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忆史谈

编辑|墨忆史谈

1996年,90多岁高龄的老革命战士李强,给中央写了一封信:

“在已经评选出的36位开国军事家中,漏掉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彭干臣。”

当时,即使是老一代的干部,也很少有人知道彭干臣这个人。甚至就连在权威的历史书籍中,也很难找到他的事迹。

那么这位叫彭干臣的老革命战士,为什么如此神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如此神秘?

至于原因,则有三个:

一是:他在不同地方辗转工作,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全部事迹。
二是:他长期从事秘密工作,使用的都是化名,真名很少有人知道。
三是:他牺牲时所在的红军队伍,主力几近全军覆没,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那么,要将彭干臣列入36位开国军事家之列的提议,又能否被采取呢?

要进入名单是有3个标准的,而这就得看看彭干臣的革命经历是否达到要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否达到要求?

1929年,中央在上海成立军委训练班时,彭干臣负责主持与保护训练班运转。

为了掩人耳目,培训班把外观伪装成了“蜂蜜经理处”,彭干臣白天伪装成商人外出办事。

周总理经常在晚上亲自过去授课,彭干臣就负责一一将学员接过去上课。

为了掩护身份,周总理会带着妻子邓颖超一起,假装是彭家的亲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段时间,彭干臣的妻子江鲜云和邓颖超时常在门外聊天,也成了莫逆之交。

然而在1931年,有叛徒供出了上海中央机关的情报,周总理只能组织机关转移。

可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时刻,彭干臣却仍坚持留在上海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32年,周总理命他去赣东北任红军参谋长,他才离开。

其实一开始,组织本来是想让彭干臣担任鄂豫皖红军军长。

但彭干臣担心自身的关系会和地方牵涉不清,就主动请缨去了更偏远的赣东北。

离开前,他抱着年幼的孩子反复亲吻,留给了妻子江鲜云一支钢笔和怀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干臣离开以后,江鲜云一个人带着孩子,时刻盼望着彭干臣的音讯。

1933年秋天,江鲜云终于收到了一封从江西寄来的书信,信中写的全是暗语。

看完信的江鲜云泪如雨下,可为了安全,也只能忍着对丈夫的思念把信烧掉。

这时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与彭干臣取得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干臣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村里的私塾先生。

虽然生活简朴,但家里很重视彭干臣的教育。1919年,20岁的彭干臣考入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后来他还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学员。

要不说彭干臣优秀呢,他出众的表现很快就得到了周总理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认为彭干臣算得上是青年骨干,计划对他进行重点培养。

1925年初,陈炯明叛变,周总理亲自率部东征。

彭干臣加入了陈赓的连队,也一起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

在攻打县城时,彭干臣与陈赓携手突袭了城门哨兵,夺取城门控制权后,大军得以顺利攻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决定性的关头,彭干臣的右手小拇指惨遭敌军子弹击断。

可是一心激战的彭干臣根本没注意到,等到发现以后已经血流不止。

然而彭干臣也没有过多在意,简单包扎后就又继续带领战士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为他断指感到惋惜,但彭干臣却十分坚定。

他认为为革命牺牲是应该的,断指算得了什么。

可是,就是这样处处表现优异的彭干臣,却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遭到排挤

蒋介石找了借口,撤销了彭干臣的军职。

组织为了保护像彭干臣这样的骨干分子,决定派他前往苏联学习。

等到北伐战争开始了,国内急需军事人才,彭干臣奉命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被分配到了叶挺独立团,担任作战参谋。

这支队伍在北伐中战功卓著,堪称是“钢军中的铁军”。

而彭干臣自己,也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很快,著名的南昌起义爆发,彭干臣出任了接管了南昌市公安局第一任公安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彭干臣跟随红十军团北上抗日,但部队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

经过7天7夜的浴血奋战以后,队伍几乎弹尽粮绝。

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活了下来。

彭干臣就是在这场战役里壮烈牺牲,年仅3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付出的努力

彭干臣牺牲以后,周总理曾下令寻找他的家人。

与彭干臣一家关系密切的邓颖超,更是失声痛哭,她流着泪说一定要找到江鲜云母子。

为寻找彭氏家属,周总理曾多次派人去上海访查,却一无所获。

解放初期,周总理写信给另一位烈士的家人时,还提到了彭干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信后来也成功转交给了彭干臣老家的县委。

他们专门调查以后,也反馈了彭氏家属已被妥善安置的消息。

但周总理却在阴差阳错下,没收到这个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在上海白色恐怖越来越严重后,江鲜云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避难。

彭干臣牺牲时,他的家人们都不知道。

为了躲避战火,江鲜云带着孩子离开了上海。

一直到1953年,彭干臣的儿子彭伟光才知道父亲早已牺牲,但却对具体过程却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干臣的老朋友、时任高官的刘鼎,曾因为这件事找到了彭伟光。

在刘鼎的鼓励支持下,彭伟光为弄清父亲牺牲的真相,开始了他艰难的调查之路。

没有档案,也无经费支持,他只能自掏腰包。

其实在解放以后,许多元老级人物倒是都对彭干臣的名字有所耳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却没人能说清他的牺牲经过,幸好后来彭伟光遇到了陈赓将军。

陈赓是受周总理所托,一直在四处留意江鲜云母子的下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

偶然遇到

为了让周总理夫妇尽早见到战友遗属,陈赓将彭伟光接到了身边。

在去北京开会的时候,他带着彭伟光,去见了周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热泪盈眶,邓颖超也激动不已。

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彭氏家人,如今终于圆满了。

从那之后,彭伟光经常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周总理总会在繁忙工作之余抽空陪他说话。

为了让彭伟光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周总理夫妇还把他收为了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伟光和邓颖超

但对彭伟光来说,此生最欣慰的事,还是父亲的革命事迹被确认。

中央党史研究院的历史工作者,在收到了老战士李强的信以后,开始着手调查彭干臣的生平和事迹。

他们翻阅档案、访谈老红军,逐渐拼凑出了一幅比较完整的画面。

中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作出了不列入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那36位已经被列入名单的军事家,涵盖了我军各个发展时期。

既有红军时期的开国元勋,也有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军队现代化的领路人。

他们来自11个省份,其中湖南籍最多,达到了15人。

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新中国的历史,铭记他们的事迹并发扬光大,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