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世纪末,英国基督教社会主义社团的出现不是偶然。从经济社会层面来看,一方面,7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国工业社会的贫困问题失业问题日益显著,下层民众生活疾苦而得不到保障,引起部分教士同情。

另一方面,各种新新思想的涌现与追求金钱物欲的社会风气冲击了教会信仰的权威,教会亟需变革以维护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 世纪 70年代经济危机

1851 年的伦敦大博览会,开启了维多利亚大繁荣时代。,英国经济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达到了19世纪的世界最高水平

但是从1873年开始,英国进入经济“大萧条”时期,与 19 世纪前 75年相比,英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工业霸权受到新兴工业国家快速增长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大萧条”使先前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表现得日益严重,其中失业问题与贫困问题最为突出,引起了激进的教会牧师的关注。

“大萧条”使工人的失业率急剧上升,1879 年英国失业率高达 11.4%,1882 年下降至 3%,但 1884 年又上升至 8%,1885 年为9%,1886 年为10%。70年代英国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具体表现包括就业不足和通常意义上的失业(或者称为下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时工人和季节工人是就业不足最严重的群体。临时工人主要指码头搬运工,他们经常徘徊在就业与失业两种处境。一点点微小的变化,如轮船误期或未入港、身体问题、外来者加入、偶尔的机械搬运运用等等,就可能让他们从一个就业者变成失业者。

这部分群体几乎一半时间处在失业状态。其他种类临时工人的情况也大抵相似。如一些城市的车夫时常食不果腹、冶金工业的临时工时常处于半失业状态。众多的季节工人是另一个就业不足的主要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节工主要指那些工作与季节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种,如建筑业及其附属产业的相关工种的石匠、制砖工、锯木工、油漆工和装饰工等。他们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大多数工人的一年中有一段时间会因停业而失业。

通常意义上的失业(或者称为下岗)具有多种形式。随着工业革命的日益发展,生产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导致两个极端的要求:一是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和技术水平;二是原来许多仅仅普通工人就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行业纷纷减少用工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技术进步造成的失业被称为“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在航运业、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行业工人群体、重工业领域的造船、冶铁和炼钢等部门较为明显。

尽管 1870-1914年英国产业结构开始变化,但是这种初步的变化还是对英国的就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形成了“结构性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当时英国失业率高、失业范围广、失业人数多影响大。1870-1914 年的英国在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的同时,还面临着同样严峻的贫困问题。这一时期几次贫困问题调查反映了贫困的程度范围

查理斯·布斯于1889-1903年期间调查伦敦东区贫困问题并发表了长达13卷的著名调查报告《伦敦人的生活和劳动》。在这一调查中,布斯以每周18-21先令作为一对夫妇三个子女之家的贫困标准,将伦敦东区的人口分为八类并进行数据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伦敦东区大约 30.7%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布斯在调查报告中这样记述,“他们的生活是一种奴隶般的生活。极端的贫困,食物极其粗糙,没有任何稳定的职业,也难以创造任何财富。作为个人,他们无法改变这种现实”。

1899 年希伯姆·朗特里进行了约克城贫困调查,他以类似于布斯的调查标准展开,最后调查结果与布斯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 世纪初,按照朗里特制定的贫困标准,鲍利与其助手对沃灵顿、雷丁、北安普顿、博尔敦和斯坦利等五个城市进行了贫困问题调查。以此为据,鲍利得出结论:这五个城市中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为32%左右,工人阶级人口中的16%生活在根本贫困状态

如此多的人失业,如此多的人工作过度,如此多的人薪水过低。在对贫困问题与失业问题的关注中,许多类似于保罗·布尔、海德拉姆这样激进的教会牧师开始“重新考虑那些具有如此灾难性和可怕后果的经济原则和方法”,探索拯救贫苦民众的治世良策

社会转型导致的信仰危机

从19世纪 20 年代后期到40年代,工业革命的影响已经从经济领域深入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整个社会的各个组成因素都在不断变革。虽然宗教仍然在人们的头脑中占主要位置,但是一种潜在的信仰危机却让越来越多的教会人士感到担忧。

此时英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方面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现代化趋势,诸如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信仰多元化等都一一显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想观念的激烈变革使得整个社会充满了困惑、茫然和焦虑,一种“不安和似是而非的气氛”困扰着当时许多出色的年轻人,数百年来被确信为真理的内容却重新成为讨论的话题。

人们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各种自由主义、理性主义的冲击。现实物质利益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精神信仰的虔诚追求已然被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浮躁的思想给英国宗教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奇的时代”,约翰·亨利·纽曼在1829年3月写给他母亲的信中说,“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是依赖别人的,特别是依靠教士来得到信仰真理。而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19世纪的信仰危机不仅表现在世俗思想对传统宗教思想的冲击,也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下道德水准社会风气的堕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追逐财富的商业精神历来有之,但进入 19 世纪后,这种追逐金钱物欲的毒素漫布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道德缺失,对金钱的贪欲与滥用成为普遍现象,市侩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导精神。

这种风气受到了激进的教会人士的诟病和指责。基督教社会联合会神学思想的指导著作《卢克希·沐恩迪:关于化身宗教的一系列研究》中指出,“财富的累积本身根本不是一件好事。贫穷和富有都不能使人变得更好。财产是次要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作中认为,“人间天国的两大圣礼是平等博爱。在那个王国里,没有关于如何对待堕落的大众,以及各种各样的躲避和诱惑(指贪欲之神玛门)之类的无休止的讨论。”

上教堂的人数占总人口数比例的降低,也反映了 19 世纪宗教信仰的危机。这一现象从 18 世纪晚期开始,尽管在 19 世纪 30年代以后有过短暂的宗教复 兴运动,但19世纪中期开始上教堂的人数所占比仍然在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19 世纪后期的信仰危机使激进的牧师无论是出于重塑以基督教精神为主导的文化,还是出于争取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工人阶级进入教会,都开始重新思考基督教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期望找到平衡两者的方法。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