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四年多的民国《<邳志补>校注本》,日前由广陵书社正式出版发行。是邳州方志史上的首创,也是邳州文化建设史上的又一创新成果!
邳州地方志创修于明代,至今约有五百年修志史。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共计8修,存世的有6种。最早的为明嘉靖《重修邳州志》,第八部为民国《邳志补》。
《邳志补》书前有冯煦“序”、例略、目录。凡二十六卷,卷1为历代邳州疆域、全境山水、邳治署、文武庙等图20余幅;卷2晷度;卷3沿革;卷4爵封;卷5建置;卷6山川;卷7-8田赋;卷9学校;卷10-11军政(卫所,操防、修防,驿递、邮政,历代兵事);卷12职官;卷13名宦;卷14-17人物;卷18贡举;卷19-20列女;卷21古迹;卷22艺文;卷23金石;卷24物产;卷25杂记;卷26叙录。卷帙浩繁,体系完备;记事统合古今,上限力求追溯事物起始发端,下限最晚止于清宣统间。同时,因系私修,在体例有所创新的同时,记述上能突破官修的一些弊端。如对治水、赋税等的记述有所针砭。
此志名为《邳志补》,所补者为清咸丰《邳州志》。而在邳州方志史上,咸丰《邳州志》被誉为“邳邑信史”“志家法程”,被曾国藩誉为当时“志书的最佳者”,朱士嘉谓其是“志家新派中一巨子”。是志采用纲目体,结构规整,内容全面,志书面世后,一时洛阳纸贵。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列举方志“可称者”,其中鲁一同的《邳州志》《清河县志》赫然在目。近代方志学家王葆心盛称咸丰《邳州志》“于材料辨之也精,则其取舍也必严”,且鲁一同是晚清知名方志学家,咸丰《邳州志》是徐淮地区旧方志的“天花板”,可民国《邳志补》对其却并未一味盲从,而是对前志作了事实求是的评价,《鲁志》善,于疆域有说无图;于沿革有考无表;于山,陈脉络忽形势;于水,多古道少今渠;于建置详旧城略新治;于民赋述当代弃前朝......,指出前志不足10余处,类目设置亦不趋前志,而是取长补短,改“疆域”为“疆域图”、“民赋”为“田赋”、“分星”为“晷度”,并从“疆域”析出“晷度”“物产”各一卷;改“封建”为“封爵”,并析出“沿革”单立一卷;改“官师”为“职官”“名宦”二门,并由四卷压缩为二卷;从“学校”析出所附“贡举”“艺文”并各立“贡举”“艺文”“金石”各一卷;增设“叙录”一卷。又因“零星补缀,不便观览”对“无可系属,非载全文不知原委者”的部分照录于前志。
民国后,改州称县,知州曰县知事,行市乡制。赋税易银为元,学堂易堂曰校,兵防则警察、警备兴。于是又荟为一编,“以志一时政革之端”。窦鸿年不囿成规,在《邳志补》成稿后,又将这些资料撰辑“邳志续编”,述及民国初邳州的建置、赋税、兵防、学校等内容,保存了不少民国初年极其可贵的邳州地方史料。故此志虽名为“补”,非咸丰《邳州志》的简单附庸,而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重修邳州志。
《邳志补》由邳籍名人窦鸿年私家出资纂修。窦鸿年,字檍园,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春,光绪乙酉(1885)拔贡,授内阁中书,曾任湖北襄阳知府。祖居山西沁水县,明末迁徙至邳州,至鸿年已十一世。窦氏一至五世家仅温饱;七世窦良秀为太学生,赠奉直大夫;九世象彝为附贡生,后补员外郎,保用知府。到十世即窦鸿年的父辈,其父窦元灏,咸丰辛亥举人,官至刑部直隶司、安徽保用知府。咸丰十一年九月在邳州大滩圩对捻军作战时阵亡,后追赠太仆寺卿,赏云骑尉袭职,成为清末的宦门世家。窦元灏阵亡时,窦鸿年“生甫6月”。《邳县文史资料》第七辑(1989年10月)“窦氏家族及窦鸿年”(作者陈俊才)有“窦氏一家在邳州、新沂、郯城三地占有良田四百余顷,商业网点遍及涝沟、官湖、窑湾、台儿庄等地;印发地方流通货币,货币流通北至青岛、烟台,南到上海、苏杭。有些商人为携带方便,甘愿以10元银币兑换9.5元的‘克隆’号纸币”的记述。清末辞官归乡,经商、办义学、赈济乡民,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美誉。民国十四年(1925)倾卖田产迁居上海,不久后入镇江竹林寺为僧。1931年病逝于上海。
民国七年(1918),值金坛冯煦主纂《江苏通志》,“檄各邑续修新志”,于是窦鸿年乃私家聘请19人、历时11年(其中刻印历时5年),于1929年刻印面世。目前,仅在北京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市内档案馆、图书馆有藏及少量散失在民间。市内相关单位所藏版本因年代久远、纸质老化、破损严重,加之字体行文为繁体字、无句读、竖排版式,今人阅读利用十分不便。加之此志成书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又系私家纂修,体裁为补前志之不足,资料尤显弥足珍贵,对研究邳州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2021年初,邳州史志办公室在完成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后,全面挖掘、整理地方志资料,通过对所藏的几部旧志的分析比较、交流探讨以及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决定整理《邳志补》。根据办公室实际情况,创新工作举措,集合社会力量,历时四年完成校注整理工作。她的面世,对于用活历史资源,探源地域文明,展现邳州形象,保护文化遗产,赓续地方文脉,留住历史记忆,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