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连根拔,3碗龙抬头、6碗海里游,宗筋最爱!

夏色渐郁,即将呈现的是牡丹披红衣,百合穿黄衫,荷花着盛装的秀丽多姿。

但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烦人的湿热,湿热喜向下走,往往让身体下部得病,最典型的莫过于“软趴趴,快枪手”。

小小湿热,为什么大家都治不好?根本问题就在于忽略了这3个点,大家学起来,少走20年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忽略滋阴

湿性粘滞,缠绵难愈,日久必伤阴津,治疗时要注意顾护阴津,以避免病情进展。

2.根本在脾

湿热由脾伤而生,反之湿热又困脾,治疗须注意健补脾胃,谷气充则其势雄壮坚举。

3.避免滋腻

燥脾亦伤阴,而滋阴之品多滋腻厚味,碍胃又恋邪,所以治疗时选利湿不伤阴、燥脾不伤阴之品,效果更佳,更能起举延时。

做好这3点,想多硬就能多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一位来自四川的粉丝“井井**”,33岁,主诉PE。

刻诊:

起而不坚,不足1分钟

腰酸口干,喜食辛辣

少腹胀痛,肛周紧缩

尿频尿不尽,大便粘滞

舌红、苔薄白,脉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证属:肾气不足,湿热下注,瘀血内阻;

治宜:补足肾气,清利湿热,活血通脉。

湿祛则热清,宗筋得以作强。

从豆腐到黄瓜,只用了3步:

1.清湿热+硬度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苍术健脾化湿,从根源杜绝了湿气的产生;茯苓利水渗湿,且不伤阴精,三药合用,壮大男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去淤血+韧性

再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三棱破血消瘀,软坚消积,莪术破气力大,散瘀消积,合用祛瘀行气,让宗筋恢复本来的韧性。

3.补肾气+时间

故用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桂枝温通筋脉,助阳化气;最后以龙牡收敛固涩,时间持久。

服药后,腰酸、少腹胀痛消失,起而有力,火势大开,25分,患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