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电影《南京1937》开拍,当时已经是台湾大明星的秦汉自降片酬出演电影男主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段时间以来,提及秦汉,人们都熟知,他的荧幕形象一直以温文尔雅著称,还曾和林青霞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两人一度谈婚论嫁。

除此之外,鲜为人知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秦汉是黄埔一期著名将领孙元良之子,他的本名叫孙祥钟,秦汉是他的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汉之所以自降片酬出演《南京1937》,和他的父亲脱不开关系。

而他的父亲孙元良的故事经历,更堪称传奇,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不断。

1904年,孙元良出生四川成都华阳县,其父是晚清一父母官,67岁才老来得子,生下孙元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孙元良年少时,父亲便已去世,此后孙元良发奋读书,16岁便考入南京读中学。

20岁时,孙元良入黄埔一期,自此开启了往后东征北伐的战争生涯。

彼时,黄埔一期将星云集,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徐向前、开国大将陈赓、在抗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级别将领左权以及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杜聿明等皆出自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开始,孙元良时任国民党第5军87师259旅旅长,奉命领兵集结于南翔。

日军在吴淞、闸北地区久攻不下,便将突破重点转向庙行镇一带,庙行战况顿时吃紧。

孙元良部于危急关头赶去增援,在庙行镇一带重挫日军,史称“庙行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孙元良又亲赴前线,指挥所属该旅的517团在葛隆镇顽强抗敌,进而确保了中国军队归路不断。

后《上海停战协议》签订,孙元良因军功升任第88师副师长,并荣获宝鼎勋章,第二年又补升为第88师中将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的孙元良,作为黄埔一期蒋介石的嫡系亲信,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但是好景不长,孙元良便因贪污军饷被押汉口。

而也许命中注定总有贵人相助,孙元良终得叔父孙震和军政部长何应钦帮助各出3000元,偿还了欠款。

此后不久,孙元良便在个人戎马生涯中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孙元良即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会战。

这场战斗,又被称作“战场绞肉机”,足见其残酷。在这场战斗前,日寇甚至曾放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而孙元良奉命率88师进驻上海,基于5年前“庙行大捷”中的战斗经验和对淞沪地形的熟悉,孙元良当机立断,指挥先头到达的262旅迅速向闸北地区推进,抢先占领闸北火车站—宝山路—八字桥—江湾路一线要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也正是这项决断,对整个淞沪战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史学家分析,倘若孙元良当时稍有迟疑,而未当机立断,闸北轴心阵地就无法形成,淞沪战场形势也将完全改观。

1937年8月13日,孙师262旅523团与敌前哨部队在八字桥遭遇,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孙元良指挥第88师向虹口日军驻沪海军陆战司令部发起攻击。

后日军援兵赶到,88师又易攻为守。

在孙元良的指挥下,88师在闸北轴心阵地坚守76天,寸土未失,为此,88师也付出了严重损失,前后补充兵源达五六次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一战,日军“三月亡华”的美梦被打破。

孙元良后又就战场实际状况具陈已见,不主张作无谓牺牲,亲自选拔下令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的官兵,固守“四行仓库”阵地,掩护部队后撤,而这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八百壮士”。

时任88师师长孙元良立下的战功有目共睹,就此擢升为第72军中将军长,仍兼88师师长,后又得授国民政府云麾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在淞沪会战后,12月,孙元良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守卫南京中华门。

88师一直战至主力伤亡殆尽,后孙元良赶上南京失守前,率88师残部分散突围,抵达武汉。

随后,孙元良即因“弃城”被撤职查办,拘押42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成为了围绕在孙元良身上的阴影,孙元良本人因此被冠上了“逃跑将军”的称号。

另一种说法是孙元良是因为同宋子文不和,才被诬告。后经调查证实诬告,才顺利保释出狱,并在半年后复任72军军长。

总而言之多年来,对于这段过往,史学界以及民间对孙元良的功过是非评价不一,争议不断。

秦汉正是因为了解父亲曾参加南京保卫战的过往,才在一部相关题材的电影《南京1937》剧本递到自己手上时,甘愿自降片酬出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汉坦言:对于南京保卫战,父亲用“一辈子的创痛与耻辱”来形容。身为后人,我无法想象他曾经历过的艰苦与悲愤。

至于更多的,秦汉也表示,在父亲孙元良生前,他并没有机会去谈论战争,因为他能明显感觉到父亲并不愿提及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到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秦汉受邀参加凤凰卫视的一档《我们一起走过》节目,重走父亲当年之路,来到南京,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顾问孙宅巍的口中,他才了解到:

父亲当年作为南京保卫战中一支主力部队的指挥官,所率72军88师曾十分辉煌,全军配备德式装备,士兵经过精良训练,但这一切都是在淞沪会战之前,淞沪会战之后,这支部队也基本上打得残破了。按照当时国民党军队编制,一个师11000人,而88师等到从淞沪会战战场上下来,紧接着又被派到南京后,已经只剩下6000人了,而且这6000人当中,还有2000名是新兵,基本上没有经过什么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南京保卫战成为孙元良一生之殇。

了解到这些细节的秦汉不禁热泪盈眶,作为儿子,对于父亲的戎马生涯,他多年来都十分好奇,却不曾有机会触及。

期间,秦汉也曾向父亲提问,他在枪林弹雨中的人性反应,而每到这时,父亲总是都用从没变过的四川话跟我说:“你去看书好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当年勇”,孙元良是最不爱提及的,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儿子。

在秦汉眼中,父亲是一度骄傲、自负,严肃到有些木讷,不太爱开玩笑,但又确实蛮上进。

孙元良去到台湾后,有军饷,但因为家里小孩多,后曾独自赴日,开了家小面馆,借此维持生活,将孩子拉拔长大。期间,他既是面馆老板又是服务员,擦桌子洗碗都干。

对于此,外界曾议论纷纷:原来挺神气的将军孙元良这是没钱了落魄了。

而孙元良却认为自己这是自力更生,没什么好不光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湾去世,享年103岁。

临终前,孙元良留下生前最后遗愿,那便是希望未来有机会迁葬南京。

素材来源:
中国新闻网 秦汉重走将军老爸抗战之路 赞中国军人牺牲精神
北京青年报 秦汉重返父亲的战场 —— “令我辈汗颜”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