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战争时期亚洲第一舰队的头衔,网上争论很多。有的认为是北洋水师,也有的认为其实是日本联合舰队(其经过数年发展,综合实力已经超过北洋水师),各有各的道理。但实际上两者都不是,当时在亚洲的舰队可不止这两支,英、法、俄等列强在亚洲都有舰队常驻。特别是当时世界第一的英国皇家海军,其在亚洲部署的舰队很强,今天跟大家具体说说。

英国“百夫长”级战列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百夫长”级战列舰

1894年中日黄海大战的时候,列强有不少军舰在交战海域附近围观,其中数英国远东舰队实力最强。观战的英国远东舰队主要有1艘10500吨的“百夫长”级战列舰,2艘7500吨的“埃德加”级防护巡洋舰,1艘5600吨的“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及2艘3700吨的“阿波罗”级防护巡洋舰,另外还有数艘辅助舰船。

在大中口径舰炮方面,1艘“百夫长”级战列舰配备有4门254毫米/32倍径后膛炮和10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1艘“埃德加”级防护巡洋舰配备有2门234毫米/32倍径后膛炮和10门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1艘“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配备有2门234毫米/32倍径后膛炮和10门152毫米/26倍径后膛炮(1895年后换为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1艘“阿波罗”级防护巡洋舰配备有2门152毫米/40倍径速射炮和6门12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合计有66门大中型舰炮,其中46门速射炮。

此外,这6艘英国军舰还配备有上百门的小口径速射炮,57毫米、47毫米等口径,近战火力也很强。鱼雷发射管合计也有数十具,虽然当时鱼雷命中率不高,但近距离发射还是能对敌舰构成威胁。同时英舰吨位大、携带的弹药充足,不像北洋水师都没有足够的炮弹。

英国“埃德加”级防护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埃德加”级防护巡洋舰

大口径舰炮的穿甲能力也说明一下,英国234毫米/32倍径后膛炮穿甲能力为17英寸,大约是432毫米厚钢面铁甲,至于254毫米/32倍径后膛炮的穿甲能力则更强。北洋水师“定远”级铁甲舰的装甲防护最大厚度为356毫米,根本防不住这两种炮的轰击。至于说日本联合舰队的一堆薄皮大饼就更不行了,一发穿甲弹就能打穿了。

总吨位也提一下,北洋水师的总吨位为34000吨,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吨位为40800吨。而6艘观战的英国军舰吨位合计就有38500吨了,再加上几艘辅助舰船,稳稳超过日本联合舰队总吨位了。对比之下,北洋水师总吨位是最少的。

航速上,英国远东舰队也是明显优势,“百夫长”级战列舰的最大航速有18.5节,几艘防护巡洋舰的最大航速也都在18节以上。反观黄海大战中的中日双方舰队,平均航速都没有超过15节的,日本联合舰队的平均航速14.5节,而北洋水师的平均航速只有10节。从甲午海战的结果看,航速高的一方在战术上有明显优势。

英国“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奥兰多”级装甲巡洋舰

需要说明的是,观战的这些英国军舰并不是英国远东舰队的全部舰船,只是其中一部分。英国远东舰队在香港还有大批舰船,光大型军舰至少还有1艘“百夫长”级战列舰和1艘“埃德加”级防护巡洋舰,这又是18000吨的吨位和26门大中口径舰炮了。英国远东舰队在最鼎盛的时候,也就是日俄战争期间,曾经拥有5艘战列舰!还有英国在亚洲不止在香港有舰队,在东南亚的新加坡也驻扎有舰队,规模还不小,战时可以支援香港的远东舰队。

如果把英国远东舰队比喻成一个壮汉的话,那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只算得上是两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实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因此甲午战争时期,英国远东舰队才是亚洲真正的第一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