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大同市一家医院,一天抢救了7名心肌梗死患者,入秋以来,多家医院都出现了心梗患者骤增的情况。每到寒冷的秋冬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时,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增高。为什么心梗患者会突然增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肌梗死,是由于血栓或者炎症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每年秋末冬初,都是包括心梗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主要与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机制相关。

由于季节交替,气温突然下降或是气温变化大,而人体的心血管功能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当受到寒冷的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血压随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果患者本身还患有冠心病等疾病,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进而诱发心梗。其次,秋冬季节是感冒、流感的多发期,有研究表明,炎症有时会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有时严重的感冒也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梗的发生。

而且本身季节的变化就可能造成机体的难以适应,容易出现睡眠差、情绪不良、免疫力下降、血压波动等等问题,这些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突发心梗的原因。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万万使不得!有调查表明,冬季心绞痛发生的可能性较其他季节高出近30%。在一定范围内,气温每降低一摄氏度,心梗的发病率会增加近2%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寒冷的直接刺激,比如从温暖的室内到室外时,可以先在门口适应一下,不要直接出门,注意室内外的温差变化,降低意外风险。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患者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合理饮食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合理健康的饮食是非常重要的。秋冬季节要预防心梗等心血管意外,建议患者饮食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补充优质蛋白,多吃鱼肉、蔬菜、水果及全麦食品,注意营养的均衡。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和吃的过饱。

2.坚持锻炼

运动不但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式。但是要注意时间选择的合理性,很多老人习惯于清晨一大早就到公园锻炼,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老人而言,这一时间甚至可称为“死亡时间”。因此尽量在10点气温升起来以后再开始锻炼,更好的选择是下午3点左右锻炼身体。运动不要过于剧烈,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按时吃药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期,对于患者而言,预防各种意外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认真吃药,这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疗方式。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以盲目用药或擅自增减药量甚至停药。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戒酒,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体产生刺激,会增加血液凝血、结块风险,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加快,增大心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此外熬夜、过度疲劳都会增加心梗的风险,因此日常生活中作息要规律,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定期体检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是定期去医院体检,全面评估多种风险。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要注意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只有关注自身的疾病,积极治疗,才能更好的预防各种意外。

6.调节情绪

要善于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生气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诱发疾病。

总之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想心梗找上门就要注意防寒保暖,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上也不能掉以轻心,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发生意外的风险。如果出现了任何不适,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