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富丽堂皇的未央宫歌舞升平,汉景帝刘启高坐于殿前,俯视众人。

汉景帝的身边,坐着14岁的太子刘彻,他虽然年纪尚小,但是看上去已经成熟了许多,汉景帝略有欣慰,但随即他又看向了坐在下面的条侯周亚夫,眼中多了些复杂之色。

周亚夫此时还不知道汉景帝今天举行的这场宴会,其实是一场专门针对他的“鸿门宴”。

汉景帝见大家欣赏歌舞都差不多了,就下令开席。周亚夫这才发现,自己的面前有一盘好肉,却没有筷子,他以为是负责酒席的人忘了给他放了,就十分不满地回头问他们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景帝一直在盯着周亚夫的反应,当看到周亚夫不满的表现时,他暗自冷哼了一声,却还是笑道:

“怎么?这好肉还不能满足条侯?”

周亚夫见汉景帝问罪自己,才知道这是汉景帝的意思,只好先下跪请罪。

汉景帝见状就让他起身,这顿饭到这儿也不好再吃下去了,所以周亚夫就先告退了。汉景帝目送着他离开,最后摇了摇头,咬牙道:

“此人留不得!”

这顿饭之后,汉景帝就找机会,借故将周亚夫下狱,周亚夫也因此含冤而死。

汉景帝为何因为一双筷子就要除掉周亚夫?周亚夫一代名将,与汉景帝的君臣关系,又是如何走向破裂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秘预言 崭露锋芒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子,他自小文韬武略就十分出众,长大后曾任职河内郡守。

在周亚夫做河内郡守的时候,还有过一件轶事,那就是一位叫做许负的老妇人曾为他相面,预言了他的结局。

当时许负在民间很有名气,大家都说她看得极准。周亚夫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将这个许负请到了自己府上,想请她为自己看看相。

许负看到周亚夫之后,顿觉十分奇怪,周亚夫见她面色有异,就问她是不是看出来什么了,许负点了点头:“我的确看出了有些,但是这也只是我从面相上得出的结论,至于是否相信,您可自行定夺。”

周亚夫觉得许负话中有话,就让她但说无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负又打量了一下周亚夫的脸,然后缓缓道:

“您的命相比较尊贵,将来定可封侯,而且还会做丞相,地位十分尊贵。但您最后的结局却不尽如人意,恐会因饥饿而死。”

许负的一番话让周亚夫摸不着头脑,他问道:

“你这话何意?我怎么会封侯呢?如今兄长已经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就算有一天兄长去世,这侯爵之位也该由我的侄子来继承,不会轮到我身上。”

许负默不作声,周亚夫又接着道

“而且你说得也前后矛盾,就算有一天我真的成了丞相,身份显贵了,那最后又怎会饥饿而死呢?”

许负缓缓摇了摇头:“我的结论都是来自您的面相,至于为何会如此,我就不得而知了。”

周亚夫半信半疑,许负见他如此表情,就指着他的嘴角说:

“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就是饿死的面相。”

周亚夫闻言惊诧不已,虽然他对面相这种东西存疑,但是许负能这么准确地说出推断结论的依据,这让他心中动摇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的周亚夫并没有太在意许负的话,听过之后就过去了,但没想到三年之后,周亚夫居然真的被封了侯。

那时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为杀人,被剥去了官职,其中就包括他继承的周勃的侯爵之位。

汉文帝刘恒顾及周勃早年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自己登基后,他又担任丞相,为江山社稷做出过不少贡献,所以就不忍夺取周家的爵位。

汉文帝没有让周胜之的儿子承袭爵位,而是让周家选出周勃最优秀的儿子来继承,周亚夫的优秀大家都看在眼里,于是周亚夫就顺利继承了爵位。

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边境,汉文帝紧急调兵前往,宗正官刘礼率军驻扎在霸上,祝兹侯徐厉率军驻扎在棘门,而周亚夫则率军驻扎在细柳。

三军将士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战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文帝为了鼓舞士气,就决定亲自去军队中慰问鼓励将士们。他去霸上和棘门军队驻扎地的时候,都是不经通报,直入军营,都走到主帅帐前了,将军才得知皇帝亲临,慌慌张张地出门迎接。

