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uTouSuo™️

*小红书: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2025经验帖专栏:首先恭喜2024届的赛博朋友们成功上岸,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曾一起“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如今一切都已尘埃落定。这一路,你们寻找到了为之努力的目标,创造了冬日奇迹与新的春日景象;感谢所有与我们并肩的朋友,也是因为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才能让秃头所走到现在并继续坚持着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拥抱不同的可能性。理想与现实从不是相互对立的存在,它们彼此融合、又相互妥协、挣扎,也正是这样,才显得尤为珍贵。

*2024年,秃头所同样期待与新的朋友在赛博空间相遇,能够一起逃离轨道,奔向新的旷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前走,别回头!

@TuTouSuo™️

大家好,我是薄荷小熊。我的本科是西南地区的一所双非学校,学的管理类专业,本科专业与新传没有什么关系,属于三跨考生。一战出于对品牌广告比较感兴趣,择校厦大,以初试368的分数告终。二战脱产从7月备考到12月,上岸重庆大学,初试总分408,政治86,英语二80,专业课一113,专业课二129。

在两年备考期间,我在一战报考了秃头所的秋日答题班,二战报考了秃头所的复试班,此外就没有单独报过其他的班。一战在秃头所积累的答题思维、学习思维等方法、知识都已经内化于心,在二战的时候则更多是在摸索中学习。

✧ 二战择校选择

/ TuTouSuo Monsters /

在一战结束后,我对一战的择校、考试分数进行了简单的复盘和反思。在二战择校的时候,我不仅仅去考虑自己的新传理想,而是落脚于未来就业规划、学校题目与自己的适配度等更具体的方面。此外,因为在一战备考厦大时,我学习的知识比较全面,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中新史,以及消息、评论、策划等各种实务,这为我二战择校提供了较多的便利,因为我什么都可以学,没有特别偏好。

在决定考研的时候,我心里有两个想法,一是一定要考新传,二是要考一个985学校。在二战择校方面,还多了一点:求稳。因而,我转向了录取名额较多,院校线相对友好的学校。央民和重大,是我经过谨慎分析之后做出的决定,央民招收人数较多,对双非考生也比较友好,偏向考的广告、品牌等内容也与厦大的备考方向较为相似。重大,按照历年真题分析,消息评论占比极大,实务达80分,偏好新闻史,招生人数稳定在40左右。

央民和重大这两所学校的风格大不相同,我将两所学校的研究方向、就业方向、考题偏好等进行了对比,最终决定选择重大。一方面,考虑到我未来倾向于在川渝地区工作(离家近),重大在这边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我对重大老师的研究方向更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专业课备考企划

/ TuTouSuo Monsters /

我认为每一个二战的朋友在开始学习前,都可以先对去年的专业课进行一个反思,才能更好地提分。比如我在一战时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知识面覆盖不够全面,破题速度还有待提升,答题深度不够等等,分析完问题之后,再在此基础上逐个击破。最后,就是结合目标院校的真题分析,重新规划学习重点。

(一)院校真题分析

经过一战的学习,我具备了一定的拆题能力,所以在二战学习的时候,我会更有针对性一点。在上岸的学长姐那里拿到重大历年真题之后,就对题型、分值、考题方向进行了分类。这个可以查看秃头所之前发过的关于如何分析真题的文章。

我对重大2013年-2023年的考题进行了整理分析,按照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等各个学科进行了合并同类项,方便后期进行专题整理。

我得出的大致规律是,重大几乎隔1-2年,会出一道15分的广告学简答、新闻史简答。重大的新闻史占比逐渐缩小,但由于以前出现过考40分大题的情况,而且新闻史的考题内容越来越灵活,这使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我的新闻史知识。新闻学占比大于传播学,主要考题方向是学院老师们的研究方向,近两年的真题非常具有院校特点,很多新兴、前沿的考点都可以从重大老师们的论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所以大家有时间的话,尽可能地多多阅读老师的论文。

重大的考题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前沿热点及实务这三个方面,因而我在准备时,也大致按照这几个模块划分的。

(二)基础知识

我重点看的参考书目是以下几本。

1.《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2.《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3.《网络传播学概论》 彭兰

4.《中国新闻史》程丽曼

5.《外国新闻史》程丽曼

6.《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刘海龙

7.《广告学概论》 陈培爱

此外,重大还会考一些广电、公关之类的知识,因为这方面考察较少,我是找的公众号整理公关、广电相关的名词解释、简答等知识点进行了背诵,没有做过多的拓展。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我会补充秃头所的专题笔记手册、答题班的专题课件,所以我自己没怎么做过系统的专题笔记,也只是在学习中补充一些专题中没有的内容,做一个补充版的专题笔记库。关于如何做专题笔记的问题,可以听秃头所的公开课,还有秃头所会有专门的文章写这个,因为我主要也是按这个学习的,所以不对此多加赘述。

