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本文文末点「赞」和「在看」并留下你的评论,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并截图发至公众号后台。

我们将在5月27日于本文评论区开奖。抽出1读者朋友送出一张戛纳官方帆布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戛纳播客Day5:

01:15导演双周口碑佳作《共同的语言》

04:54于佩尔主演的双周电影《波尔多囚犯》

07:54管虎入选一种关注单元的《狗阵》

17:18《风流一代》是完全不一样的贾樟柯?

27:04欧迪亚口碑大爆的歌舞片《艾米莉亚》我们并不感冒

33:44卡拉克斯新作《这不是我》40分钟根本不够看

36:35非竞赛展映的政治讽刺电影《谣言》

38:38明日预告

点击播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77届戛纳电影节《银幕》国际场刊(4分制)

《善良的种类》2.4

《风流一代》2.4

《艾米莉亚·佩雷斯》2.4

《鸟》2.3

《距离世界末日三公里》 2.3

《拿针的女孩》2.2

《野性钻石》2.1

《大都会》2.1

《噢,加拿大》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77届戛纳电影节华语媒体场刊(4分制)

《鸟》2.7
《艾米莉亚·佩雷斯》2.5
《大都会》2.4
《风流一代》2.4
《善良的种类》2.0
《野性钻石》1.7
《拿针的女孩》1.3
《噢,加拿大》1.3
《距离世界末日三公里》1.0

5月18日,今天是戛纳电影节正式开幕的第五天。我们也迎来了两部华语电影的接连首映。

难得一个不需要赶早场的日子,我们睡了个懒觉,前去观看管虎导演入围一种关注单元的新片《狗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狗阵》也已经定档6月15日公映

故事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西北小镇,刚出狱的二郎(彭于晏 饰)回到家乡,尝试重新融入当地的生活。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计划下,当地成立了整治流浪狗的打狗队,二郎为了生计也加入其中,却意外地救下了一只黑色的流浪狗。一人一狗在相依为命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彼此的救赎……

最直观的感受是,这是一部用很低的观影门槛,讲述了一个简单又兼具人文关怀的故事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体现在视角的选择,时间北京设置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这个一片欣欣向荣的时代,地点却是在一个颓废的小镇,而关注的角色是一个刚出狱归来的人,和一只离群索居的流浪狗。导演在传统的集体叙事框架里,将焦点转向了习惯性被边缘化的个体,没有尖锐的表达,而是通过人与狗一系列“相濡以沫”的细节传达出温暖的底色。

电影花了极多的笔墨去展示二郎与狗的相处过程,有让人会心一笑的日常,也有关键时刻动人的追寻与相助。作为演员的狗也在本片中展现出了精湛的演技(值得一座狗狗金棕榈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对西北戈壁的环境描绘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在宽银幕和广角镜头下,荒凉而广袤无垠的地貌像西部片的幕布般展开,一人一狗穿行于其间,在配乐选择的加持下,呈现出一种公路片的游吟质感和武侠片的江湖气息。

彭于晏在本片贡献了恰如其分的硬汉柔情(与美丽肉体)。导演将角色的台词减到最少,既是通过做减法将银幕气质进一步提纯,又是为了塑造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沉默,却又努力追寻的“失语”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独有偶,这样的思路也完全被应用在了今天首映的另一部华语片,由贾樟柯导演、入围主竞赛的《风流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樟柯《风流一代》戛纳首映后

by 双晚

电影采用了大量贾樟柯前作拍摄时的历史素材,并与新拍摄的素材混剪为三段:2001年的大同(《任逍遥》),2006年的重庆(《三峡好人》),以及2022年的珠三角与大同,围绕巧巧(赵涛 饰)和斌哥(李竺斌 饰)二十余年的分分合合,去展现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生活的演变。

相比导演之前的作品,《风流一代》显得格外抽象,尤其是前两个部分,极大程度上弱化了叙事。

这与贾樟柯的创作思路直接相关。归根到底,这是一部情绪电影。三个段落各自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时代情绪:2001年入世与申奥成功的振奋与期许,2006年三峡落成前的摧毁与重建,和2022年疫情时代的迷茫与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的选择也体现着这种变化,第一段的夜店与商演几乎不间断的金曲串烧如同在卢米埃尔大厅蹦了场野迪,到最后则逐渐归于平静,也是在勾画一种“曲终人散”式的弧光。

通过不同时代段落间元素重复的“既视感”作为锚点,电影抵达了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怅然:曾经以为自己能够乘风破浪,最后却发现,我们只能像本片的英文片名所说的一样,在时代的洪流里漂荡(英文名“caught by the tide”).

这种情绪表达的核心是赵涛的表演。整部片子从头到尾,她所扮演的巧巧没有一句台词,但她却能通过表情(有时甚至仅有眼睛)去传达安静却丰富的情绪变化。她的演绎也受到了外媒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遗憾之处也很明显,相比之前对社会纹理堪比显微镜切片的细致观察,这次时代与时代之间的“call back”(呼应)更像是一些符号化的展示,尤其是本该最写实的第三段,却在抖音、口罩、AI技术等符号的堆叠中显得悬浮。

