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的一天,开国上将王震忽然接到了母亲病逝的噩耗。

江西红星县的县领导欲按照当地风俗,为王震母亲实行隆重的土葬。

然而,王震听后却只说了两句话,让县领导改变了主意。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病逝 遵从大义

1963年,王震被任命为农垦部长,5年后辗转来到了江西红星垦殖场。这次从中央来江西,王震的主要任务是下乡调研,琢磨出一套适用于中国现代化垦殖方案。不过,王震还是很记挂远在湖南老家的母亲董奇普,于是他刚一到任,就派人将老母亲接到了红星县。

来到江西前,董奇普一直是跟着王震的三弟生活。自从1949年王震出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后,多年来一直都在中央工作。这中间,王震还曾将母亲董奇普接到北京住了两年,结果老人实在适应不了城市的快节奏,两年后直接回了湖南老家继续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会见王震

老人年纪大了都念旧,不愿各个地方来回跑,王震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常年忙于政务一线,精力都耗在了工作上,很难抽出时间去为母亲尽孝。董奇普虽然从来不抱怨,但每每想起母亲日益苍老的面庞,王震还是惭愧不已。于是,他这次赴江西,又一次接来了母亲。

王震和母亲董奇普的住所,是距离红星垦殖场数百米的一栋土屋,周围几乎没什么人家。因为房子是用泥土砌成的,所以每逢雨天,这里总会多出很多缺损。红星县的县领导实在过意不去,想着给将军和他母亲换个新房子。但王震却指着土屋附近的空地,笑眯眯的回绝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土屋很好,冬暖夏凉嘛!再说,这周围的荒地也有大用处,可以用来种些菜哩!”

就这样,王震和母亲董奇普一直住在这栋破旧的土屋里。破损的实在太严重了,王震就亲自拿着工具去补一补,从来没向县委提出过盖新房的要求。1970年,董奇普因病去世,县委为表重视决定按土葬方式隆重操办。然而,当他们询问王震意见如何时,王震却说:

“一切从简就是,把我母亲的遗体拿去火化了吧!”

红星县的县委领导很是惊讶,但只有王震自己清楚原因。他知道母亲董奇普希望的是土葬,但在当时,毛主席正在国内带头倡导“火葬替土葬”的丧葬改革,王震作为中央领导干部不能违背原则。因此虽然心中愧疚,但为了大义,王震还是毅然将母亲的遗体送到了火葬场。

这便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那个年代,他们从来不以权谋私、不去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家人和自己谋得任何好处。王震是军中出了名的孝子,自幼就开始挣钱帮父母分担压力。看着老母亲的遗体逐渐消匿于烈火中,王震跪地痛哭,又回忆起了和母亲董奇普的一点一滴。

贫苦少年 从军改命

王震,原名王余开,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浏阳,是母亲董奇普和父亲王贵才的第一个孩子。5岁时,王震被父母送至邻村的私塾念书,结果念到14岁的时候因为祖父阻拦,他不得不终止了学业。这之后,“开伢子”王震一直留在家里,帮父母做些农活。

1922年的一天,王震在干农活时,注意到母亲董奇普身上的裤褂和头帕都有些破损了。王震想给母亲换套新的,但他并没有足够的钱。这时,王震忽然想起了四叔父,他隔段日子就会推着独轮车去长沙卖土特产,要是能找到他,说不准能给母亲换新头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几天,王震的四叔父推车回来了,王震找了个借口瞒过了母亲董奇普,拿着小包裹就跑去找四叔父了。董奇普一开始以为儿子就是单纯的出门找人玩,结果一晃过了好几天都没看到王震人影。她火急火燎的正要去找,四叔父却突然找上门,笑眯眯的递出一块黑色头帕:

“大嫂,莫要找了,你那开伢子,前几天跟着我去长沙哩!这小子也是真争气,刚学会拉洋车,就用挣来的钱给你买了这条新头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叔父喜气洋洋的说着,董奇普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与此同时,人在长沙的王震也在目睹了底层人民的种种遭遇后,萌生了反抗压迫的革命思想。怀揣着满腔热血,王震开始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后来还计入了工会,担任工人纠察队队长等职务。

1927年1月,19岁的王震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同年5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正逢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国内各地都深陷蒋介石所制造的“白色恐怖”中,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都是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清剿对象。在此背景下,王震也将名字改成了“王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之后,王震依旧致力于长沙、武汉等地的工人运动,同时还和其他同志一直积极发展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1929年,王震参与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因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有功获三等红星奖章。同年冬,21岁他返回老家浏阳,得以和母亲团聚。

