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1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

今天,让我们继续了解为什么要实行普遍食盐加碘?减盐与补碘的关系是什么?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为什么要实行普遍食盐加碘?

我国外环境缺碘,曾是碘缺乏病流行较广泛和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在中重度碘缺乏病病区实施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1991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1994年国务院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5年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仅用了5年时间,200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并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至今。2020年全国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评估结果显示,全国100%的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实践证明,普遍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危害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

减盐补碘的关系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成人和儿童钠摄入量指南(2012)》和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均建议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按照我国《食用盐碘含量》(GB 26878-2011)标准,如果食盐强化碘量水平为25毫克/千克,烹调损失率按世卫组织推荐的20%计算,若每天摄入5克加碘食盐,则每天从中可摄入碘100微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一般人群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约为10微克,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碘约为25~50微克,那么一般人群每天摄入的总碘量可达到135~160微克。

因此,即使在减盐的条件下,食用加碘食盐的儿童和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仍能达到碘推荐摄入量。而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存在缺碘的风险,所以建议妊娠妇女和哺乳妇女减盐的同时,应选用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蛋、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的减盐目标和食盐补碘之间并无冲突,但需要国家定期监测人群盐摄入量和盐碘含量,以便根据所观察到的盐摄入量变化情况及时对盐碘含量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人们按照推荐水平摄入适量的钠和碘。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的患者,因治疗需要遵照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生活在高水碘地区且尚未改水的居民,每天从饮水和食物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也不宜食用碘盐。各地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增设未加碘食盐专柜,方便甲状腺疾病患者购买未加碘食盐。

(来源:国家疾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