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表示,全球近50%的12~35岁人群(约11亿)由于长时间和过度暴露于巨大声音(这些声音的来源包括通过个人音频设备收听音乐)下,正在面临听力损失风险。

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声称:“目前我们既然具备预防听力损失的技术和知识,就不应该再让这么多人因使用个人音频设备而损伤听力。这部分人群必须明白,听力一旦损失,就不会再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耳机也会影响听力

是的,不正确地戴耳机也会导致听力下降,而且这种听力下降是不可恢复的!很多年轻人平时很喜欢戴耳机听音乐,在嘈杂的环境中为了听得更清楚,他们不由自主地将耳机音量调得很大,殊不知时间长了,会对耳朵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医学上将这种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包括戴耳机)导致的听力损失称为噪声性听力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要了解为什么戴耳机会影响听力,就要先简单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首先,声音被我们的耳郭和外耳道收集并将其传递到鼓膜,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会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会一起带动位于中耳的听小骨运动。然后,这种机械振动能传至耳蜗,而耳蜗中的毛细胞会负责把这种机械能转化为神经冲动,再由听神经将此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最后被大脑所感知,就形成了我们听到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长时间不恰当地戴耳机,过大的音量或过长时间刺激耳朵,使得听觉器官长期兴奋,会损伤耳蜗中脆弱的毛细胞,毛细胞就再也无法帮我们把机械振动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信号。同时,噪声环境容易使人烦躁、抑郁,甚至导致血压升高,影响内耳供血,听觉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声音的传导受阻,造成听力下降,这种损伤一旦形成,就难以恢复,从而出现耳鸣甚至听力下降的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确戴耳机可以保护耳朵

WHO建议,戴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当然,能调再低更好,避免过分刺激耳朵;每天戴耳机以不超过60分钟为宜,这是国际公认的“6060”原则。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戴耳机的时间和降低音量,间歇性戴耳机,让我们的耳朵得到充分的休息。

尽量避免使用耳机长期通话,平时最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耳机;如果所处环境嘈杂,可选择降噪耳机;对于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的工种,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要求佩戴保护耳机,并且定期检查听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视听力检查要像重视血压检查一样,应将听力检查纳入常规的体检项目,每年检查1次,以便及时发现隐匿性的听力下降和对比疾病发生前后的听力变化。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头等大事”:耳鼻喉名医说,要这样防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