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份,日军海军中尉夫妇擅自闯入上海虹桥机场军事区挑衅生事,被我机场驻军击毙,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次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开始反击。

中国军队开始向日驻沪海军虹口基地发动进攻,淞沪会战开始。这是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仗,持续三个月,中国军降投入部队73个师,70余万,伤亡25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仅歼敌9万余人,虽对日军有所震慑,但几乎损失了国民政府的全部身家。此战中国军队之所以表现如此失常,决策一再失误,国民党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难辞其咎。

错误一:攘外必先安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内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危机让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为了缓和本国经济、政治上的巨大压力,日本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日本关东军借口寻找走失士兵,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目标对准我东三省肥沃土地及无尽物产,面对着东三省人民欲抗击侵略者的群情激奋,蒋介石开始犯糊涂。

当时,他的注意力全在何消灭共产党的工农红军,实现国民党一党专政上,日本侵华根本没在他考虑的范围。虽然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强烈反对,他仍坚持派张学良剿共。

当时的张学良,刚完成“东北易帜”,本想归入国民政府,实现全国的统一。谁料,自己却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乡被日本人夺走,自己碍于蒋介石的军令,却无计可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愤之下,他对蒋介石剿共的命令,万难理解,不止一次向蒋诚恳劝戒,但蒋介石一直固执己见。眼见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国土地,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坐不住了。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武装羁押了蒋介石,迫其与共产党合作,实现抗日联合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蒋介石迫于压力,无奈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虽然形势所迫,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但是从他的内心,日本人对他的威胁远不及共产党的大,即便他同意抗日,但他的主要注意力,还放在共产党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这种消极抗日,积极内战的态度,势必在与日本作战的过程中有所体现,淞沪会战的前期,蒋介石依然没有把日本的这几个师放在眼里,轻敌的代价便显得格外的惨痛。

战斗打响后,蒋介石想像的国民党以摧枯拉朽之势反攻日本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反而日本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凌厉有攻势,彻底将轻敌的国民党军给打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战受挫的蒋介石,并没有从战略战术上找原因调整,也没有增兵支援,第二个昏招又开始了。

错误二:指望列强干涉

战争开始后,张治中部第9集团军下属的87师、88师及第20独立旅开始对日本驻沪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日军被国军强大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快丢失多个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国内得到中日开战的消息后,简直欣喜若狂,天皇特派松井石根大将率日军第3师、第11师开始在上海强势登陆,对驻沪日军进行增援,第一时间反制国军。

蒋介石将中日大战的地点选在上海,是有着自己的精心考量的:首先,日军的武器装备都是美式的最新装备,破坏力强、波及范围广,若将战场放在大平原,更具优势

反而是在上海打街巷战,日本部队施展不开,机动优势无法施展,国军在上海作战,更方便进行装备武器和军用物资的补给。最重要的是,上海作为国际都市,影响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日激战,实际是日本单方面发起了侵华战争,且在各国聚集的上海,势必在国际上带来巨大的影响。蒋介石希望以此来引起美英等各国列强的注意。

寄希望于九国公约签字国会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阻止,但此时的西方各国,对于中国丰富的物产和诱人的财富何尝不是垂涎三尺,日本的行为,各国都暗暗称意。

面对中国对日本的指控,国联各代表均三缄其口,相互推诿,最后甚至将战争原因归咎于中国对日本军官事件处理不当,激化中日矛盾,引起战争,蒋介石的打算落了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如此,蒋介石仍然对美国存在着幻想,其夫人宋美龄更是频频赴美,求见国会重要官员,为中国申诉,请求美国为中国主持公道。而在上海,日本已将国军团团围住。

各军将领纷纷上书蒋介石,申请撤出上海,冲出日军的包围圈,寻机与日军再战,可是蒋介石还要等待美国迟迟未至的公道,撤军的命令一拖再拖,眼见国军要被围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急关头,国军的另一大弱点,也暴露无疑,更导致了国军的全线溃败。

