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21日傍晚,河南南阳的3岁男童小星被恶狗咬伤多处,紧急注射狂犬疫苗后,又多方寻找,注射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住院治疗。
住院治疗9天后出院,但几天后,小星就出现了发热、恐风、狂躁、吞咽障碍等狂犬病症状,最终5月9日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男童小星注射疫苗还会死亡?
男童小星被狗咬伤后已及时接种了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但不幸的是,仍然发病并死亡。这背后主要原因有:
一、小星遭受了严重的咬伤,尤其是脸部、颈部和腿部,其中多处皮肤被撕裂,包括眼部周围的区域,耳朵后方和颈部更是留下了明显的齿痕。
这种深度的咬伤构成了头部III级暴露,因为距离中枢神经系统极为接近,因此存在较高的病发风险,并且病情发展可能极为迅速。
如果单纯是恶狗咬了脚,狂犬病毒传播没那么快进入大脑,或许小星注射疫苗后还能救活。
二、患儿年龄小,免疫球蛋白用量有限,可能无法中和所有病毒。
三、患儿短潜伏期,病毒快速进入中枢,疫苗未起效前病发。
四、预防被咬伤,及时处理伤口,接种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小星被咬伤后在当地及时接种了狂犬疫苗,但当地无狂犬免疫球蛋白,深夜去南阳市才接种到,这也可能是悲剧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犬病为何死亡率接近100%?
厉害的病毒很多,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等,都能导致人病情严重,但为何狂犬病毒一旦感染,死亡率就接近100%?
首先,狂犬病毒和其它病毒不同,它进入人体后,首先皮肤、肌肉细胞,然后通过肌细胞、皮肤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沿神经细胞的轴突上行,最终进入大脑。
狂犬病毒以极慢速度侵袭大脑,咬伤近头部则风险更高。泰国80年代研究证实,头面部咬伤后狂犬病死亡率远高于足部。病毒通过逆轴索运输至大脑,非血流播散,运输速度极慢。
狂犬病毒以其独特的特性,成为致命的杀手。首先,它具备免疫逃脱能力,在侵袭过程中巧妙地避开免疫系统的打击。狂犬病毒的M蛋白能抑制NF-kB反应,从而阻断干扰素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使其能在体内肆意扩散。
其次,狂犬病毒具有噬神经特性,它通常不进入血液,只在神经细胞中存活。狂犬病毒在CNS中引起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早期主要侵犯灰质,随后迅速播散,导致脑炎发展。脑干和边缘系统首先受到影响,随后波及基底节和丘脑。
正因为大脑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吞噬”,狂犬病人才有过度兴奋、幻视、幻听的症状。大约八成患者表现为狂躁型,两成为麻痹型,整个病程不可逆,持续约3至14天,最终结局是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河南3岁男童因狂犬病不幸离世,给我们敲醒了警钟,那就是一定要记住:
被猫狗咬伤后,一定要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生命只有一次,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