这里推荐一个好用的学习软件:goodnotes,我会把课件、自己做的笔记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到goodnotes里的文件档里,这样可以方便查看、做笔记之类的。

因为是跨专业考生,在备考期间,为了拓展我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知,我还拓展阅读了一些书,罗列如下,仅供参考。

1.《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2.《传播学引论》

3.《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

4.《社交媒体简史》

(三)前沿热点

这方面的积累,一个是看论文,另一个是看公众号。

1.论文阅读

由重大今年真题可以看出,重大越来越注重对前沿热点的考察,考试内容越来越灵活,因此单单背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阅读大量的论文。而且,学校出的很多看起来比较新颖的内容,真的都可以从学院老师的论文中翻到,这里在告诉大家读论文的重要性!

我是使用Notebility这个软件看论文的,然后对论文进行了一个分类,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公众号阅读

很多新传的考研公众号会整理热点解析,比如秃头所的热点碎片可以结合着看。此外,我还关注了人物、三联生活周刊、全媒派等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也会紧贴时事热点,写相关的文章,可以增加对社会事件的思考角度。

我每隔几天会拿出一段时间,专门整理近期热点分析,然后把有用的公众号文章放在印象笔记里,整理成相关的专题笔记,进行补充阅读。因为公众号文章可以直接复制链接,粘贴整篇文章到印象笔记里,这个软件很方便整理公众号资料。

(四)写题输出

在写题方面,我是按照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这四方面分别针对练习的。

1.名词解释

这里讲一下在秃头所学的名词解释答题法,就是踩点,5分写5~6个点,尽量控制在一个点一句话,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又准确地拿分。在资料方面,我主要是以秃头所的名词解释小册子为主,辅以专题笔记,补充重大真题以及去年其他院校真题的新颖的名词。

在学习上,我建议大家仍然按照学科+专题的方式分类,结合专题笔记一起复习。因为文科没有固定答案,名词解释也没有,所以按照背景、定义、原因、意义、影响、案例等点,以较为学术的语言去答出自己对这个名词的理解即可。

当然,要迅速地写出点来,需要前期的积累,和后期的训练。在9月份,我和我的研友会每天发1个名词解释+1道简答小标题框架\论述框架,每天默写一个名词解释,并自己拓展复习一下这个名词涉及专题的其他名词。每周7天,2天新闻+2天传播+1天新闻史+1天实务+1个前言新词。

2.简答题和论述题

同名词解释一起,每天会从重大真题或其他学校真题里抽一道简答,作为训练,可以提前复习这个简答题的相关专题,然后迅速破题,写出框架,再去公众号或知网,找相关的资料,进行改正,查漏补缺。

论述题对我而言,就是简答题的扩大化,比如有的论述题可能会有2个提问,在逻辑上其实可以拆分为两个简答题,进行回答。因而,我并没有特意地将简答和论述分开训练。每周7天,周六休息,其他6天,分别是2次新闻+2次传播+1次网传+1次新闻史简答\广告简答。

上面总结下来,我几乎就是每天都会练名词解释+简答或论述的框架。此外,我会自己按照一战时在秃头所答题班的答题时间,安排自己每三天写一次完整的论述,从9月中开始,大概练到11月。这个完整的论述,我是自己写完,然后去公众号搜机构的相关答案,有时候会直接跟一些机构的公益题,跟着写,因为可以方便后面查看答案。因为我没有报班,也没有单独找学长姐批改过我的论述,所以我会更加认真地去分析我能获得的资料,这种细细地拆分优秀作业的过程也让我获益良多。

这里想给后面在秃头所答题班写作业的朋友们一点个人经验。也算是一战的反思,我在一战的时候,因为没有分配好写作业、改作业以及复习专题的时间,所以导致我没有时间去重新审视、修改我已经写过的作业,也没怎么花时间去看看优秀的作业长什么样子,到二战我就会比较注重这一点。因为,如果不审视自己写的作业的不足在哪里,就会导致进步缓慢,不管是拆题思路问题、写作逻辑问题,还是论述表达问题、案例问题等等,只有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在下次的作业当中避免同类问题,有所进步。

对于二战的朋友,在提升论述写作上,除了我建议可以多阅读一些优秀学者发表的论文,因为论文的表述大多比较学术、规范,可以拓展学术视野,同时多读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写作的语感。

