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诗琳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晓宇 北京报道

理想汽车CEO李想是个危机感很重的人,即便去年年底公司账上躺着400多亿现金流,毛利率领先昔日对手,一旦销量未达内部预期,便会有调整动作。

4月7日,理想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4月22日,理想历史上首次官宣全系降价,除L6以外官降1.8万-3万。

如今,理想汽车的变动还在继续。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五一假期之后,理想内部正在进行新一轮全公司的人员优化,整体优化比例超过18%。2023年财报显示,理想汽车近3.16万人,同比增长63%。按照优化比例来计算,这轮优化涉及超过5600人。

具体而言,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会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至1000人以内。

21独家 | 组织大调整后,理想汽车开启人员优化,比例超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独家 | 组织大调整后,理想汽车开启人员优化,比例超18%

四大新势力人效对比(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

理想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表现最好的那一个。

2023年,理想共交付37.6万台车,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是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良好的财务表现,曾是理想汽车扩张的底气。

理想大幅招人是去年9月秋季战略会确定的计划,CFO办公室负责人李文智牵头了这一工作。理想去年年底给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80万台,在这个销量预期下,全公司的人员便按照80万台的销量预期进行配置。

理想汽车也因此成为扩张最快的新势力。综合各家财报数据,理想汽车员工人数跟2022年相比,同比增长了63%。同期,蔚来、小鹏、极氪员工的同比增幅分别是23%、17%、28%。

3月初,MEGA及新款L系列销量没有达到内部预期。 MEGA的野心是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车型”,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车身形式。但综合各方报道数据,其最近一个月销量仅671辆。在去年底拿到月销5万成绩的L7、8、9 ,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也不到3万。

尽管一季度20万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汽车的销量增速(52.9%)跑赢了市场大盘(31%),依然是该价格区间里新势力销量第一,但3月底,理想汽车综合各方考虑还是将销量预期从80万台下调至56-64万台。

下调销量预期之后,原来配备的人员也得做相应的缩减。与此同时,理想也进行了全系的官宣降价。降价会影响毛利,而人员优化便是理想开始为经营负责进行的关键一步。

理想裁员始末

理想这轮人员调整,起初很温和。今年年初到3月,理想汽车一直在清理低绩效员工,去年被评为“I”、“F”绩效的员工会被波及。

“在一些业务团队,低绩效员工只会涉及单个团队人数的10%”,一位接近理想的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足几百人规模”。

其中,HR部门是当时调整最大的部门之一。年初,近百个HR 离职。

21独家 | 组织大调整后,理想汽车开启人员优化,比例超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独家 | 组织大调整后,理想汽车开启人员优化,比例超18%

理想汽车线下门店

知情人士称,4月底,管理层通过了最终的优化名单,这轮裁员优化正式启动于5月第一周,大部分会在5月底前结束,对优化员工实行 N+1赔偿。理想汽车希望在6月15日员工股票解禁之前完成大部分的人员优化计划,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一部分为员工进行股票兑现的成本。

总体目标是降低社招在全公司的占比,提高校招比例。“会优先保护2022-2024级的校招生,如果保不住的情况下,2022级的校招生优先”,上述人士称。

本报记者从多位独立信源处获悉,此次优化较多的部门是招聘部、销售服务运营部和智能驾驶部门等。

一位理想员工称,他接触到几位员工是“当天被通知优化,当天离职”。

当招聘需求减少,招聘部便是首先要优化的部门。招聘部去年年底扩张到超过200人,目前整体部门剩下不到50人的规模,其中社招只有20-30人在职,部门裁员比例超过70%。

在销售与服务群组里,“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主要负责二手车、网络拓展、网络规划等和销售相匹配的服务。2023年7月,团队规模不足200人,在去年理想月销量超过3万台之后加速扩张,这一部门今年初已经扩张到近千人,但由于一线销量未达预期,他们现在接收到的裁员指标是优化超过400名员工。

去年扩张近50% 的智驾团队,收到的优化指标是“团队缩减至1000人以内”。

智驾业务曾是理想汽车招人的重点。2023年9月底秋季战略会之后,理想汽车官方一口气释放出超过50个智驾招聘岗位,智驾团队人数也从2023年年初的600人扩大至近1000人,如果算上200名左右待入职的校招生,智驾团队规模已经较2023年初时的体量翻了倍。

做个对比,2015年,李斌便在北美攒了一支自动驾驶团队,但直到2023年,蔚来的智驾人数也才1000人左右的规模。

数量翻倍的同时,理想汽车给新招聘进来的员工薪资待遇也比往年更高。有接近理想汽车的知情人士称,在自动驾驶算法岗位上,公司给2024届校招生的起薪要比2023届的校招生高近40%。

