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刘琴(左二)和人民调解员交流调解工作。

“潘集法院采取‘家门口’释法、‘面对面’解惑的方式,把众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为潘集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司法力量。”5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村农民刘琴到潘集区人民法院调研时表示。

刘琴走访了潘集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劳模调解室,与该院院长朱琨座谈交流。刘琴认为,2023年以来,潘集区法院通过上门立案、诉调对接、案件速裁、巡回审判、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案件回访、化解信访等八项举措,积极参与当地基层社会治理。依托乡镇综治中心,充分发挥政法委员牵头作用,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选聘懂法律、威望高、善调解的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合力。创新多元解纷工作平台,完善多元调解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衔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化解。

“平圩人民法庭以创建‘无讼村(社区)’为抓手,充分借助政法委员、网格员和人民调解员的力量,形成全链条解纷新机制,发扬光大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平圩法庭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可喜可贺。”刘琴说,“希望潘集法院继续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诉前调解,不断完善多元解纷工作机制,助力辖区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周瑞平丨摄影:周瑞平

编辑:杨书培 万紫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