3.实务

消息和评论写作方面,虽然我一战的时候也学习和练习了一些,但真的写得很少很少,所以基础很弱。重大的80分让我不得不加以重视,并重新地进行系统的学习。

(1)评论

评论大多数时候考的都是时事热点,所以我会关注主流媒体评论写的相关的热点事件,分析评论角度。我关注了以下的评论公众号,没事的时候翻一翻,积累案例和培养评论语感。前期的时候,我就是保持正常的一周一练。到了10月份的时候,我大概隔一天或者两天,会写一个评论框架,把一些热点评论事件都拿出来写一遍。评论框架,大概就是一句话事件总结+原因段首句+影响段首句+举措段首句。这个和练习论述题的小标题很相似,就是把要点写出来,不展开,培养迅速破题的能力。

在初试的时候,因为前面的时间没有把握好,所以我写评论的时间非常紧张。但还好前期的训练,让我形成了肌肉记忆,我大概按照自己固定的写评论的思路和框架,在非常有限的时间把评论写完了。

我是建议大家给评论多留一点时间,因为评论材料可能很多,看材料和理清思路都需要时间。如果幸运地话,考的是大家写过的热点事件,就能比较迅速地落笔。但如果遇到从来没见过的材料,还需要赶紧思考,如果时间赶的话,可能会写不好或者写不完。

另外,重大的考题非常地红红正正,它近几年都很喜欢考比较正面的评论,平时在练习评论的时候,正面和负面尽量均衡兼顾。

(2)长消息

众所周知,重大考的消息材料超级长,消息材料大概得有10页左右,具体不记得了,消息材料是围绕一个事件,把相关的报道都放在材料中,考察考生的消息写作能力。

在7月-10月,我和评论练习一样,一周一篇,正常的机构的实务批改提供的消息材料都是一篇长消息,让你简写成600字、500字。所以到11月、12月,我把各个机构的重大模拟题中的消息单独拿来练,这些就会比较针对考场的长消息材料。

无论如何,我都建议大家在考场前多练几次这种十几页的消息材料,去训练自己的快速阅读材料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提炼重点能力、写作逻辑能力。这样,等你在考场上看到重大的消息材料时,会冷静很多。

我会迅速浏览材料,然后一边看一边思考哪些内容是重点,我要怎么写,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写什么内容,但只是自己在脑子里过一遍,并不会动手写。等我过完之后,再看看机构推出的优秀作业及批改,对比着自己的思考,弥补不足。

(五)真题训练

分析近五年真题可以发现,重庆大学非常喜欢重复地考真题,因而,在10月到11月,我把13年到23年的真题都刷了一遍。名词解释简要写点,简答论述评论都只写小标题框架+案例名,这样可以迅速地把真题过一遍,每天刷一张334或440试卷。对于一些经常反复考的知识点,可以单独整理出来,多复习复习。

✧ 公共课英语复习规划

/ TuTouSuo Monsters /

我的英语水平是六级499,我个人觉得英语四六级和考研英语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很多四六级分数不高的同学都能在考研英语中考比较高的分数,所以大家踏实学就行。

重庆大学的单科分数线较高,之前英语政治甚至划到70分,所以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也要平衡好英语政治的学习。

我一战的英语二是82分,前面扣了9.5分,二战的英语二是80分,前面扣了9分。因为大致差不多的成绩,我按照一战的经验来分享。

3-5月

1.背单词

这个不细讲,新东方的恋练有词用过,墨墨背单词用过,百词斩用过,不背单词用过,红宝书用过。我使用体验最好的是不背单词的简洁版+红宝书。

2.学习语法

我在5月初的时候做了一套英语二的真题,做下来就是惨不忍睹!因为很久没有接触过这种长句子了,我做阅读的时候,会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后来还是规规矩矩地去看语法书,重新回顾句子成分。

我用的是何凯文老师的《考研英语长难句解密》,我自己看下来,感觉会清晰一些。

后面又看了唐迟老师在B站上发的长难句分析的课,大概有3节,听完之后特别通透!

