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古称黄耆,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药材。关于黄芪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圯上老人”,名黄石公,隐居黄山著书列说。他发现,将一味具有调节作用的草煎汤服用后,能够显著强其筋骨,使人不易疲劳。为了纪念黄公,人们便将这种草药命名为“黄耆”,意为“黄石公所传之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古代医家不断深入的应用,黄芪已成为中医领域的经典药材。如今,黄芪做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因其广泛的营养价值和确切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滋补类药材中的“扛把子”,深受大众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最佳采收期是春、秋季,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产地主要在我国的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吉林、宁夏、四川等地。

【性味与归经】

【性味与归经】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

【功能与主治】

黄芪具有健脾、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生肌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临床常用于缓解腹泻、脱肛、便血、女性崩漏、水肿、皮肤破溃等症状。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黄芪做为传统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黄芪多糖、生物碱、葡萄糖醛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在扶正补气方面的功效显著。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保护内脏,调节机体代谢,保护神经系统等作用,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消化系统

黄芪有补脾益气的功能,脾胃主消化、吸收,与现代医学中消化系统相关,以黄芪为君药的黄芪建中汤,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

黄芪中的黄酮组分、黄芪多糖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支气管哮喘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泌尿系统

黄芪可通过抗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能量代谢,对输尿管平滑机有修复功能,能改善膀胱功能。

糖尿病及并发症

黄芪通过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抗氧化、抗炎、调节代谢等作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血液系统

黄芪能补脾益气,生津养血,常与补血药合用,具有“补血”的功效,黄芪中的黄芪多糖、黄芪皂苷能提升血小板的数量,改善缺铁性贫血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对心肌病的治疗

黄芪能改善心肌功能,能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对心肌病的保护作用。

促进创面愈合

黄芪能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对慢性难愈合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日常食疗】

【日常食疗】

1、黄芪粥

做法:取黄芪20克,放入砂锅中用水煎30分钟,过滤取汁,与梗米100克煮成粥,加入适量盐或糖 。

功效: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抵抗力。黄芪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经常服用,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2、芪仁粥

做法:取黄芪、薏苡仁、赤小豆各3O克鸡内金(研末) 10 克,金桔3枚,梗米100克,清水1000毫升。将黄芪、薏苡仁、赤小豆在砂锅内煎煮30分钟,过滤取汁。加入梗米煮30分钟以上,煮成粥后,再放入鸡内金、金桔煮15分钟。

功效: 利水消肿除湿,健脾补肺,下气消胀,对肾炎水肿、黄疸有较好疗效。

3、黄芪炖母鸡(或黄芪炖鸟骨鸡 )

做法:600克重以上母鸡或鸟骨鸡 1 只、黄芪3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没过食材,煮、炖、煲2小时。

功效:适用脾胃气虚或阳虚所致的纳少、乏力、四肢无力等症。对病后体弱, 气血不足,产后体虚,有较好疗效。

4、黄芪当归炖羊肉

做法:黄芪30克、当归15克,羊肉1000克加清水适量,煮、炖煲2小时。

功效:益气、补血、升阳。对于气血不足、四肢冰冷、贫血、月经不调等症状疗效显著。

5、黄芪炖瘦肉

做法:黄芪20克、大枣5-7枚、猪瘦肉l00克 (切丝或块均可 ),加水适量,隔水炖熟 。

功效:健脾养胃、滋阴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 、贫血、体乏等症。

6、黄芪炖鲤鱼

做法:500克重以上鲤鱼,黄芪3O克,隔水炖二小时以上。

功效:补气益血,利水消肿。对脾胃虚弱引起的消瘦、乏力、营养不良性水肿,以及急慢性肾炎水肿有确切疗效。

7、黄芪红枣黑豆汤

做法:黄芪20 克 、大枣 10枚、黑豆40克.清水1000毫升,先将黑豆煮烂,然后放入黄芪、大枣共煮30分钟。

功 效:补气养血,调和脾胃,滋补肝肾,养阴止汗。适用于脾胃虚弱 ,气虚自汗等症。

8、黄芪枸杞菊花饮

做法:黄芪10克、枸杞3克、贡菊3克、500毫升,煮开后转小火煮15分钟。

功效:补气固表,滋养肾阴,清肝明目。适用肾虚腰痛,口干舌燥、目赤肿痛等症。

【不宜人群】

【不宜人群】

黄芪性温升,可助火,又能补气固表。因此,外有表邪、内有积滞、气实胸满、阳盛阴虚、上热下寒、肝火旺盛以及痈㡹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都不宜服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芳 副主任药师、执业药师

一直在三甲医院先后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 、门急诊合理用药咨询、特殊药品管理等相关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擅长合理用药咨询、患者用药教育、药品管理等工作。

作者: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石芳

审稿专家: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罗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