清理牛圈和猪圈。这些活儿哪儿是这群城里孩子接触过的,更不要说里面还有些女孩子,一时之间,大家都有些承受不住,叫苦不迭。

累倒的年轻人不计其数,王毓荣也是其中之一。因为长时间劳动晕倒了,被人送往了医院。胡队长看着心疼得不行,可是他也没有办法给这些娃娃提供好一点的条件,于是他只能号召村民多帮忙,希望她们能够不那么辛苦劳累,也有多一点的时间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3年腊月底,知青们准备回家过年。天这么冷,路又这么远,胡队长不放心孩子们的安全,自己手上又有活儿丢不开,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去送送大家。胡队长的儿子叫胡三勤,才17岁,虽然还是个小伙子,但已经是干活的一把好手了,为人忠厚善良。

当天他送这些知青们去汽车站坐车,王毓荣的身子骨最弱,所以经受不了风寒。在驴车后面早就被冻得说话都不利索了,胡三勤见状立即脱下了自己的外套,随后套在了王毓荣的身上。胡三勤还对王毓荣说道:“我不冷,我赶驴车一身汗。”可是王毓荣心里很清楚,因为胡三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毓荣回北京探亲结束之后,返回胡家坪大队时,王毓荣特意带了一件军用棉袄。一路上大家都很好奇,王毓荣只是笑笑不言语。原来为了感激回家那天胡三勤披在自己身上的袄子,这回王毓荣特意带着这件军袄来送给胡三勤。

这一送不打紧,原本是两个年轻人之间表达感谢的馈赠,却送出了许多流言蜚语。一时之间,大队里的人都以为王毓荣和胡三勤谈恋爱了。胡三勤对此澄清过很多次:“我才17岁,姐姐都20岁了,怎么可能处对象嘛!”村里人还是继续调侃:“女大三,抱金砖,咋就不能处对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这个流言给王毓荣造成的困扰,胡三勤非常愧疚。都是因为自己的臭显摆,这才惹来了这些闲言碎语。王毓荣本人倒没怎么在意,本来就是没影儿的事情,别人说几句,它也不可能就变成真的了。

由于念过书,王毓荣很快被提拔成了公社干部。公社干部照例是要下乡的,与村民们同吃同住、一起劳作,拉近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王毓荣心里也想着,平时要多跟老乡们沟通,干活儿也要更加积极一点,辛苦一点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大家留下一种干部就细皮嫩肉不能干活儿的印象。打定了主意之后,王毓荣就开始做起了种种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乡的过程中,住倒不是问题,公社早就安排好了。至于吃,必须要和老乡们一起吃。关于这个派饭的规矩是领导定下的,为的就是要多和老乡沟通,一方面能够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方便干部们深入基层,帮助大家一起进步。

轮流派饭对于王毓荣来说问题不大,因为老乡们都喜欢她,争着让她来自己家里吃饭,王毓荣和其他干部一样固定交给村民们粮票,但是自己一点也不挑食,胃口也不大,常常是一块馍馍、一碗糊糊就能够吃饱。就这样王毓荣每天干完活,都轮流到老乡家中吃饭,没想到,有一个人却不乐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颇有微词的人叫胡明顺,是胡家坪出了名的光棍,为什么出名呢?因为他整天好吃懒做、吊儿郎当,眼看着一天天地就是在混日子,村民们都不喜欢他。对于胡明顺的抱怨,起初王毓荣是不乐意的,自己一个姑娘家去一个光棍儿家里派饭像什么样子。幸好对于她的担忧,胡队长看在眼里。

胡队长安慰王毓荣说:“没事儿,别担心,明天我陪你一起去。”听了这话,王毓荣才放下心来。第二天一早,王毓荣跟着胡队长一起到胡明顺家中吃早饭,胡明顺准备了玉米团子,还有煎的鸡蛋,胡队长特意批评了胡明顺不懂待客之道,干部来派饭也不知道找一个人来作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顺理成章地,这一天胡队长都跟着王毓荣来蹭饭,王毓荣心里明白,胡队长是为了宽她的心,于是十分感激。晚饭过后,两人特意找胡明顺谈心,希望他能更勤快一点,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肯干,总能过上好日子。

王毓荣和胡队长一番苦口婆心,胡明顺也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从那之后他洗心革面,日出而作,什么农活儿都肯干,还自己抱回了个小猪崽养着,眼看着日子是一天天地好了起来,王毓荣看在眼里十分欣慰。而由于老队长善解人意,他开始天天“蹭饭”,帮助王毓荣完成基层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4年的夏天,王毓荣蹲点的地方变成了后山。后山有个寡妇带着一个女儿过日子,家里没个男人,生活也是十分艰难。小女孩儿叫臭妮,倒是十分懂事,王毓荣叫来臭妮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动起了做媒的心思。

这时的胡明顺早已经洗心革面,家里也缺个女人来操持打理,王毓荣叫来了臭妮的妈妈,双方都对此事有意,于是一拍即合,这一年两人举行了结婚仪式,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王毓荣第一次做媒人,宣告圆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76年的夏天,在忙完基层工作后,王毓荣回到公社提交一些材料。公社里的单身青年们早就知道王毓荣温柔贤惠、聪明能干,于是纷纷追求王毓荣,简直令她不胜其扰。于是王毓荣又去找胡队长帮忙,胡队长最是心疼这个孩子,乍一听闻这件事简直火冒三丈,骚扰到王毓荣头上了这还得了!眼见胡队长一冲动就要去公社算账,王毓荣赶忙拦下他,生怕惹出祸端。

既然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该让胡三勤出马了。胡队长对外宣称胡三勤正在和王毓荣谈恋爱,好歹是绝了其他人的心。胡三勤当天穿上了自己最干净的衣服,特地到公社门口,大喊道:“王毓荣,我来接你了!”公社里的小青年们看到这般情景,只能放弃追求王毓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不过这一来二去,胡三勤真的对王毓荣生出了爱慕的心思。很可惜,王毓荣从来都把他当成弟弟来看待,胡三勤也只能压抑住自己的感情。

1977年,国家政策发生了改变,恢复高考了。幸运的是,第一年王毓荣就考上了天津纺织工学院,离开了胡家坪,回到了城市。即便是离开了,王毓荣与胡队长一家也从没断了联系。之后,王毓荣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并且结了婚。丈夫是一位军人,与王毓荣十分恩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1年胡队长去世,万般悲痛之下,王毓荣也亲自前往悼念。她给予了一些救助物资,还不断安慰胡三勤好好过日子。2006年,村里的媒婆给胡三勤介绍了对象。很快两人就结婚了,胡三勤特地通知了王毓荣。为了感激他们一家的照顾之情,王毓荣掏出五千块钱,让新婚二人举办酒席。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最奇妙的,真心换真心,素不相识的人也能结下深厚的情谊,对于王毓荣来说,她和胡队长就是这样,与村民们就是这样!如今再回忆起这段知青往事,王毓荣心中充满了感恩。感念这一段时光,让她的人生有了一笔浓墨重彩的丰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