6-8月

这三个月,我每天还是会老老实实地记单词,大概30分钟到一个小时。

我从6月份开始,就是每天做1篇阅读真题+翻译前一天做的的阅读,结合听了唐迟老师的“阅读的逻辑”的网课,没有用书,用的网上学姐整理的框架图资料。总之,6月份就是死磕阅读,我刚开始做阅读很慢,但我不求速度,只求正确率,慢慢做,慢慢读,做完后认真看解析,第二天再翻译一次阅读的文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的考试逻辑,还可以提升词汇量,训练长难句解析。

7月份,阅读训练延续(做+翻译+修改),还增加了每周一篇翻译+完型

8月份,我做阅读就不翻译了,可能一天做2篇阅读,在正确率上来之后,就开始训练速度。

这个时候,我单纯记单词的时间就比较少,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的修改上,一边分析阅读,一边记阅读里面的单词。

9-12月

这个阶段保持阅读的训练,一直到考前。因为要学作文,我不会每天记单词,可能就是隔一天、两天记一下,而且到后期记单词会很快,所以不用每天花很多时间。

大小作文:开始了解作文怎么写,但我真正开始写是在10月份,后期就是保持每天都要背诵一篇作文或者自己写一篇,大概花30分钟在作文上。

在11月、12月的时候,也会看一些老师的作文押题,记一下作文关键词。

推荐:王江涛高分写作(书);石雷鹏作文预测20篇(书);周思成押题(课);

到12月份的时候,我会自己总结作文模板并背诵。

✧ 公共课政治复习规划

/ TuTouSuo Monsters /

从一战的69到二战的86,我的政治提分,主要在大题上。我的大题能提分,一方面在于重庆地区政治给分相对宽松,另一方面则是政治答题素养的积累与提升。

在一战的时候,我把徐涛暑假的课,冲刺期腿姐的课都过了一次。二战的时候,几乎没怎么听过课,可能就10月份由于过于担心政治,听了一节腿姐的课,然后发现还是花时间去背书+刷题更适合我,效率更高,也更节约时间。

(一)政治选择题

7月中开始复习政治,我没有看政治肖大大的那本精讲精练了,直接开始刷1000题+看去年的腿姐册子。到9月前,把1000题+腿姐册子刷了一遍。

9月到10月,1000题刷2遍,翻2024版的腿姐册子。(直到肖四出来前,我还会在刷肖八之余,刷刷1000题,稳住基础)

11月到12月,选择题把刷肖八、肖四、腿四、徐六都刷了,其中,主要是刷肖八、肖四(建议反复刷)。

(二)政治大题

在拿到肖八后,我就开始背大题了,大概模模糊糊地背了一遍,记忆不深刻,但对今年考的方向有个记忆。在肖四出来之后,就是努力背背背,反复背,结合空卡的带背分析,理解着背,会好背很多。我把肖四背得非常熟练,后来还把腿姐的押题打印了下来,但我没有背腿姐的,我的目的是查漏补缺,把肖四没有押,但腿姐押题9页纸里有押的几道题,看了一下答题思路。

在答题方面,我是按照写新传论述题的逻辑进行拆题+思考答题思路+答题。我会根据背诵的内容,去拆题,分析政治大题想考哪个知识点,再对应材料按照腿姐点-默-析的答题法进行答题。总之,政治大题一定要写满,我是先写理论,后写分析,最后摘一部分材料原文中相关内容,写一个简单分析。在开头与结尾都分别扣一下题目。

我认为每个人背的肖四的熟练度都是差不多的,但如何分析考场上的大题以及写一篇完整的高分答案,这个是大家更加需要关注的,如果政治想要考高分,就需要在这方面加以训练。

我在答政治大题时,是从头到尾几乎没有停笔地写满了答卷,建议大家把背的相关理论都写上,再加点分析,满满当当地写完,应该能拿比较可以的分数。

我一般每天学8到10个小时左右,但我早上一般是9-10点起床。我觉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试着去探索一下适合自己学习的生物钟,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如果你早起会困一早上的话(我本人),那不如安心睡到9点再起来学习,只要一天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

虽然我一直比较兢兢业业地在图书馆学习打卡,但其实心里一直没有什么底。去考试之前,心里想的就是把自己会的都写上,不会的都编上,总之,要完完整整地交付答卷,就算对得起这两年的学习了。所幸的是,考试的时候,还算比较中规中矩、完完整整地答完了试卷。在查成绩那天,由于我的系统出故障,直到2个小时后我的研友才帮我查到,出乎意料地获得了400+的分数,很感谢,也很庆幸。

我的本科非985、211,作为跨专业考生也没有太多新传相关的经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反应比较慢、有点笨的人。但是你看,凭着一腔热爱,我也走到了现在。

考研有点辛苦,跨考很麻烦,二战也真的会压力比较大。但是,努力学习会有充实的获得感,读书使我精神充盈,为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感觉其实也还不错,想到自己还能再读三年书,就很开心。向前走,别回头,始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真诚地希望这篇经验贴能赠与你更多的勇气,给你一些学习上的帮助,祈愿大家能在来年四月顺利上岸!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