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二战战场上,流传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两国空中交战时,可击毁敌机,但绝不许射杀跳伞的飞行员。

然而,日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飞行员为什么不能被射杀,日本又是如何触碰这条禁令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同一般的身份

禁止射杀飞行员,最早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个阶段,人类的战争史上首次迎来了大规模空军作战。因为空军是从欧洲兴起的,那个时候的飞行员地位堪比万金,无数人挤破了头也想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

然而,飞机放在一战时的欧洲是个稀罕物件,飞行员更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飞机的数量毕竟有限,欧洲各国也没有那么宽裕的资金去放在空军建设上,因而只能从严筛选。所以一战时的空军飞行员大多非富即贵,接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时期的空军飞行员

但熟悉历史的看官也都明白,欧洲各个国家之间虽然互相独立,但多少都会带些亲戚关系,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譬如某位德国飞行员,很可能就是英国王室某位公主的亲戚。所以在战场上,大家都不敢对对方下死手。万一杀的是自家亲戚,杀头谢罪都不能交差。

就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的时候,纵使各方势力打得再水深火热,大家也都时刻遵守着“不杀飞行员”的规则。把对方的飞机打残了不要紧,但如果碰上对方的飞行员要跳伞逃生,是万万不能举枪射击的。就算将敌对国的飞行员俘虏了,也不能施加虐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时期的空军飞行员

每个参与一战的国家心里比明镜儿还清楚,空军飞行员各个都绝非凡人之辈,都是万里挑一的皇室贵族。别说打死了,打伤了都算是违反这项规则。即使俘虏了敌对国的飞行员当俘虏,胜利国也得按照贵族待遇,邀请对方共进下午茶。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战时德国曾出现过一个“红男爵”,他的真实身份是德国主力翱翔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这位以一己之力击落80架敌机的人,曾一度是协约国“黑名单”上的头号目标。可以说,曼弗雷德是协约国最想除掉的心腹大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本人

1918年的一天,曼弗雷德在驾驶飞机进行作战时,不慎被一个英国士兵击中机体,曼弗雷德当场坠亡。意外的是,英国人不仅没凌辱他,甚至还毕恭毕敬的为这位敌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最后,协约国的飞行员还将曼弗雷德阵亡的报告送到了德军的阵地上。

要是非要让欧洲人对此给出个合理的解释,那么除了“骑士精神”以外,他们也找不到更好的回答了。就这样,这个传统从一战延续到了二战,英法这一类贵族阶级当道的国家都始终遵循着。

高昂的培养成本

出现于一战和二战战场上的飞行员,性质上属于战斗机飞行员,和一般的民航飞行员有很大不同。在那个时期,一个国家如果想培养一名能上战场的战斗机飞行员,需要至少投入3.4亿元人民币,其中训练成本就高达每小时40万。

而飞行员选拔过程也同样十分严格,不仅是身份上的要求,在身体技能方面也要求严苛。首先,报名者的年龄必须达标,其次身高、体重等也有条件限制。比如,报名者的双眼未矫正视力须达到1.0以上,且没有色盲、色弱的缺陷。其次,飞行员自身也不能患有慢性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时的的德国空军飞行员

在重重限制之下,真正能通过飞行员选拔的人少之又少,但即使能够成功入选,考验也远没有结束。按照规定,一个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时长必须达到800个小时。此外,飞行员还必须每天反复练习,通过不懈的刻苦努力才能走上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新武器的不断涌入,战斗机也开始成为了二战战场的一大主力。不过,这时的飞行员依然是稀缺的高级兵种,因此即便是美国这样没有贵族传统的西方国家也不会射杀跳伞的飞行员。但日本却偏不信邪,结果自尝苦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自作自受的苦果

二战中,日本人琢磨出了一条打击敌方作战的“邪门歪道”。只要看到对方的飞行员准备跳伞,日军就毫不犹豫的用机炮一顿扫射。有时候嫌打得实在不够“过瘾”,日军甚至还会用飞机的螺旋桨绞杀敌方飞行员。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往死里弄。

