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冬,在淮海战役中,由于黄百韬被歼,黄维被围,蒋介石被追放弃徐州,已完全在中共意料之中。但问题是徐州守将——杜聿明在放弃徐州时,会走哪条路逃跑。

只有弄明白敌杜聿明及其30万人马从徐州的出逃之路,解放军才能以有限的兵力一把兜住他,然后集中力量消灭他。

因此,弄清楚杜聿明的逃跑之路,是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胜败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时任华野参谋长的张震撰写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役中的作战行动》一文对解放军是如何摸清杜聿明的逃跑之路有一个详细的记录:

“中野合围黄维之后,毛泽东的电报指出:‘我解决黄维后,徐州之敌有向两准或武汉逃跑的可能,以后又估计敌有向连云港从海上逃跑的可能。’华野接电后立即开会研究,有的同志主张围死徐州,不让敌人出来。粟裕代司令员考虑,敌放弃徐州的可能性很大。如经连云港海运南逃,船只码头都有困难,遭我尾追后,将背海作战,遭致全军覆没。如走两淮经苏中南逃,虽可避开我主力,但该地区河川纵横,不使于大兵团行动,且均为我老根据地,将陷入我地方部队和民兵包围中,难于逃脱。如沿津浦线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则地形开阔,道路平坦,可与李延年、刘汝明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准河,一箭双雕。……因此,华野将主力成弧形布置在徐州以南的津浦线两侧,不将徐州围死,诱敌离开坚固设防的徐州城,在野战中将其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粟裕首先算定了杜聿明的逃跑之路。

不出粟裕所料,随后,杜聿明走的,也确实是津浦路西侧。

本来,在津浦铁路东、西两条路中间,还有一条路,就是津浦铁路。津浦路是铁路,运输快捷、方便,如果这条路还在蒋军控制中,杜聿明也不会落到逃跑都跑不掉的悲催地步。因为,从这条路来逃跑,牢靠、安全,还快捷。可是,这一条路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初就被解放军斩断。之后,蒋军虽然南北对击,也没能打通它。所以,现在杜聿明逃跑,这条本来便捷的津浦铁路,无论顺理成章地被敌我双方都不予考虑了。

因此,解放军在战役发起之初就控制津浦铁路,无疑是十分高明一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控制津浦路的关键,是解放军迅速解放宿县——这是刘伯承率领中野干的。

攻克宿县,是刘伯承所思所想所为。这一着,在淮海战役打响后第一阶段就成功实施,以后,一直控制在中野手中,并且到最后第三阶段,还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军事研究者后来说:这是“整幅淮海作战壮丽画卷中点睛之笔”。

这话说得很传神,也很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淮海战役中,粟裕和刘帅的谋略都得到了充分的精彩发挥,那么粟裕和刘帅,谁的谋略更加高明呢?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