慰问完将士们,刘礼和徐厉都是率领全军将士们将汉文帝送至营寨门口,十分恭敬。

汉文帝没什么过多地表示,就赶去了细柳。

但是这里却和前两处军队截然不同。汉文帝派去先前开路的将士,到细柳军队的营寨门前时,被门口的将士们拦了下来。

他们将汉文帝就要亲临营寨的事情说明,让他们赶紧让开,但守卫却道:

“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开路的士兵见守卫态度如此强硬,只好回去告诉汉文帝,群臣都觉得这些士兵以下犯上,但汉文帝心中却有另一番考量,他没有怪罪这些守卫,而是到了门口之后,将自己的符节给他们,让他们进去通报周亚夫。

没多久后,守卫带着周亚夫的军令前来,让众人放行,汉文帝这才进入了细柳军队的营寨。

不过进去之前,守卫还专门告诫汉文帝的车夫,周亚夫不允许有人在军营中策马或驾车疾驰,等会儿一定要牵好缰绳。

周亚夫敢如此对汉文帝,这让众人都惊诧不已,有的人觉得他目中无人,需要严惩,有的人则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热闹。

但汉文帝看上去不仅没有生气,眼中还多了些欣赏之色,他让车夫按军营规矩来,缓慢前行即可。很多人不明所以,却也不敢轻易去问。

等汉文帝走到周亚夫帐前时,周亚夫才身穿甲胄出来迎接。他朝汉文帝拱手作揖,并道:

“臣身穿甲胄多有不便,请陛下允许臣以军礼拜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文帝听了甚是欣慰,且并没有怪罪周亚夫。等到汉文帝慰问完将士们走出军营后,才有人问汉文帝为何没有降罪周亚夫?

汉文帝不仅没有说周亚夫的不是,反而大加称赞:“这才是真将军!”

汉文帝觉得刘礼与徐厉虽然礼数是周全了,但若是敌军来袭,以他们的状态,不说打胜仗,恐怕将军都得落入敌将之手。

反观周亚夫,治军严明,军纪森严,这样的军队,又怎么可能会被敌军偷袭呢?

经过这件事之后,汉文帝对周亚夫愈发欣赏。不久后匈奴被击退,汉文帝大喜,直接封周亚夫为中尉,地位十分显赫。

汉文帝临终前,曾叮嘱还是太子的刘启,周亚夫是栋梁之才,将来可重用,所以刘启登基后,就封了周亚夫为车骑将军,一时间周亚夫风头无两。

但谁能想到,最开始的君臣一心,最后能走向那样悲惨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定七国 出将入相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汉景帝命周亚夫率领军队前去平叛。

也正是这平叛七国之乱,为周亚夫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第一个祸患。

当时周亚夫与汉景帝想出了一个计策,因为叛军的兵力也并不弱,若是正面迎敌,未必会取得胜利,不如舍弃一个诱饵,引诱敌军主力去进攻,最后再绕到敌军后方去,切断他们的粮草补给,这样将会大大增加胜算。

汉景帝觉得可行,就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而这个被舍弃的诱饵,就是梁国。

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汉景帝之所以同意周亚夫的计划,一是此举确实有利于平叛敌军,二则是这样也可以大大削弱梁孝王的实力,使其不再对皇权具有威胁。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

梁国被敌军猛攻时,刘武曾派人去求助周亚夫,但是周亚夫一直按兵不动,无奈之下,刘武只好告诉汉景帝,让他命周亚夫出兵相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汉景帝出兵的命令送到周亚夫的军营时,周亚夫依旧没有发兵,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过周亚夫的军队将敌军的粮草劫了下来,不久后敌军的矛头对准了周亚夫,也算是间接解了梁孝王的围。

之后周亚夫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平定了七国之乱,叛军首领刘濞也被斩首,这一次周亚夫出尽了风头,不少人都称他善于用兵,是位骁将。

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对中央集权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周亚夫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不过有一人也和他结下了梁子,此人正是刘武。

他记恨周亚夫没能及时出兵相助,却不知周亚夫之所以会那样做,是从大局考虑,这种弃车保帅的计策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可惜刘武小人之心,难以体会周亚夫的良苦用心。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辞职,周亚夫被任命为丞相。