这么卑鄙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但日本却以此为荣,仗着自己嚣张的脾气到处惹事。中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仅在1937年9月-1938年7月,日军翱翔员就袭击了我军翱翔员10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12月,三大队8中队翱翔员关中杰在跳伞后,遭日军射杀身亡。1938年2月18日,武汉二一八空战期间,四大队22中队队长刘志汉也在跳伞时遭遇日军扫射,万幸靠装死逃过一劫。同年3月,第二次归德空战中,翱翔员韦鼎峙也遭到日军扫射,幸而及时逃出生天。

越往后,日本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于美国的空军飞行员都成了他的攻击目标。1942年2月下旬,日本陆军和海军在小笠原群岛父岛扣押14名美军海军飞行员战俘。其中五名战俘被处以死刑,随后日军将他们的肝脏挖出,用剩下的人肉做了“寿喜锅”,分而食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日军处决的美军飞行员战俘

这些美军飞行员都隶属于美军“TBM复仇者”机组,被日军的防空弹击落后,一直处于被关押状态。然而,这五名俘虏的死只是个开始,这之后,又有包含24岁美军飞行员弗洛伊德在内的数名美国军人惨遭杀害肢解。他们在死后被做成了日式烤串,被日军一众军官分食了。

1944年9月,还是中尉的美国总统布什在驾机飞往父岛执行轰炸任务时,不慎被日军的高射炮击落。最终,三名机组人员只有布什成功跳伞。在他打开救生筏的一瞬间,日军也逐渐迫近,想起日军食人肉的残暴之举,布什玩命的往外划,花了三个小时才顺利逃出险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日本历史学家田中利幸的统计,二战期间,被关押于父岛的盟军战俘死亡率高达75%,只有布什在内的6个人幸免于难。此事的臭名昭著之程度,引起了美国上下的强烈声讨,美军也决心对日本“以牙还牙”,在太平洋战场上用同样的方式射杀日军飞行员。

日本不仁在先,事情到了这一步,美国也没必要再老实本分的遵循人道主义精神保留实力。这之后,只要在太平洋上空看到日军飞机,美军就干脆连人带机一起炸得粉碎。但实质上,早在1943年的时候,美军当中便已经有人用一把手枪,狠狠地给日本空军“上了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3月31日,时任美军驻印第10航空队第7轰炸大队第9中队的美军空军少尉欧文·博格特在率队轰炸缅甸中部的铁路交通线时,不慎被日军飞机击中机体。博格特左臂中弹,但万幸跳伞及时,整体没什么大碍。但另一边的日军,可没打算就此放过他。

战斗结束后,见博格特的飞机被打落,这群日军的“老传统”又被唤醒了。他们驾着飞机来回扫射那些跳伞逃生的美军飞行员,有一架飞机更是不要命的降低飞行高度,想着“贴近开大”。结果刚飞到博格特身边,博格特抬手就是四枪,瞬间将那架日军飞机给打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后,日本终归是为它一手缔造的“父岛事件”付出了代价。由于飞行员的大量流失,日本在战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无法恢复空军力量。这只能说是自作自受,谁叫日本非要专踢美国这块“铁板”,把人家惹恼了。《日内瓦公约》里,也早就对此有了明确规定:

“战争法规不禁止向伞兵和其他以及类似通过伞降执行敌对任务的人员开火。除上文所提的其他人员,则不应向其开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战争时期各国都公开承认的权威法律文件,大家都知道打仗归打仗,不能射杀敌对国飞行员的规则是不能违背的。这一点上,美国对待德国飞行员的态度,就和对待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对比。

德国在二战时出了一位空军大佬,名叫埃里希·哈特曼他一个人击落了352架敌机,堪称全世界空战史的头号人物。进入二战末期后,哈特曼被派到捷克52联队服役。一次交战时,他忽然遭遇几架美军P-51围堵。就在他以为跳伞必死无疑时,美军的反应却令他大为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里希·哈特曼

“我非常严峻,不知道这些美国佬会不会恪守‘不射击对方跳伞翱翔员的准则。突然,一架P-51向我飞来,我绝望了。可是,那个头带黄色翱翔帽的美国翱翔员,却只是怒气冲冲的朝我打了一个手势,俄然转弯向西飞。就这样,我最后安全落地了。”

二战期间,飞行员作为军队的一部分,是每个国家都极为重视的重点目标。与其说是他们不打算要了敌对国飞行员的性命,倒不如说活人更能为他们提供价值。但如果像日本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花式作妖,非要把飞行员当枪靶子打死,后果必然是自取其辱、遭到反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