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宋仁宗庆历四年,东京汴梁,皇城,垂拱殿,这一年正好是“庆历新政”第二年。

六月二十二日,仁宗皇帝正在批阅中书递交呈送的奏报,这里面有一道奏章是远在西夏前线的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夏竦所写,夏竦在奏报里其写到“庆历新政”的主导者参知政事范仲淹、枢密院副使富弼等人曾经收到大儒石介的建议书,要废掉仁宗,另立新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仁宗看到这份奏报的心情可想而知,不过这份奏报的准确性宋仁宗还是相信的,要知道,夏竦可是做过仁宗皇帝的老师,退一步来说,即便这封奏报是假的,也足以置范仲淹富弼等人于死地,此事如果一旦公布,绝对是个重磅政治炸弹,毕竟废立皇帝可是族灭的大罪,但可惜的是这封信是被改造的,是夏竦一手策划的。

夏竦把石介当初写给范仲淹与富弼私人信件中的“请行伊、周之事”,改了一字“请行伊、霍之事”,就这一字之差,那可是天上地下。行伊、周之事是指辅佐老皇帝的幼年儿子,这是忠臣贤相所为,行伊、霍之事是指废掉现任皇帝、重立新皇帝,是权臣做派,是乱臣贼子。再说,此时的仁宗皇帝已经34岁,在位也已经22年,绝非幼主。如何行废立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夏竦家里很多美女姬妾,夏竦闲来无事,就教这些姬妾读书习写字,这些女子就临摹当朝朝臣和名家的手法,这里其中有一个小妾就专门临摹石介的字体,到最后几乎已经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

石介字守道,是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后世将他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石介虽然是大学者,但官职并不高,不过是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这样的小官。发生此事的时候,距离石介去世还不足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夏竦让这个小妾模拟石介的笔迹,写了封“废立诏书”,用来诬陷当朝宰辅范仲淹与富弼等人要政变,另立新皇帝。

此时仁宗皇帝一再要求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他虽然不相信范仲淹、富弼敢于如此,毕竟现在不是汉唐,废立新君的事情已经不可能发生,但如果不处理此事,不仅范仲淹、富弼等人惊恐,整个朝堂都不自安,因此,此事必须进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范仲淹与富弼上表自辩,并同时申请外调,以避嫌疑。而朝中因“庆历新政”失势的顽固派和失去既得利益的纷纷上书仁宗皇帝,要求严办“罪魁祸首”。在这种情况下,仁宗皇帝动摇了,也是为了减轻朝堂压力,于是范仲淹罢相,改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富弼罢相,以资政殿学士出任河北宣抚使,枢密副使韩琦因上疏为富弼辩护,引发仁宗强烈不满,判扬州知州。至此,“庆历新政”主要官僚全部被贬出朝。保守派大获全胜。

而石介更是成为众矢之的,被下放到外州为通判,还没上任,就在忧惧愤怒中死在家中,才四十一岁。由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满打满算施行不到两年,就这样让夏辣一刀给斩断。当初,夏竦罢相,范仲淹继任。石介得知消息之后,公开说:大奸远去!他的朋友孙复就说:“老弟,你惹上灾难了!”石介也是,你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居然点评当朝宰辅,就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竦在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的时候,仁宗下诏请老师夏竦回来任枢密副使,但范仲淹等人坚决反对,夏竦都到东京汴梁了,仁宗下诏书又让他回去了。夏竦在得知内情之后,恨透了庆历新政执行者范仲淹。

夏竦的报复可谓是又快又狠,但这还没有完,对石介的打击还在继续进行,很快一个与石介有交情的人造反,在他家里搜出好多石介与他的通信。夏竦抓住此事紧紧不放。上书说石介根本就是诈死,本人实际上被富弼派往契丹求兵,意图内外联合攻击大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仁宗下诏书下来,由宦官监督要打开石介的坟墓,开棺验尸!这在以对士大夫最为宽厚的宋朝来说,是个震惊全国的大事。幸好人挺身而出,并重金行贿这个宦官,并偷偷地对派来的宦官说;“一个人的丧事,不可能偷偷地办,当时总有人在场吧,公公最好还是积点阴德,再说也可以让见证人写下保证书”。这宦官也算有点良心,几经考虑之下,也觉得对,就同意这一安排,夏竦也只能闭嘴,没话说,石介免于死后受辱。

在宋史里,王钦若、丁谓、夏竦三人在宋史中同一列传,这是修史者合并同类相的做法,认为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奸臣。但就能力而言,王钦若丁谓远超夏竦,而就破坏力而言,夏竦却超过王钦若和丁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夏竦的发迹史来看,的确非常善于投机取巧。夏竦的老爸是抗辽英雄,死在战场上。小夏因此得了个小武官职位,但他却想走科举之路,因为他知道,武将在大宋没有政治前途,于是走向科举之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文章诗赋非常出色。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拦住了真宗朝宰相李沆的轿子,把自己的诗给大人看,夏竦的诗文让素有“圣相”之称的李沆大为欣赏,因此给了他一个正经的九品芝麻官。此后仕途坦荡,在出知黄、邓、襄等州期间。遭遇大饥,不请圣旨就开仓放粮,救活贫者四十五万人。离开襄阳时候,老百姓把皇帝表扬夏竦成绩的诏书刻成石碑来纪念。宋仁宗天圣年间,历知寿、安、洪等州,勒令巫觋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竦在西夏前线,治军的手段严酷,杀心很重,军人闻之色变。西北战场上,他依旧带着姬妾,真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差点酿成兵变。

两宋士大夫的待遇很高,整个官僚阶层穷奢极。夏竦敛财手段又好,钱不是问题,私生活极为奢侈。家里养着成群结队的美女,有美色有才情,每回出行,老夏是用两辆马车并排而行,中间用最高级的绸缎连起来,是一个移动的大房子。这辆加长加宽的大林肯轿车驾到马路上,格外拉风,皇祐元年,进封郑国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祐三年,夏竦老六十七岁那年,黄河决口。他亲临一线,冒雨在大堤上巡察,结果着凉,在工作一线去世。仁宗皇帝念旧老师,要给他最高谥号“文正”。礼部不签字,好多人反对,仁宗没办法,给了个“文庄”。夏竦同学不知道自己会被写进奸臣录吗?肯定知道啊,不过面对金钱,美女和权力的诱惑又有谁可以抵制,世界上能有几个范仲淹和包青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