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觉得时代变得太快,不知什么时候追的连载不再更新,风靡的游戏换了一茬又一茬。陪伴我们成长,那个本以为会一直不变的世界,如今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一百年前的人们面临的也是相似的处境,只不过那时的变化更剧烈深刻。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此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一些旧的事物从此消失,比如俄罗斯帝国;一些新的事物就此诞生,人类历史在漫长的等待后终于翻开了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后,当历史的细节逐渐淹没在宏观的叙事中,我们能否再次回到过去,体味处于时代变局中心普通个体的真实感受?

后浪漫最近出版的《寂静笼罩大地》,改编自一位白军上尉的真实经历,记录十月革命幸存者人生鲜活的点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白俄上尉眼中的十月革命

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迷茫与挣扎

旅行手账画家运用精湛的绘画手法

以无与伦比的视觉艺术缔造图像小说的文学之美

“原来我们只是被牺牲掉的棋子,真是可笑……”

20世纪初的俄国,一场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蒂霍米洛夫迫于父亲的压力,加入白军成为一名上尉。年纪轻轻的他原本养尊处优,却突然直面战争的惨烈。近在眼前的死亡、身不由己的逃离、殊死的搏斗……他犹如一叶摇摇欲坠的扁舟,在混乱动荡的时代浪潮中沉浮,究竟漂向何方,何时能抵达彼岸,却不得而知……

根据真实经历改编,一位白军上尉在十月革命时期的非凡经历

本书根据亚历山大·蒂霍米洛夫(儿子)所著传记《那杯茶》(La Tasse de Thé)改编,讲述了父亲在战争时期的一段往事。

1916年的俄德前线,没有上过军校也没当过军人的蒂霍米洛夫上尉,只跟着教官接受了一次机枪使用培训,就获得了直赴最前线的殊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常常在吃饭喝茶的时候讲述他的故事

从此,他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生存之旅。为掩护大部队撤离而留守阵地,遭受持续数天的狂轰滥炸,仅三人幸存;坐火车碰到布尔什维克检查,因为手太白净差点被就地枪决;为治疗疟疾徒步四天前往疗养地,夜里在山中遭遇狼群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从故乡尼古拉耶夫出发,时而跟随部队行军,时而与部队失散,甚至迫于生存混进过红军的契卡营地,最终还被白军抛弃在了克里米亚半岛。凭借着果敢坚毅的性格和老天爷的眷顾,他经保加利亚辗转抵达法国,奇迹般地完成了历时十年的颠沛流离的迁徙。

以个人传记书写时代变革,从幸存者的视角窥探历史的真相。

从“一战”到十月革命,再到苏俄内战,20世纪前二十年的俄国既苍白无力又混乱不堪。

支持沙皇的白军、布尔什维克的红军、无政府主义者的黑军、誓死捍卫财产的农民组成的绿军,还有西方列强的武装特遣队,不同的军队混战一处,整片大地笼罩在恐慌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游走于城市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飞涨的物价、哄抢的人群、失散的家人、崩塌的秩序……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中,人性之恶暴露无遗。彼时的当务之急就是吃饱肚子和活着。

蒂霍米洛夫上尉不过茫茫人海中一粒尘埃,却是这段动荡岁月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当他回忆战友的死亡时,总会泪眼婆娑。”他从战争幸存者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那段对很多人而言犹如梦魇般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心考量的画面与分镜设计,高超的线条与色彩驾驭手法,带来无比流畅、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设计师兼美术教师的加埃唐·诺克画了20年旅行手账,直到46岁时才开始投身漫画创作。为了画手账,他需要四处旅行,也因此形成了现场写生式的图像风格。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更具一种动态的流畅度与美感。

丙烯颜料上色,辅以石墨笔排影线,营造出充满乡愁与不确定性的朦胧感。旁白与对白恰到好处地互相穿插,更有不着一字的画面代替文字叙述,营造出如呼吸一般自然、舒适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的透视感,电影式的分镜手法,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张弛有度的留白,抛弃冗余的细节堆砌,令画面既轻盈又充分聚焦。通过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传递出摄人心魄的情绪与氛围感。

从头到尾,每一页都透出作者的用心和巧思,全书犹如一气呵成,虽是纪实漫画,却在画家的笔下有了如冒险小说般扣人心弦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埃唐·诺克用充满力量的绘画展现了主人公经历的种种磨难:寒冷、饥饿、恐惧、逃亡。它不仅是一部个人史诗,也是关于一片土地的故事。翻开这本书,穿越百年历史,尽情窥探历史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