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人气爆棚,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众多跨国车企高管也在现场感受到了观众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纷纷表示“将加快推出电动化产品”,跟上“中国速度”。

车市瓶颈期来临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这意味着,未来1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市场主流。趋势累加的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开拓更大市场空间。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油转电”已经跨越分界线,从产业发展趋势及潜力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样值得期待。但接连不断的价格战,确实让整个汽车行业陷入瓶颈期。

全国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36.4万辆,同比增长8.0%。其中,只有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强势,4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3.7%,较去年同期32%的渗透率提升11.7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坐吃红利 东风利润暴跌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受价格战、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车企净利润相较上一年发生了较大变化。一转眼已到5月中旬,大部分车企2023年的财报基本发布完毕,整体看下来比亚迪一家独大格局初显,不仅“油转电”转型成为车企中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国内乘用车企最赚钱的存在。再看同样是传统企业的东风集团,则出现了股份十年来的首次亏损。

回望2022年,比亚迪与上汽集团的净利润还都在160亿元左右。到了2023年,比亚迪销量达300万辆,在传统车企中独占鳌头,同比增长61.9%,净利润超300亿元,同比增80.72%。同时,比亚迪也成为唯一新能源销量突破300万辆、盈利超300亿元的中国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集团则在合资品牌的拖累下盈利下滑,即便2023年年销量规模超过500万辆,位居国内车企销量前列,但净利润却仅为141亿元,不到比亚迪的一半,较上年同期下滑12.5%。

作为内燃机时代国内车企的一哥,上汽集团正面临由传统燃油车制造商转型新能源,以及由合资品牌独大转型“合资+自主”双轮驱动的阵痛。好在上汽集团自主业务与出口业务表现亮眼,使得集团整体盈利降速放缓。

另一家身处改革期的车企东风集团,市场表现更是出乎意料,去年集团自主乘用车销量约34.74万辆,同比降幅30.2%。在乘用车销量下滑和价格战的双影响下,净利润迎来十年来首次亏损,为-39.96亿元,同比暴跌138.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外,吉利、长城等大部分传统车企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困扰。基本原因归属为在加大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方面,或是品牌和渠道建设的投入上。

不难看出,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不仅合资品牌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品牌也极度焦虑。回到开篇所提到的,乘用车市场销量下降,不景气氛围还在蔓延当中。

留给合资的时间不多了

最近几日,有不少车企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情况,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从多家季度财报中,我们多少能了解到第一轮价格战之后,各家车企的抗风险能力如何。

比亚迪在今年主力车型大幅降价的背景下,依旧保持着盈利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比亚迪营收同比增长约4%,至1249.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5.7亿元,同比增长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7.5亿元,同比增长5.24%。

比亚迪用实力证明,其供应链垂直整合一体化在猛烈的价格战中,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短期来看,即便在持续一段时间价格战,比亚迪仍有利可图,只不过相较于去年第四季度1800亿元左右的营收规模以及约86.7亿元的净利润而言,比亚迪的增速也有所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收428.6亿元,同比增长47.6%;净利润为32.28亿元,同比增长1752.55%,创造了历史同期最佳财务表现。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的出口量也远超行业整体水平。2024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78.51%,达9.28万辆,占其一季度总销量的3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上汽集团虽然在营收方面保持领先,但是赚钱能力却不如往昔。2024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收入1389.84亿元,下滑1.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4亿元,下滑2.48%。广汽集团则也面临相同境况,2024年第一季度,广汽集团实现营收215.66亿元,同比下降18.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下降20.65%。

营收与利润双双下滑主要是受合资表现拖累,上汽以及广汽此前都是极度依赖合资品牌的车企,上汽的合资占集团总销量近七成。而4月国内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9%。

如今自主品牌借道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合资车则在新能源车转型上的失速。智能化、电动化进度迟缓,产品竞争力不足等被认为是合资车企在本轮车市变革中逐渐掉队的重要原因,留给合资车的时间不多已成业内共识,如果无法实现切实的变化,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也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