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听觉正常的人或许感觉不到,听力薄弱会阻断人与世界的一部分联系。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此次助残日活动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值此时机,博音听力携手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针对听障人士关爱和保护的公益项目,捐赠助听器100台,开启他们新的“声”活。

对此,博音听力创始人江显全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合作,捐赠了一批助听器,希望为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博音听力将继续投身于公益事业,为推动我国听力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内助听器领域有266张Ⅱ类医疗器械证获批,共计99家公司参与研发。以联影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医械大厂相继进入助听器赛道,打造适合国人语言习惯的医疗级助听器uOrigin全系列产品。“让生命听见声音”是听力设备企业共同的愿景,他们希望研发质量不输于进口的医疗级助听设备,通过普惠的价格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帮助更多残障人士重新连接声音断点。

冲破芯片围城

1999年开始,蔺君刚从事助听器研发工作。自此以后,研发一款国人用的起的助听器便是他的梦想。博音听力成都研发中心总监蔺君刚坦言,这个梦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听力残疾人在2018年已达4.66亿,预计2050年将达9亿,其中93%为成年人,7%为儿童。而中国听力减退人口超过2亿,此外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将近1.2亿人都在承受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

因为听力受损,听障人群似乎生活在被加密甚至无声的生活中,不仅仅影响日常生活交流,甚至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社会隔离、焦虑、抑郁等神经性疾病和心理问题。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听力损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在校园里,听障生会听不清同学之间的悄悄话,或者听不到老师上课的点名等,始终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和学习。在听力受阻的生活细节中,我们仿佛笼罩在一个结界之下,长时间的与世隔绝逐渐衍生误解,从而导致心理障碍层层累积。”特教学院的一名听障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助听器作为链接外界与听障人士的纽带,其居高不下的价格成了听障人群生命中够不到的月亮。“一方面因为缺乏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因为高技术壁垒,进口的助听器品牌不会依托中国本土市场做相应的改变。比如国产五六千元的助听器,在国外相似性能的产品可能需要两三万元。此外,进口助听器的使用习惯等细节也和国内有很多差异,使用起来会带来很多不便。”蔺君刚表示。

事实上,每年约有1431.76万个助听器用于海外出口,辐射患者人数超2.2亿,市场规模达60多亿元。诚然,听力赛道拥有供其迅速生长的肥沃土壤。但与之相悖,市场格局却千年如一日的稳定。

对此,远毅资本副总裁李阳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全球助听器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五大听力集团(Sonova、Demant、GN、WS Audiology、Starkey)所占据。长期以来,5大厂在先进技术研发方面对亚洲企业严格封锁,先进模块的研发生产均不进入亚洲。再加上销售渠道数十年的长期布局,亚洲及国内品牌突围难度极大。比如,助听器渠道70%在线下听力中心,10%在医院,10%残联采购,10%线上渠道,近年来线上渠道针对更轻的听损人群、偏消费级的助听器多个国产品牌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五大厂也已进入线上渠道布局,剩下的渠道5大厂目前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我们国产助听器突围仍需求真务实地努力。”

基于种种原因,国人自研自产助听器的想法渐渐萌生。蔺君刚回想起十多年前,大家聚在一起设立研发项目的情景,“团队钻研国产助听器的初心就是我们不想屈服于垄断。”

联影微电子首款异构六核定制芯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影微电子首款异构六核定制芯片

事实上,助听器垄断背后的技术核心是芯片。一块小小的芯片几乎决定了助听器性能、音质、算法等表现,以及产品生产成本。简而言之,芯片不只决定了用户能否“听得到”,更关键决定了能否“听得清听得懂”,即还原真声同时不受噪音干扰。

审视全球领先助听器品牌的发展历程,自主开展助听器芯片研发设计几乎成为行业标配。助听器制造商目前主要依赖美国安森美、IntriCon Corporation等厂商提供芯片。正是由于芯片和算法技术壁垒极高,在我国芯作为一项“卡脖子”技术,导致国产助听发展目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助听器制造商迫切需要突破芯片技术瓶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据悉,联影集团依托过去十三年在系统研发、芯片研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从底层技术入手,自主研发定制化芯片与创新算法技术,助听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性能指标包括人工智能降噪、源头性啸叫抑制等甚至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中文听力平台业界首创。对此, 联影微电子首席执行官刘悦向记者表示,“联影集团薛敏董事长提出‘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底层关键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这也是指导联影微电子发展的核心原则。”

联影微电子发布首款适合国人语言习惯的医疗级助听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影微电子发布首款适合国人语言习惯的医疗级助听器

而蔺君刚介绍,“团队的几位主力成员曾加入中国第一代被授权研发专业助听器芯片的厂商。我希望做出一款基本上不使用进口产品的助听器。目前中心正在研究可以兼容国产所有助听器通性的产品,包括进口的种类。当前国产助听器芯片,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编程器,而国外则是统一规范,“我们想形成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联盟,包括自己的标准。”

博音听力自主研发智能骨传导助听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音听力自主研发智能骨传导助听器

“听见世界的声音”

每一个痛点背后都隐藏着巨大机遇。尽管我国听力行业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存在研发能力不足等挑战,但我国听力障碍者人数众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

据《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失聪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助听器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仅约为5%(据疾病控制中心数据),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该项数据超过30%。这也进一步表明,我国听力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发展潜力深厚。从市场角度来看,这将有助于提高助听器的使用渗透率。

而在政策方面,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23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七部门更是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视听电子产业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关键技术创新持续突破,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培育若干千亿级细分新市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到2030年,我国视听电子产业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博音听力在北京市辖街道进行基层听障康复义诊 郭怡琳/摄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音听力在北京市辖街道进行基层听障康复义诊 郭怡琳/摄影

对江显全而言,创办博音听力是一次踏浪前行之旅。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需要助听器的人,都能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高品质的听觉体验。这不仅是我们的企业使命,更是我们对社会的承诺。”自成立以来,博音听力始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于公益事业。希望通过捐赠助听器等方式,为经济困难的听力残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来,博音听力便开始开展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通过奔跑的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和支持。今年3月22日,博音听力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建设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推动我国听力康复行业及产业发展。

助残日前夕,5月17日, 博音听力携手中国人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针对听障人士关爱和保护的公益项目。该活动通过捐赠助听器100台(折合市场售价总额约40万元),帮助听障人士清晰地听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之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博音听力在第三十四届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组织听障筛查义诊 郭怡琳/摄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音听力在第三十四届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组织听障筛查义诊 郭怡琳/摄影

近年来,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持续发起听障人群的公益项目。通过尝试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公益助残工作,帮助听障人群更好适大众生活,营造接纳、友好、共享的社会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国产厂商完成技术突破,助听器芯片将逐渐实现国产替代,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为助听器市场带来更多创新应用。如南京天悦、海卡缔、爱可声、芯海聆、木芯科技、智听科技等,也积极投入研发,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和科技企业也纷纷布局听力赛道。例如,腾讯天籁实验室和科大讯飞分别推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聚焦于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助听器领域的应用。此外,平安系高管和小米公司则通过投资方式对助听器产业进行了战略布局,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听力赛道的发展。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