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春晚舞台上,宋丹丹在小品《钟点工》里有句经典台词流传甚广: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3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小品逗乐尽管是玩笑,却也蕴含着“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深层含义。

用自己的船装自己的车

借题发挥一下,提个问题,“把中国的新能源车运到国外总共分几步?”一般来说,一台车需要经过“生产工厂-内陆运输-港口装船-目的国家港口-目的国家内陆运输-最终目的地”这么几个步骤。每一步看起来风轻云淡,却也同样需要生产厂商和陆运物流、海运物流、海关等多方努力及协作配合才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海运这一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许多批量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会通过滚装船进行运输。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港口都具备滚装船停靠条件,这一过程中,对于身处其他区域的新能源车企来说,时间效率会大打折扣,运输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解决这种运输依赖,新能源汽车出口大户比亚迪购入滚装船,经过离比亚迪深圳工厂最近的深圳港小漠国际物流港,直接装车出发,将自己的车用自己船运到海外市场。未来两年内,比亚迪还有另外7艘滚装船将陆续投入运营。滚装船需求的急速增加意味着比亚迪出海势头日趋强劲。

做海外的新能源大户

在距离深圳大约5天左右海运航程的泰国罗勇府,有一座汇集了众多知名汽车生产商的WHA伟华工业区。在这里,除了马自达、铃木、三菱等日本品牌外,比亚迪、长城、MG等中国品牌也正在成为当地的汽车制造大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品牌能在日系车企长期占据主要份额的泰国汽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新能源车功不可没,而比亚迪则成为了那个为“火种添柴”的首要功臣。2023年,泰国的纯电动车销量达76314辆,其中,比亚迪以约4成份额排在首位。

事实上,除了在泰国市场,比亚迪的出海脚步早已覆盖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超400个城市。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汽车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出口总额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比亚迪2023年总出口超24万,同比增长337%。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仍然延续着去年年末的强势增长特征。据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乘用车出口41.7万辆,同比增长38%,创出历史最高月度出口量;1-4月乘用车累计出口149.1万辆,同比增长37%。4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4.3万辆,同比增长41%。更值得关注的是,4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7.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份上半月,中国新能源零售、批发渗透率首次双双突破50%,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决定性拐点,新能源车在未来将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首选。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中,比亚迪也同样达成了新成就。数据显示,4月份比亚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累计完成41,011辆,再创历史新高。而自2022年7月比亚迪公布数据至今,其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已突破43万辆,其中2024年1-4月累计销量就已突破逼近14万辆。

来自掌舵人的销量秘籍

从霸榜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到海外市场频传捷报,比亚迪出口接连攀升背后到底有什么高招?或许我们可以从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的一些商业思考中,得出一些答案。

技术出身的王传福不止一次显露出自己对于技术研发及创新的痴迷,而作为管理者他也曾表示“技术决定战略。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企业家对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比亚迪作为一个技术型公司,更喜欢做一些非常复杂、不是简单能判断方向的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在这种技术驱动的氛围中,比亚迪各种领先技术比如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四轮分布式驱动“易四方”,“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等被更多海内外消费者所熟知。这些在王传福口中称之为技术“鱼池”里的“大鱼”,也正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日趋扩大的今天,被一条一条捞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技术“鱼池”,比亚迪同样着重打造了人才“鱼池”,王传福曾说“人才资产才是最重要的。假如我要投资公司,我会更看重它有多少工程师。只要这些工程师还在,即使所有财产包括土地、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在这种人才为首的企业理念指导下,比亚迪如今拥有了9万余名工程师,成为全球研发人员最多的汽车企业。

比亚迪还有一个护城河般的竞争优势,就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比亚迪不仅能够生产、组装新能源汽车,同时还可以生产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和车载芯片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链接起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构建起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链。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高度垂直整合能让比亚迪在整车生产制造过程中技术迭代更快、生产成本更低,从而能让其产品在海内外市场竞争中更加从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是强如以技术、品牌、产业链整合多重优势集合一身的比亚迪,在产品出海后,也难免会遇到两个摆在明面上的现实问题:大量关税和高企的运输成本。

一般来说,出海的第一阶段是外贸阶段,就是直接对外销售新能源汽车,第二阶段是对外投资的阶段,也就是在海外投资建厂。从卖车到建厂,从产品出海转型至产业链出海,比亚迪与其做出口到海外的“本地鱼”,不如安营扎寨成为“当地鱼”。

作为中国品牌在海外投资的先锋,比亚迪深知科研、生产、服务、产业链本土化的优势。目前,比亚迪在泰国、巴西、印尼、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等国已经开始建造整车生产、动力电池等工厂。在投资建厂的过程中,比亚迪也在努力加强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与当地伙伴携手合作,完善当地供应链及产业链,推出更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产品,逐步提升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实现在全球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比亚迪的海外投资也引起了更多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的注意,5月初,法国财长布鲁诺·勒梅尔在法国巴黎向比亚迪喊话,如果有意在法设厂的话,法国政府将对尊贵的东方客人竭诚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比亚迪官网有这么一句标语,“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早年间喊出的那句“新能源汽车领导者”也早已成为了海内外消费者的共识。今年3月份7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成就再次把比亚迪推向了冠军宝座,长久以来比亚迪形成的技术、品牌护城河,在日趋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里优势愈发明显。

带着先发优势与技术沉淀出海的比亚迪,在自身产品和海外市场匹配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已然成为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标杆。与此同时,在品质、服务和创新方面不断探索的比亚迪,也将在这场由中国品牌引领的汽车产业变革潮流里,将更多好产品带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