到此时,当年许负的预言,便已实现了两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君臣对峙 饿死狱中

刘武见周亚夫得势十分恼火,所以他时常回去窦太后身旁抱怨,窦太后爱子心切,因此对周亚夫也有了偏见。

周亚夫与汉景帝最开始心生芥蒂,是因为汉景帝立储一事。

最开始被立为太子的不是刘彻,而是栗姬的儿子刘荣,也就是栗太子。相信看过《美人心计》的朋友们对这段历史也应该有所了解。

后宫之中,争宠不断,汉景帝的后宫自然也是如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角逐之中,最终的获胜者就是王美人以及她的儿子刘彻。

汉景帝一开始确实是立了刘荣为太子,但是由于他对王美人过于钟爱,抱着爱屋及乌的心态,他便想让他们的儿子刘彻当太子。

这遭到了周亚夫的反对,他认为更换储君乃是大事,况且栗太子并未犯下大错,无缘无故就要废除他的太子之位,恐怕对国本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亚夫当时从社稷出发,反对废除太子,的确无可厚非。但是奈何他一个人的力量太小,而王美人则因为和长公主联姻,得到了长公主和窦太后的支持。

在这场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之中,最终还是皇权胜了——公元前150年,王美人被封为王皇后,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这件事之后,汉景帝对周亚夫就有些不满,之后发生的两件事,更是让汉景帝对周亚夫心生了杀意。

从周亚夫之前在细柳见汉文帝,到后来竭力反对废除栗太子之事就可以看出,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是个正直之人,但汉景帝毕竟不是汉文帝,面对周亚夫的某些忤逆之举,汉景帝还是做不到尽数包容。

有一次,汉景帝想给王皇后的兄长王信封侯,周亚夫再一次提出了反对意见。

周亚夫觉得无功不受禄,若是因为王信与王皇后的关系,就要给王信封侯,恐怕日后难以服众。

周亚夫再一次驳了汉景帝的面子,这让汉景帝心中怨愤更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窦太后也站出来支持王信封侯,才让汉景帝增添了不少底气。

窦太后之所以会帮助王信,一是因为刘武经常在她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使得她对周亚夫多有不喜,二则是王信曾经帮过刘武,窦太后欠他一个人情,所以才站在了王信这一边。

但周亚夫哪里管这些,他身为丞相,秉公执事,王信既没有军功也没有才能,岂能靠裙带关系封侯?他为了让汉景帝收回成命,甚至还搬出了汉高祖刘邦的规矩。

由于周亚夫的竭力反对,王信封侯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但此时他对于汉景帝来说,已然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障碍。

另一件事就是有五位匈奴将军投降西汉,汉景帝为了能让更多的匈奴归顺朝廷,就想给他们封侯,借此吸引其他人,但周亚夫觉得不可,这种人首鼠两端,轻易投降,实在是不可用。

这一次汉景帝直接不接受周亚夫的提议,执意要封侯,周亚夫也气不过,就称病不去上朝,汉景帝就借这个理由,免去了他的丞相职位,让他好好在家“养病”。

汉景帝此时想要除去周亚夫的心思已是十分明显了,而开头的那一幕,就发生在这件事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景帝本想看看周亚夫是否有所悔悟,没想到他还是那么执拗,他看着年纪尚小的刘彻,觉得若是让周亚夫来辅佐刘彻,不知他又会做出多少忤逆之事。

打那之后,汉景帝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除去周亚夫,而这个机会也很快就到来了。

“鸿门宴”后不久,有人发现周亚夫的儿子买了500甲盾,他原本是看父亲年老,提前准备要当做丧器使用的,但是却被告了上去,说他要谋反,周亚夫也因此被下狱。

其实大家都知道周亚夫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说他谋反几乎是无稽之谈。

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景帝将他交给了廷尉,周亚夫在狱中受不了屈辱,绝食五日,最终吐血身亡。

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至于当初许负所言,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竟也都全部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军功卓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说的正是周亚夫这样的人才,只可惜最终他落得如此下场,也实在是令人唏嘘。

周亚夫一心维护汉朝社稷,得此结局并不是他做错了什么,而是他妨碍了汉景帝的权利自由,这才是导致他结局悲惨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