错误三:全局谋略不当

国军党军队的成份很复杂,有最早的国民革命军,也有部分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招募的嫡系部队,但更多的军队前身是各地军阀,一向在各区域各自为战,平日还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眼前日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而委员长的撤军命令还迟迟不至,几十万的国军顿时乱成了一锅弱,部分部队甚至不待军令,抢先撤出,国军整条战线顿时大乱。

待蒋介石撤军的命领发出时,并未规划各方部队的撤队路线,三十余万国军如没头苍蝇一般乱撞,前方是溃散的部队,后方又有日军的追击,狂轰乱炸中,顿时死伤惨重。

虽然仍然死守,国军已经军心大乱,状态一泄千里,尚未来得及调节整顿,日军的进击又至,纵使蒋介石掏出压箱底的兵力,大规模投入兵力挽回战局,也收效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摆脱了街市巷战的日军,充分的发挥出了美式装备机动性强、破坏力巨大的优势,不但全线占领了上海各区域,还分兵多路“收割”着溃散的国军部队,国军败局已定。

而蒋介石对于列强将插手干涉日军侵华战争的承诺,有着极强烈的执念,不顾自己的主力和全幅身家都压在战场之上,为了配合美国,频频的临时下达军令。

国军各部也被委员长忽而坚守,忽而撤退的命令弄得无所适从,原本有序撤出上海,分兵退至苏州、南京方面的大撤兵,在多次命令变更后,军心大乱,竟然全线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1日,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发布《告国民书》,声声悲痛,字字泣血,宣告国际大都市上海已宣告沦陷。蒋介石将手头几个王牌之军全部投入战斗,却血本无归。

错误四:后续抗战消极

虽然淞沪战役以中国国民党部队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结果告终,但此役于中国而言也并非全无好处。日军与中国军队殊死厮杀了三个多月,才勉强占领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1931年,日本关东军出兵时,日本全国都处于病态的侵略狂热之中,曾经叫嚣着“三月之内占领全国”,而中国军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给日本侵略者上了一课。

第88师第264旅旅长黄梅兴,率部向爱国女校附近的日军驻地猛攻,与日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战,在连续攻破日军十余个火力据点后,日军上了迫击炮,国军死伤严重。

黄旅长面对漫天的炮火,依旧死战不退,不幸被炮弹当胸击中,壮烈牺牲,所率全旅全体士兵,无一不殊死战斗,不让一寸土地,死守据点,至死不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占领该据点时,现场遍地尸体,无一个活口,也没有一个投降。日军军官率部四处察看后,神情郑重,默默无语,他们终于意识到,中国人钢铁般的意志,坚不可摧。

若上海沦陷后,蒋介石能够早日看清现实,未必不能够抑制国军溃败的状况,以图后招。而蒋委员长的脑回路的确清奇,他的注意力很快转向与日军打游击战的八路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在主战场上败多胜少,状况频发的时候,我党的八路军正扎根于百姓之间,以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游击战略,精准打击日本侵略者,让日军受到严重的打击。

而随着共产党八路军扎根于群众,抗击日寇的战绩越来越出色,八路军也备受百姓的支持和爱戴。于是蒋介石又开始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老套路,阴谋打击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但对八路军的装备物资进行各种名目的苛扣,还以各种借口向我军挑衅,借机发难,蒋介石如此倒行逆施之举,不但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更破坏了抗日统一战线。

最后:

虽然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损失惨重而告终,但也给日本非常沉重的压力,日本终于发现,侵略中国可能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容易。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完成。

以日本当时的国力而言,若三个月之内无法征服中国,那么本国的经济危机会全面爆发,届时自顾不暇,势必竹篮打水一场空。淞沪会战后,日本政府一度十分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行不久必自毙,无论多么猖狂,侵略者的结局已经注定,一定会灭亡!

参考文献:

2018年10月31日 09:54 来源:人民日报,“八一三”淞沪会战:以血荐轩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05月21日 15:41 来源:新民晚报,淞沪会战:中国坦克首次大量参战的现代化战役(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