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乔团长,能不能讲讲您现在的心情?”

1971年11月15日,时任外交部长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时,一群外国记者齐刷刷的跑上来问道。

满面春风乔冠华仰头大笑,这是扬眉吐气的笑,也是自豪的笑,淋漓尽致的大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仰头大笑的一瞬,被外国记者抓拍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的笑”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标志,而这张照片还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西方记者形容乔冠华的这一笑,“震碎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

后来,乔冠华一直在外交部工作,连基辛格都说:“乔,是不好对付的副外长。”

自1976年后,乔冠华淡出外交舞台,1982年中央派人去医院探望,并嘱咐:你是老同志了,受了委屈要想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你是花果山跑到天庭去告玉皇大帝”

1971年10月26日,受美国总统委派的中国特使基辛格,在北京对接待他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合国。等明年吧,明年我们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估计就差不多了。”

乔冠华不禁大笑起来,对着满脸诧异的基辛格,笃定地说:“我看不见得吧!咱们拭目以待!”

基辛格不知道中国是从哪里来的底气,可又碍于外交礼仪,并没有反驳乔冠华。

两人刚聊完不久,基辛格就收到了消息: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就向中国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派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大。

周总理问毛主席:“我们派谁率团去联合国呢?”

毛主席淡然一笑,他心中早已有了人选,指着旁边的乔冠华说:“我看乔老爷就可以!”

乔冠华之所以称“乔老爷”,是因为1950年底上映的喜剧电影《乔老爷上轿》,火遍大江南北。

大家不约而同的将这一雅号,送给了乔冠华。

毛主席语重心长的对乔冠华说:“1950 年,我们还是‘花果山时代’,你跟伍修权去了趟联合国。伍修权在安理会讲话,题目叫做《控诉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控诉就是告状,告‘玉皇大帝’的状。那个时候,‘玉皇大帝’神气十足,不把我们放在眼里。现在不同了,‘玉皇大帝’也要光临‘花果山’了。这次你们去,不是告状,是伸张正义,长世界人民的志气,灭超级大国的威风。给反对外来干涉、侵略、控制的国家呐喊声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20年的那一幕,乔冠华颇有感触。他表示,这次去联合国,第一篇发言,必须要讲出中国的气势。

毛主席点点头,以示认可,进而给乔冠华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要算账,对支持我们的国家表示衷心感谢;对一些弃权国家,也要表示感谢;对一些有言难讲的国家,要谅解他们的处境。

第二,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不论是谁,要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都是痴心妄想。

第三,要讲我们对国际问题的基本态度。

为表重视,毛主席特地安排,周总理率领在京的全体政治委员,为乔冠华的代表团送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面越隆重,乔冠华越紧张。

这位曾经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幕后指导员”,如今走到台前,一时间有些不适应。

他对周总理说:“我们长期在联合国之外,对联合国情况一点不了解。我这次去联大,心里没有底,怕任务完成得不好。”

周总理鼓励道:“临事而惧是好的,临事而惧就不会掉以轻心。不了解情况不要紧,学习嘛!向一切懂得联合国的人学习,包括向我们的对手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重返联大,美国:我们反对,但是失败了

1971年11月11日,乔冠华一行,抵达美国肯尼迪机场。他对前来迎接的联合国礼宾司长,诚恳地说道:“中国代表团是本着友好合作的愿望而来,是为寻求世界和平而来,是愿和美国人民发展友好关系而来。”

联大开始前,专门有人过来征求意见:中国代表团座位前面的标牌是写 CHINA (中国),还是写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写PR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

乔冠华果断回答道:“就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用中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5日,联合国大会正式召开,轮到美国代表发言时,他满怀不甘的表示:“美国是反对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的,但是美国失败了。”

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联合国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了大多数联合国成员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的历史时刻来到了。

从这次联大始,乔冠华连续6年以团长的身份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好对付的副外长

乔冠华是中国的副外长,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少不了跟美国打交道。

其中,基辛格是乔冠华接触最多的美方人员。

1972年2月,中国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到来,摆下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不过,乔冠华、基辛格都不在这里共襄盛举,他们正在就台湾问题而“针锋相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犀利的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既然美方承认所有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台湾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就是中国的内政,外人不得干涉。

第二,台湾本来是中国的领土,美国却把它作为军事基地使用,美军当然应该全部撤走。

乔冠华铿锵的问道:“你们的措辞是,逐步减少美国的军事力量和设施,这符合中美双方的声明吗?显然是否定的。”

第三,既然美方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内部的问题,当然美军应该全部撤走,所以中方的措辞是“逐步减少直至全部撤出”,而美方只讲“逐步削减”,而不讲完全撤出这个目标,中方不能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希望你们能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把撤军说成是一个目标。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坚持把撤军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缓和整个亚洲形势联系起来。”基辛格辩解道。

乔冠华不容置疑的说:“但是,这个前提必须是美国无条件撤军。”

基辛格也不愿意退让:“这样做会破坏整个关系,美国公众舆论是绝不会答应。”

两人就台湾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乔冠华情商很高,为了缓解气氛,他抿了口咖啡,说起了“题外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风趣地说:“博士,你出生于德国,我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讲,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康德,这也许是我们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基辛格听后哈哈大笑,紧张气氛为之一扫。

在周总理的授意下,乔冠华表示,双方各退一步:只要提到全部撤出驻台的美军,中国就不再反对美方表示“关心”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基辛格则表示,美方同意把全部撤军这个最终目标和美国愿意在此期间逐步撤出军队这 两个问题分开,而不把它放在一个句子里进行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冠华见基辛格有所退让,趁热打铁:“我看可不可以作这样的改动,最好提和平解决的‘前 景’,而不用‘前提’,这样写含义似乎更积极些,更显示出双方意愿,而用‘前提’听上去好像是华盛顿单方面强加的东西。”

基辛格看出了乔冠华的用意,顿了顿后表示:“我们同意乔先生的提议。”

接着,他又对旁边的助理感慨道:“乔,真是个不好对付的副外长。”

在乔冠华与基辛格唇枪舌剑的交锋之后,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终于在上海正式签署发表。

如今,美国干涉台海问题时,我国可以理直气壮的拿出《公报》来反击,与当年乔冠华的贡献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王震听说乔冠华病重,还特地过问。

随后,中央派人去看望了乔冠华,并嘱咐道:“你是老同志了,受了委屈要想开点。”

不久后,乔冠华恢复工作,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挂任“顾问”。

刚上任不久的1983年,乔冠华就确诊了癌症,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70岁。

1985年4月5日,乔冠华的骨灰被安葬于苏州吴县太湖半岛东山藤湾湖沙村华侨公墓。

参考文献:
[1]梅兴无.乔冠华外交生涯的高光时刻[J].党史博采(上),2021,(03):39-44.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2]清菱.乔冠华的大笑[J].今日中学生,2021,(28):6-7.文献收录于中国知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