王震离家时,还是个青涩懵懂的少年郎,时隔7年后再归家,已经长成了满脸胡须的七尺男儿。看着儿子憔悴的面容,董奇普既感动又心疼,但她也深知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强行挽留。于是,短暂的团圆后不久,王震便又一次投入到了革命洪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王震率领自己亲手创造的湘鄂赣苏区游击武装“浏北一支队”离乡来到湘赣苏区,这支队伍后来被编入了湘东独立师。1935年,王震出任红六军团政委,在鄂西一带作战时俘虏了国民党王牌41师的师长张振汉。二人相遇之后,还发生过一桩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

张振汉在国民党内是中将纵队司令,地位和王震不相上下,还是毕业于保定军校炮科毕业的知识分子。1935年6月,他在鄂西咸丰县的忠堡被红军俘虏后,王震一手提着马刀一手拎着驳壳枪过来审问。张振汉以为对面的人是个连长,结果一营营长贺庆积听了,哈哈大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振汉

“连长?这可是我们的军团政委王震,你还想去哪里找他?”

王震十分敬重知识分子,对张振汉也是如此。1935年8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回到根据地休整后,王震和萧克创建了红军学校,安排张振汉当教员。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论,大家都觉得让一个国民党败将来教书实在不合适。王震得知后,语重心长的对战士们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技术没有阶级性,不管红军还是白军都可以用。张振汉既然有长处,那我们也应该予以利用嘛!”

就这样,在王震的力排众议下,张振汉成为了红军学校的教员。后来,张振汉还跟着王震等人走完了长征。张振汉去红军大学任教后,王震惦记着他遗失的那套《二十四史》,还专门让人给张振汉买套新的送了过去。可见,王震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关怀,是相当真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爆发后,王震先后担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等职,在山西战场的忻口战役中作出了卓越贡献。3年后,他率部直扑晋察冀边区,创立以恒山为基础的雁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王震率部进驻南泥湾,参与了轰轰隆隆的大生产运动。

1944年10月,王震被任命为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率部横跨八个省份开辟新根据地。在这次南下会战中,王震率部突破敌人100余道防线,取得了300余次战斗胜利,出色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期间,他还曾短暂和母亲董奇普见过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见面,其实也只是匆忙聊了几句。王震将重病在身的政治部主任刘亚生和其他几个伤员留在家里后,便匆匆带着部队继续赶路。董奇普对这些战士就像亲生孩子一样, 既为他们悉心疗伤,又甘愿舍身相护。即使面对敌人的威胁和毒打, 董奇普也从未屈服过。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主动请缨去新疆工作。同年9月,王震从西宁解放青海,随后北上进入新疆。新中国成立后,他走马上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母亲董奇普跟着他住了段时间,便又回了三儿子王馀美那边生活。

王馀美自从知道自家大哥成为了新中国的“封疆大臣”,每天在村民面前都耀武扬威。他想到既然王震当了大领导,掏出一笔钱来帮家里修栋宽敞的大房子也无可厚非。于是,王馀美给王震写了封信,希望大哥带头拿钱建一栋“王家大屋”,没成想竟把王震给直接惹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震和夫人王季青

“还盖‘王家大院’,我看以后,他(王馀美)还要盖‘王家大楼’哩!这简直是胡闹!哪能那么张狂?人都是要入乡随俗的,要勤俭过日子!我这弟弟,是想把我的孝敬之情变成伤风败俗之情呀!”

在这之前,王震每次寄钱都是直接往家里寄的。但自从王馀美闹了这么一出后,王震便将钱全都转交给了北盛区委。他特别叮嘱区委的领导,钱只交给母亲董奇普,剩下的全部充公,一分都不能留给三弟。王馀美碰了一鼻子灰,从那以后再也没敢向大哥要钱建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好景不长,王馀美又开始不安分,捅出了一个大篓子。1963年,王震邀请一批农业专家来到湖南浏阳考察。工作完成后,王震拿着镰刀来到稻田里帮社员们干农活,想要了解一下自家亲戚这些时日的表现。有一个年长的男社员思考一阵,忽然没来头的提了一嘴:

“听说,‘美先生’前些日子养了些鸭子,糟蹋了生产队的好多稻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劳作的王震

王震眉毛猛地皱起来了,再一问,原来他们口中的“美先生”居然是自己的三弟王馀美。他当即就下了命令,但凡以后再有人叫“美先生”,便罚三弟王馀美一斗谷。后来,他结束工作即将返京,临行前又耐心的教育了三弟一通,这才纠正了王馀美攀比虚荣的错误心理。

王震不单是对自己亲人要求严厉,对与一些老党员也十分严格。1981年,王震第四次视察新疆,偶遇一位进疆的老干部。听说他早在1974年就调回湖南工作以后,二话不说就将对方批了一顿。直至王震重病之际,动员身边人去援疆一直都是他心头牵挂的头等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3月12日,开国上将王震因病医治无效,于广州与世长辞,享年85岁。他死后,家人遵照其遗愿,将将军的骨灰洒于天山之上。为了新疆发展燃尽余生的王震,从此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望着他所热爱的土地。向王震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