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打卡”洛阳市周公路特色商业步行街。杜强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省洛阳市城市风光。曾宪平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省洛阳市洛邑古城人潮涌动,游客领略古城风光。张怡熙摄

龙门石窟国风市集,汉服裙袂飞扬,游客穿越古今;夜游洛邑古城,观赏“幻彩”演艺,全城“汲水”欢歌;山川拱戴大河荟萃,时尚、年轻态、文化感等纽带,连接起洛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网红洛阳热力十足,假日文旅展现城市发展新活力。“五一”假期,河南省洛阳市共接待游客683.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和13.71%。

“在关注下一个网红城市是哪里的同时,更应认真总结经验,探讨网红城市背后的流量密码,努力实现‘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这是推动城市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近日,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介绍了如何借助旅游热度提升城市品质、网红城市的“长红”之道及创新驱动文旅产业融合的洛阳模式。

中国城市报:应如何更高水平地打造特色城市文化IP,加快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洛阳市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分享?

李振刊洛阳市聚焦“文旅文创成支柱”的目标,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文旅新主题,推动文旅与城市融合。

以“花”为媒,开展颠覆性城市营销。近年来,洛阳市通过开展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神州春色”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春和景明”2024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交流展示活动等“国字号”活动,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不断提高《唐宫乐宴》《神都夜宴》《风起洛阳》等沉浸式演出水平,推出“牡丹群芳图”等牡丹主题系列演出,洛阳市龙门石窟、老君山、白云山、龙潭峡、隋唐洛阳城、洛邑古城、洛阳博物馆等景区接待人次、收入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洛阳市积极邀请明星打卡、参与活动等为城市品牌塑造持续引流。

以“装”为媒,提升沉浸式消费场景。洛阳市抢抓国风潮流,结合实景、角色扮演、真人演绎等多元形式,举办“梦里隋唐”汉服文化节、汉服花朝节、唐·霓裳艺术盛典等主题活动,推出“着华服免费入园”等系列举措打造瑶光赋宫廷音乐会、又见八景汉服秀等特色产品。目前,全市汉服经营商户增逾千家,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汉服经济圈”日渐成形。“一袭汉服点燃一座城市”,洛阳持续获得“抖音最受欢迎的汉服热门打卡地”的称号。

以“夜”为媒,打造年轻化消费盛宴。洛阳市不断擦亮“古都夜八点”品牌,组织“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演”“夜拍”等6大业态110个点位全面提升,博物馆、景区“夜游”模式全面开启,洛阳特色商业街区的广州市场等夜间消费聚集区销售额超1.6亿元。同时,洛阳市将烟花、音乐、无人机与隋唐洛阳城、龙门石窟相结合,打造了IMAX全景沉浸式音乐烟花秀、在龙门石窟等地标性景区景点开展无人机表演秀,面向青年,持续提升了培育泉舜购物、龙门古街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产品供给水平。

中国城市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如何推动城市文旅从“爆款吸引流量”到“确保文化留量”,由“网红”变“长红”?在网红城市塑造上,洛阳市有哪些探索创新?

李振刊: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突破传统思维向“颠覆性创意”转变。洛阳市用颠覆性创意整合资源、打造产品,让传统文化与新奇创意“碰撞”,点燃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引擎。例如,“电竞+文旅”实现梦幻联动。洛阳市把“工业遗产”打造成元宇宙科幻乐园,融合VR电竞、光影秀场等多种业态,集国风文化、工业质感、未来科技于一身,让更多线上的“观光客”转化为线下的“旅行者”。“数字+文旅”创造无限可能,洛阳市也发挥“千兆城市”试点优势,实施梦唐阁体验馆、水幕电影等数字文旅项目,龙门石窟景区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4A以上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游客体验感明显提升。

实现观光游览向“沉浸式体验”转变。洛阳市坚持产品至上、内容为王,打造有场景、有故事的沉浸式文旅产品,让游客从“看景”到“入景”。比如,洛阳市开创了把一座城市作为剧本载体的先河,打造“全城剧本娱乐”,创新推出“神都奇幻志”剧本娱乐等沉浸式新文旅产品,解锁“新玩法”、增强体验感;深挖研学旅行资源,“寻根问祖”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寓教于学丰富研学全新体验,成功举办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民宿+”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一批精品民宿在青山绿水间“百花齐放”,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奔赴乡村里的“诗和远方”。

完成线性发展向“年轻化消费”转变。洛阳市聚焦Z时代年轻人消费需求,繁荣“古都夜八点”文旅市场,组织“时尚夜体育”“星光夜市”等主题活动,洛邑古城、天心文创园、西工小街、广州市场步行街等成为青年集聚的新地标,10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人气爆棚,引发青年打卡热潮。大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推出星空帐篷、户外烧烤、露天电影等新业态,让青年人体验“向往的田园生活”。

打破惯性路径向“移动端传播”转变。洛阳市把握互联网时代新特点,坚持“线上做流量、线下做变现”,精准高效引流。携手爱奇艺开创国内“城市IP”和“内容平台”合作的“洛阳模式”,《龙门金刚》《风起洛阳》等精彩剧目接连“破圈”。并且,洛阳市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合作,与携程、美团、支付宝等消费平台联动,邀请流量明星、头部博主制作网络短视频,持续升温“关注热度”,洛阳市荣获2023春季旅行趋势榜“人文历史目的地”“春季赏花目的地”。

中国城市报:突破资源依赖走向创新驱动,洛阳市如何打造更多高质量、多样化的文旅文创新业态、新产品?具体实现路径有哪些?

李振刊:近年来,洛阳市探索创新驱动文旅产业的“洛阳模式”。洛阳市坚持真实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发展中保护,率先在全国打造3.0版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实施了定鼎门、明堂天堂、九洲池等重要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让沉睡千年的文物遗迹从地下“走”到地上,成为网红打卡地。目前,洛阳市正在加快实施天街十二坊等项目,串联盛世隋唐的“七天建筑”,恢复壮丽的中国古代都城轴线。

同时,洛阳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博物中国、文创艺都”的亮丽名片。打开一幅洛阳市博物馆的布局地图,102座“文化宝库”就会浮现在眼前,门类丰富、特色鲜明,成为洛阳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最大底气。近年来,洛阳市高质量建设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揭秘“最早中国”、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精彩亮相、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加快推进、全国唯一的牡丹专题博物馆绽放河洛、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馆城融合、全域活态”的博物馆体系加快形成。

此外,洛阳市打造环幕电影等新体验,融入亲子研学等新业态,推出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可以“宿古墓”“宿运河”“与国宝过夜”,众多一线城市游客“打飞的”来洛阳尝鲜,部分场次一票难求。洛阳市也聚焦年轻化市场需求,推出多元化文创产品,洛阳三彩、牡丹瓷、平乐牡丹画等工艺品声名远扬,考古盲盒、国潮手办、通关文牒等文创产品频频出圈,更多“藏品”“展品”变成了“作品”“产品”。如今,因为一座博物馆来到洛阳,成为无数游客的打卡心愿,每年接待超过千万人次。

近年来,洛阳市不断深化合作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互建友好城市、互办艺术节、互设文化中心、举办文物外展、联合考古和文物修复保护等形式,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合作。洛阳市先后与日本冈山市、韩国扶余郡等16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与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埃及、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物交流,举办丝绸之路上的中原文物展、梦回布哈拉文物特展等深受欢迎。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原标题:文旅融合满城景 城市品牌活力增——访河南省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