该人士称,去年理想招了很多“高价低能”的人,但产出成果有限。

以智驾为例,去年4月,理想汽车官宣了城市 NOA 年底落地百城计划,下半年,这一计划进展缓慢。直到2023年年底,理想汽车的城市 NOA 都还没有在一个城市大规模推行、实现量产。

“理想汽车或许是想通过这个方式把一些社招的水分挤出来。”该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李想省21亿元

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之时,进行人员优化是最直接的降本增效的方式。

去年11月,蔚来CEO李斌曾发布一封内部信,信中指出,公司将减少10% 左右的岗位。2023年四季度,蔚来总共交付了5万台车,净亏损却高达53.6亿元,2023全年亏损超过207亿。在李斌看来,裁员是蔚来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不得不做的艰难决定”。

参考2022年数据,蔚来当年向员工支付了超过112亿元的薪酬,人均薪酬37万元,是上汽集团的2倍。如果按照李斌的说法,裁员10%,能大约节省10余亿元。

2023年,理想汽车员工总薪酬超过121亿元,人均薪酬超过38万,而裁员超过18%,能大约节省超过21亿元。

21独家 | 组织大调整后,理想汽车开启人员优化,比例超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独家 | 组织大调整后,理想汽车开启人员优化,比例超18%

李想介绍汽车画面

理想汽车的状况并不算糟糕,甚至是表现最好的造车新势力。2023年,理想总共交付了37.6万台车,全年营收达1238.5亿元,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毛利率达22.2%,是中国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造车新势力,也是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截至2023年底,理想汽车账上的自由现金流还有441.9亿,持有的现金储备1036.7亿元。

今年年初理想汽车的销量稍有下滑,但月均销量也保持在2.6万台以上。充裕的在手资金和月均2万以上的销量,理想汽车为什么还要进行人员优化?

理想汽车在2023年底设定的销量预期是80万辆,所有的人员配置、产能、零部件采购全都按照这个销量预期进行预备。

在理想汽车的预测里,80万台的总目标下有阶段性要达成的指标:3月到5万台, 6月到7万台,年底单月实现交付10万台。然而今年3月、4月实际销量均不到3万,80万的年销量挑战极大。

在理想汽车内部,每年销量目标的预测逻辑都是按照“市场大盘的整体销量预测*市占率”来计算。

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理想汽车的市占率还是符合预期的,唯一没有符合预期的是 MEGA。但去年年底对今年大盘过于乐观,导致原来对大盘的预测和现在的大盘预测中间相差了50万台。

对大盘的预期主要是看李想本人对大盘持有乐观还是悲观态度,“会形成一个误区,大家不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做预测,而是试图用数据去验证李想的想法是对的。”

3月22日,理想汽车开了一个投资人会议,对外正式下调销量预期,从原来的65万- 80万销量预期下调至56万- 64万。

销量预期下调之后,相应的人员配置也要进行缩减,裁员计划也在同时间确定。接近理想汽车的知情人士称,“ MEGA 大定不及预期之后没有立马裁员,是担心影响 L6的销量。”

现在内部对今年销量预期的共识是56万台。即使是这个数字,对目前的理想汽车而言,依然极具挑战。

今年已经过去四个月,理想总共卖出了10.62万台车,不到下调后的年度目标的20%。这意味着接下来的8个月里,理想要靠在售的5款车平均月销达到5.4万台以上才能完成这一目标。

要实现56万的销量目标,L7、8、9三款车的销量需要做到月均3万才能勉强实现这一目标。但综合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这三款车总计销量分别是3.1万台、2万台、2.5万台,距离3万还有一定距离。而在2023年12月这三款车已经突破了5万月销量。

MEGA 对整体的销量贡献不多,新款 L7、8、9三款车对现有的销量目标提升有限,更低价的 L6被外界认为是理想汽车提升销量、打赢价格战的希望。

4月19日,理想 L6低调上市,官方起售价24.98万元,这比内部原定起售价已经便宜了1万。叠加五一期间的限时权益,起售价再便宜1万元。5月5日,理想公布了 L6上市半个月以来的订单数达到了4.1万台。

半个月订单超过4万台,L6作为一款新车,在外界看来这个订单成绩非常亮眼。但这4.1万台的订单是“龙晶大定”,即7天内可退的订单。对理想汽车投资人而言,L6上市半个月最后的锁单数得达到2万台以上才算符合预期。

L6的增长潜力仍待进一步发挥,理想汽车面临的竞争环境又格外逼仄,这里有问界、小米等实力最强的竞争对手,容不得理想失误。为了更有力地参与竞争,人员调整是理想当下更激进、更现实的调整方式。

李想的危机感很重,理想汽车也不例外。在苗头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节衣缩食、提前做好风险预备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