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御驾亲征的天子,基本都是处于创业期的开国天子,或危难紧急关头的天子,而且统一王朝的天子御驾亲征的少,割据时代的天子亲征的多。

御驾亲征,表现了天子对征伐之事的重视,能对敌人起到震慑、威慑作用,更多是传达一种政治信号。所以,大多数时候,天子即使御驾亲征,具体负责作战事宜的,还是手下将帅。
注:以下天子的标准,秦以前,统计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和夏商周三代天子,秦以后只统计皇帝(即依中华礼制称帝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子御驾亲征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子御驾亲征的事迹有:
上古三代时期,历史记载比较模糊,这里只收录史书中明确提到有御驾亲征记录的天子。

舜、禹征三苗,将三苗势力压缩到长江以南,甚至西南山川中,将华夏族群势力拓展到江淮一带。

夏启伐有扈氏,有扈氏不服启破坏禅让制,起兵叛乱,最终被启弹压。
寒浞领兵攻灭夏后氏残余势力,仅遗漏少康一人。
夏少康领兵消灭背叛夏朝的浇和寒浞,夏朝中兴。
夏桀攻灭叛乱的有缗氏,出兵在鸣条抵御来犯的商人,兵败被俘。

商汤先灭亲附夏朝的部族韦顾和昆吾,后在鸣条打败夏桀,将其俘获流放。
商武丁统兵出征平定朔方、土方、鬼方、羌方,南征荆楚。
商帝乙率诸侯联军讨伐南方的孟方,得胜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武王

周武王牧誓伐商,向天下诸侯、方国宣示周人取代商人乃天命所归。
周成王御驾亲征平定三监之乱,讨灭东方的奄国。
周昭王南征荆楚,这次周王“翻了车”,周昭王船沉于汉水之中,周人丧六师,王室实力和威望大损。
周穆王率兵南征荆楚,东攻来犯的徐国。
周宣王伐鲁取胜,更替鲁国国君;统治后期多次讨伐戎人,均遭败绩,宣王中兴结束。
周桓王亲征郑国,郑庄公是第一个敢于挑战王室的诸侯,周桓王自以为胜券在握,贸然出战,被郑国打得大败,还被郑将子都射中肩膀,最终一命呜呼,王室威望彻底扫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高帝刘邦

汉高帝刘邦在统治后期多次出征异姓诸侯王,利用自身威望,拖着病体,到处平乱救火,为儿子汉惠帝平稳即位扫清障碍。
汉帝刘永,率兵抵御东汉军,后被部将所杀。
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亲率六军,对战赤眉军十几万大军,最终赤眉军无力再战,全军投降。

汉昭烈帝刘备为收复荆州、为爱将关羽报仇,亲征吴国,最终被吴将陆逊击败,举国精锐尽丧。
魏文帝曹丕南征合肥,被吴将朱然击败。

前赵末帝刘曜,多次征讨西北羌氐部族,又亲自抵御后赵大军来犯,因酒后坠马被后赵军俘杀。

冉魏皇帝冉闵,亲征讨灭后赵,但后来败于前燕,身死国灭。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亲征讨伐段部鲜卑,击退后赵来犯,出击高句丽毁其都城,攻灭宇文鲜卑,奠定前燕霸业基础。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率兵南征大破后赵,攻灭冉魏,慕容鲜卑正式入主中原。

前秦景明帝符健,率兵平定关陇。
前秦皇帝符丕,亲征平定国内叛乱,转战攻击后秦,最终在行军途中被东晋军伏击,身死。
前秦高帝符登,亲征多次击败后秦军,但终被后秦姚兴击杀。
前秦末帝符崇,在进攻西秦乞伏乾归势力时兵败被杀,前秦灭亡。

成汉武帝李雄,攻梓潼兵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后燕成武帝慕容垂,领兵直下青、徐,吞并淮北;领兵灭翟魏、西燕;病重带兵出征北魏平城,以报参合陂战败之仇,虽取胜,但于归途病逝。
西燕威帝慕容冲,领兵逃离前秦军追击,后转战攻入前秦都城长安。
后燕惠愍帝慕容宝,带兵出击来犯的北魏军,被打得丢盔弃甲。
后燕皇帝慕容麟,在中山死守抵御北魏军,后被魏军击败而逃走,去帝号。
后燕昭武帝慕容盛,领兵击破高句丽、库莫奚,使后燕在辽西苟延残喘。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击败后燕、重创后秦、讨伐柔然,基本取得胜利。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两征柔然大获全胜,南征直抵虎牢关和黄河,为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扫灭北燕、胡夏、西凉、北凉等国统一北方,又南征刘宋直抵长江岸边瓜步山。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北征柔然,大获全胜,刻石记功。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在退居太上皇后,由于皇帝拓跋宏年幼,他便自己亲征柔然,获胜。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化改革后,3次征南齐,拓地甚多,北朝综合实力最终压过南朝。

刘宋废帝刘邵,率兵在建康城外新亭抵御叛军,被刘骏俘斩。
刘宋孝武帝刘骏,称帝后率兵攻入建康,俘斩刘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齐文宣帝高洋,北伐亲征库莫奚、破契丹,败突厥;讨平叛乱的山胡、柔然。
北齐武成帝高湛,亲至晋阳抵御来犯的北周军。

