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又对中国汽车加关税了,就算中国向美国出口汽车数量几乎为零,美国还是要搞这种形式大于内容、可笑又无奈的贸易保护。在源源不断的打压下,中国汽车还有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吗?中国车企还需要执着于进入美国市场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国汽车与美国市场。

 100%关税,中国电动车还能卖到美国市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100%关税,中国电动车还能卖到美国市场吗?

当美国将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后,对中国汽车有什么影响呢?大概是没有影响。

今年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唯一出口的电动汽车,就是极星4,数量为2,217辆。随着吉利将这一出口的工厂移至原韩国雷诺工厂,以及极星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开始投产,那么中国将不再有向美国出口的电动汽车。

所以,美国在这个时间点开启新一轮关税加征,为政治服务的意味很强。因为美国的乘用车市场,其实早已被日韩品牌占据统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新一轮美国总统选举即将在今年年底开启,这个时间点对中国的制造业强硬,更有可能赢得拥有传统制造业的摇摆州选民的选票。比如,拥有燃油汽车产业的密歇根州,拥有钢铁产业的宾夕法尼亚州,拥有电池产业的内华达州,拥有光伏产业的佐治亚州和亚利桑那州。

但更加底层的原因是,美国三大车企在这一轮汽车变革中,落后了。

美国两党轮流执政,在新能源政策上明显的“钟摆效应”,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让美国三大车企错失了产业变革重要的机遇期。去年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对三大车企同时发动罢工,也体现出工人对于电动化转型的担忧与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新能源对产业链的重组,也让三大车企内部组织与外部协作关系遭遇重大挑战。就算通用曾经是第一辆现代电动汽车EV1的开发与制造者,但这种划时代的产品,最终却倒在了企业内部的组织斗争中。

此时,贸易战就成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维稳工人就业的最后武器。哪怕这会破坏全球贸易规则,但美国绝不可能接受自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出局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志在走向海外、实现全球化布局的中国车企,一百年来跨国车企的老路子,也已经走不通了。

当年的跨国车企,向外输出管理、资本和设备,拿走价值链中的高额利润。而发展中国家则要贡献资源和劳动力,甚至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才能获得价值链中较低的利润。但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生产出来的汽车,只能返销回发达市场。所谓生产者由于收入较低,难以成为所生产商品的消费者。

而如果我们看今天除中国之外全球最大的几个汽车市场,美国已经几乎对我们关上了大门,印度糟糕的营商环境风险很大,日本的汽车生态不太适合我们大尺寸的新能源汽车。剩下的市场,每年新车规模都没有超过300万辆。我们唯一的全球化路径,是对一系列中小规模的长尾市场,一个一个去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为汽车出海培育出更多具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为此,我们需要和更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依靠工业协作达成合作,而不是简单的出口商品,让这些国家具备汽车产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工业化程度提升,从而让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回报,变成汽车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美国市场,我们只能等待贸易保护对它自身造成的反噬。最近的例子,就是2017年美国对中国不锈钢产品进行“双反”,到了2023年,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同意被日本制铁收购,贸易保护变成了政治泡沫。

按照现在的情况,美国钢铁业很有可能就是美国汽车业的前车之鉴。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B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 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 。 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 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