接下来请我们的特约记者 kid y 聊聊今天的小爆款,前金棕榈得主欧迪亚的《艾米莉亚·佩雷斯》,以及大神卡拉克斯40分钟的《这不是我》

第二场主竞赛是戛纳宠儿雅克·欧迪亚的《艾米莉亚·佩雷斯》。观看本片之前,我只知道这是这位法国导演的第一部西语电影,所以一上来它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欧迪亚的涉猎题材非常丰富,《预言者》关于犯罪,《希斯特斯兄弟》关于西部,获得金棕榈的《流浪的迪潘》则关于难民…...而本片则与他的这些前作皆不相同。

如果要我用两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那毫无疑问就是“抓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开头,鸟瞰镜头俯视着墨西哥城,这个灯火通明却又遍地黑暗的城市。佐伊·索尔达娜饰演的女主角丽塔作为一名本应守护正义的律师,却在帮助杀妻嫌犯做无罪申辩。她抱怨司法体制的不公,抱怨男性上司的无能, 抱怨自己有才而不适用…...看了这个开头,我下意识以为这会是关于女性职场困境的社会题材。然而猝不及防地,音乐便响了起来,穿梭于人流之间的丽塔便开始唱跳,而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成了她的伴舞。一瞬间,真实感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歌舞所带来的浮夸感。

如果只是当代歌舞电影的形式,显然还不至于被形容成“抓马”,随后它的剧情发展进一步让我大跌眼镜:丽塔被黑帮老大所绑架,而他的要求居然想要她帮他寻找可靠的变性手术。在经过一些的调查之后,黑帮老大死去了,而重生的是成为女性的艾米莉亚·佩雷斯。随后,剧情发展便保持着这样的飞速进度,各种议题都被纳入囊中,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与性别议题,社会矛盾,出轨偷情,夫妻撕逼等等等等。虽然影片长达132分钟,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只可能是太多而不会是太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到由阿莫多瓦为代表的西语情感喜剧,虽然精神状态非常领先但也不至于令人反感。《佩雷斯》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其作为主题的歌舞片形式却十分糟糕,除了一头一尾两场的设计与环境产生的紧密联系,绝大部分时候唱跳都被设计在了一个真空的环境之中,没有剧情的融入也就显得只是为歌舞而歌舞。

同时,电影中的社会议题也显得十分肤浅:一个劣迹斑斑的黑帮集团老大,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寻找失踪人士的女慈善家。她用来自贩毒的金钱资助慈善事业,愧疚只存在她的言语之中,却看不见任何实际的反馈。至于那个有着伟大抱负的律师丽塔,也享受着佩雷斯给她带来的福利,却对自己所承载的罪恶熟视无睹。尽管电影包含了很多内容,却没有对这些原则上的问题做出深入的讨论。

当然,纵使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有着很多的缺点,它在德彪西厅媒体放映获得了主竞赛迄今为止最为轰动的掌声。有多家媒体预测这部影片会获得最佳女主/导演,甚至是金棕榈的有力竞争者。话又说回来,在电影节体系下所充斥的慢节奏电影之中,谁又不想看到这样一部吵闹欢快而又颠覆想象的议题之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过了两场不尽人意的主竞赛之后,终于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爆款,莱奥·卡拉克斯的自我回顾之作《这不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是我》映后接受掌声的卡拉克斯

by kid y

在短短40分钟中的时间里,卡拉克斯满怀真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对电影热爱,对社会的不满,对政治的批判,对女儿的珍视,对死亡的恐惧…...同样是引用很多前作的素材和生活的纪实片段,卡拉克斯的笔触比起贾樟柯更加有趣也更加大胆,通过戈达尔式鲜艳的字幕卡和自言自语的旁白,在一种散漫的组织间逐渐拼凑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就是我,名为卡拉克斯的电影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我有感触的是卡拉克斯终于揭露自己对粪先生这一形象情有独钟,从《东京!》到《神圣车行》再到《这不是我》,这一诡异而狂暴的形象贯彻始终,就像是卡拉克斯的银幕化身一样一直存在。进一步来说,他把摄像机的镜头缩放比作肛门,也许电影对于他来说无异于一种排泄物,它肮脏罪恶,却又必不可少,更消化了一个人的所有思想的精髓。

另一边,本片对大卫·鲍伊的多次引用也极为伤感。

《拉扎路》自然不必多说,这首来自“摇滚变色龙”的遗曲诉说着他对生命意义的最终诠释,而采用此曲的本片也传递相似的意义:身体性是卡拉克斯电影必不可少的特征,而如今身躯已垂垂老矣的他本人,是否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创作更多电影,或只是陪伴他当下唯一的挚爱——女儿的成长。而另一首在戛纳开幕式上也被引用的《Modern Love》则作为彩蛋的形式。

前作中的木偶安妮特像鲍伊的MV里那样伴随着音乐不断向前奔跑。这似乎象征了更积极的情绪,但我无法忽视卡拉克斯让操纵木偶的言语出现在镜头之中,就好像这种对场追逐只是被操控的一部分。无论如何理解,都希望卡拉克斯能一直身体健康,即便就此封镜不再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尼·拉旺和木偶安妮特

明天看什么?

主竞赛《利莫诺夫:艾迪的歌谣》

主竞赛《某种物质》

导演双周《午夜姐妹》

特别展映《卢拉》

撰文|双晚、kid y

编辑|常温狗

/ The End /

戛纳全程记录(被删记录,请移步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按钮;被删文章的抽奖活动照常,不会取消,请被删日记的抽奖参与者关注后续评论区抽奖结果)

戛纳日记Day4:目前为止,主竞赛不行

戛纳日记Day1: 开幕片总是有争议

戛纳日记Day0: 开卷在即,我们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