梁武陵王萧纪,称帝后,从蜀地统军东下,欲攻江陵,结果被江陵萧绎联合西魏军击败。

北周武帝宇文邕御驾亲征破邺城,灭北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率军亲征消灭吐谷浑,开拓青海之地数千里;又三次不顾民力亲征高句丽,导致天下民怨四起,隋朝崩溃。
郑国皇帝王世充,带兵东攻滑州、黎阳,被窦建德击败。后与窦建德结盟抗唐,被李世民所败,后投降。
天兴皇帝刘武周,率兵抵御李世民,兵败逃入突厥。
楚国皇帝朱粲,领兵攻南阳、淅州,被唐军所败。
许国皇帝宇文化及,称帝后,攻魏州失败,在逃亡途中被窦建德军所杀。
西秦末帝薛仁杲,兵围唐朝泾州,最终被李世民俘获斩杀。
梁国皇帝梁师都,兵围唐朝灵州,后欲引突厥兵来犯,被唐军击败,最终被唐太宗派兵击破,降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亲征高句丽,收复辽东,重创高句丽国力,为其子唐高宗时期唐灭高句丽打下基础。

大燕皇帝安庆绪,领兵设计破李光弼。
大燕皇帝史思明,率兵与唐军鏖战河南,后在唐军多路进剿下失败。
大燕皇帝史朝义,与唐军连战皆败,兵败自杀。
大秦/大汉皇帝朱泚,领兵围攻唐朝奉天,兵败,逃亡途中被杀。
楚国皇帝李希烈,领兵攻江淮,被唐军所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南侵代北,西征阻卜、达旦,东征灭渤海国。
大齐皇帝黄巢,称帝后苦战关中,后东出河南,被朱温、李克用所败,最终自刎。
后梁太祖朱温,亲征支援幽州刘守光,以围魏救赵之计攻打李存勖的河东,最终失败。
后唐庄宗李存勖,亲率大军灭后梁。
后晋高祖石敬瑭,率兵南下与契丹共灭后唐。
辽太宗耶律德光,南征灭后晋。
后汉高祖刘知远,亲自攻打后晋将领杜重威,不克。
北汉世祖刘崇,与辽兵合围后周晋州,连攻六十余日不克,撤军退走。
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北汉,获胜,解除后周的边境危机。后来3次亲征南唐,夺取淮南江北全部土地,重创南唐。

宋太宗赵光义,不说了,这位仁兄亲征辽国,留下了“高粱河车神”的段子和笑话。
辽景宗耶律贤,在高粱河之战后,亲率大军攻宋,于瓦桥关大败宋军。
辽圣宗耶律隆绪,随其母承天太后萧燕燕一同南征,迫使北宋议和,政治上平等对待辽国。
宋真宗赵恒,在寇准逼迫下被迫亲征抵御辽军,签下《澶渊之盟》。
夏景宗李元昊,称帝后,亲征大破吐蕃唃厮啰部,西征平定河西回鹘各部叛乱,东征侵夺北宋土地,北征击败辽军,成宋、辽、夏鼎足之势。
辽兴宗耶律宗真,亲征平定宗室叛乱,又亲征西夏,迫使李元昊称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多次率兵征讨辽国,给予辽国沉重打击。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率兵抵御金军入侵,战败逃走,最后被金人俘杀。
辽德宗耶律大石,领兵收服高昌回鹘、东喀喇汗国、西喀喇汗国,又在中亚卡特万草原击败塞尔柱帝国苏丹桑贾尔的大军。
金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六十万南下攻宋,兵败采石,同时后院起火,兵败被杀。
金世宗完颜雍,在辽阳称帝后,领兵攻下金中都,入据大统。
金末帝完颜承麟,在蔡州受禅登基后,率兵出战蒙古人,兵败被杀。

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亲征漠北平定东道诸王之乱。
陈汉大义皇帝陈友谅,领兵亲征吴王朱元璋,在鄱阳湖水域阵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漠北。
明宣宗朱瞻基,领兵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
明英宗朱祁镇,受太监王振蛊惑,领兵亲征瓦剌,在土木堡被瓦剌军包围俘虏。
明武宗朱厚照,领兵北上,在山陕边境击退蒙古小王子来犯,此后数次巡边,令蒙古人入塞劫掠次数大为减少。

清太祖努尔哈赤,领兵攻破大明抚顺等地,又在萨尔浒击败明军,席卷辽东,最后死在明军死守的宁远城下,被红衣大炮打得不治身亡。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多次率兵入塞劫掠明朝,大量消耗了明朝有生力量,为顺治入关奠基;又率兵征朝鲜,迫使朝鲜为藩属国。
大顺皇帝李自成,领兵出征山海关,被清军大败,后辗转逃入湖北九宫山,被杀。
大西皇帝张献忠,率部转战四川,打击四川明、清两路人马,后被清军击杀。
周国皇帝吴三桂,称帝后率5万大军南下攻取清军所占湖南永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带兵三次亲征噶尔丹,最终迫使噶尔丹势穷被杀。玄烨也成为最后一位御驾亲征的天子。

可以看出,上古和夏商周三代,天子御驾亲征案例较多,因为此时国家尚脱胎于部落联盟不久,天子还具备浓厚的部落联盟首领性质,所需承担。

同时,王朝开国时期,由于是“打天下”和巩固统治阶段,所以天子御驾亲征较多。而且,乱世割据政权的天子比大一统王朝天子御驾亲征的次数多。

另外,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其天子御驾亲征频率比汉人王朝高,但汉人建立的大明王朝,其天子御驾亲征的频率也很高。这可能是因为,大明前中期受蒙古人影响,武风比较重,中后期才慢慢排斥武人影响,开始建立稳定的文官执政模式,皇帝也就成了退居幕后、平衡文武的掌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