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似乎一直扮演着悲情角色——日本历次侵略东亚大陆都会先对朝鲜半岛下手,以作为进一步向中国扩张的跳板,事实上日本侵朝古已有之。据日本史书记载:公元4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大和朝廷出兵朝鲜半岛,征服了弁韩之地并在此设置任那府进行统治,进而将百济变成了自己的朝贡国——《日本书纪》记载:百济割让任那四县。对此朝、韩学者明确表示:这完全是子虚乌有之事,朝鲜方面甚至声称:在当时的日本九州地区还存在着没被大和朝廷控制的臣服于百济、新罗的部族。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然而无论任那日本府是否真实存在,当时的日本曾出兵朝鲜半岛却见诸双方的史籍记载,综合双方的记载可以大致还原一个基本事实: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不是始于甲午战争后,也不是起于丰臣秀吉时代,而是早在公元四世纪中期就以拉开了序幕。从表面上看:这是日本和朝、韩之间的事,和我中华无关,其实早在这时日本的扩张野心就已开始萌芽——尽管刚从原始部族过渡而来的倭国在这时尚不敢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对手,但已萌生了取代中华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朝贡体系的念头。

公元四世纪中期的大和朝廷甚至还没完全统一日本列岛,各地尚存在大量不服大和朝廷管束的部族;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正玩着斗地主游戏。结果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说:“斗地主有啥意思?我也来打一圈麻将吧。”于是自己还羽翼未丰的日本急匆匆地加入到朝鲜半岛的战争中。

这时朝鲜半岛三国中的新罗国力尚不及倭国(据称三世纪左右还没改名新罗的新罗国不过四千户人,而日本统一之前的邪马台王国就多它十几倍),相比之下高句丽基本上对倭国没任何记载,百济有一些,但对日本记忆尤深的还得算是国力弱小的新罗:新罗从公元前就开始有日本来扰的记录——那时都还没大和朝廷,所谓的日本来扰无非不过是来自日本群岛的一些原始部族渡海过来打风秋、抢粮食之类的骚扰。这些黄豆大的事也记下来,说明新罗那时候最多也就西瓜大而已。

到了二世纪末期到四世纪中期新罗记录中日本的条项突然增多:公元二零八年、二三三年日本人先后两次来侵。新罗派兵相拒,让不少日本人只需卖单程票,顺便把人家的船也给烧了不少——估计日本人入侵的规模也大不到那里去,否则以邪马台国倾国之力,新罗还真得好好的喝上一壶。对不给买双程票念念不亡的日本人在一百年后的公元三四六年再次入侵半岛的风岛,包围了新罗都城。这次日本人搞闪电战,学了德国人;而新罗人搞坚墙清野,学了俄国人。结果当然是翻版,日本人食尽而退,新罗军派兵追击,又有一批日本人不用卖回程票。十八年后的公元三六四年日本的新一批好汉在进军时中了新罗军的埋伏,再次败绩。

日本兵打几千一万户的新罗还拿不下,对兵力高达二万的高句丽日本人其实是犯怵的,于是只好转而在朝鲜半岛扶植百济和新罗、高句丽对抗,渐渐将百济纳入到自己的朝贡体系中。公元三九一年高句丽与新罗通好,新罗派太子大西知伊之子实圣为质。当年高句丽大名鼎鼎的广开土王就位,兴趣勃勃地发起了南伐百济的战争,拨十城;北攻契丹,虏男女五百口。然而同倭国交好的百济却发现:在自己和高句丽的对抗中倭国并没提供多少实质性的援助,这令百济辰斯王对倭国日渐不满。

辰斯王登基八年时被高句丽王拔了他十座城,而他竟然还有闲情雅致去打猎!还在打猎的时候在狗原突然就死掉了——常人一看,他不是傻得要命就是镇静得要命就是没有责任感得要命,与史书上“为人强勇, 聪惠多智略”的评语差老鼻子了。《日本书纪》对此事记载道:辰斯王是因为“失礼贵国天皇”,因此天皇派人骂他。百济人愧对“上国”日本,干脆把他给杀了,然后立前王的儿子阿花王。不过日本人未免自我赶脚良好,百济敬重日本竟达到因羞愧而杀死自己的王?不排除日本和阿花王勾结发动宫廷政变除掉辰斯王的可能。

《日本书纪》关于阿花王的即位记载道:“阿花王立,无礼于贵国,故夺我枕弥多礼及岘南、支侵、谷那东韩之地”并言之凿凿声称这是引用的《百济记》的内容。然而更大的可能性是百济阿花王作为日本人扶植上位的而将枕弥多礼及岘南、支侵、谷那东韩之地割让给日本,这也许就是日本口口声声所谓的任那日本府的来历吧。

获得百济赠送的礼物后日本开始积极干预朝鲜半岛事态:就在百济各地两年后倭国大举进攻新罗“倭人满其国境,溃破城池,以奴客为民”——这是新罗国王实圣尼师向高句丽求援的时候说的。次年(公元四零零年)高句丽调集五万大军,对入侵新罗的日本军队举行反击。日本人似乎没有意想到高句丽国会有那么强大的军力(后世日本一统的关键战役关原合战来其中一方出动的兵力也不过比这稍多而已),大吃一惊,基本上没顽强抗击的记录,“官军方至,倭贼退”,日本人退到任那地方。在遭受高句丽的打击后日本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明显收敛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