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人类文明社会最初的居所

是永久的乡愁所在

是永远的老家

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及乡土传承

决定了血脉中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今天,一起表达这份爱

种粮大户蔡金如:我爱村里的提灌站!

“以前碰上干旱

只能用自己买的抽水泵抽水

抽出的水量少不说

光电费一次就得1000元

最后还是得眼睁睁看着

高处稻田里的禾苗无水干旱致死”

谈到之前种粮的窘境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蔡家村的

种粮大户蔡金如十分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好了

村里不仅建了U型水槽

还新建了11座提灌站

省时又省力

“我们再也不怕没水了!”

对蔡金如这样的种粮大户而言

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

提灌站和U型水槽

灌溉的不仅仅是每一亩农田

更滋养了每一个种粮人的心

让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更加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蟠龙镇村民侯哲宁丨我爱村里的人情味!

“年轻人外出求学、进城工作

一大批闲置房屋被出租。”

从小在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长大的侯哲宁回忆道

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导致当地居住环境每况愈下

私搭滥建严重

犄角旮旯的地方成为天然垃圾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改造呼声逐渐强烈

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决定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

一幢幢年久失修的砖土房屋已经被拆除平整

经过生态综合治理的蟠龙港河道宽敞、碧水潺潺

新修建的柏油马路、附有青砖铺设的人行道

每隔几米就有一根智能路灯杆……

“我家老房子被拆除

附近老屋、老街、古桥都被保留下来了

还能找回儿时的记忆。”

侯哲宁指着崧泽大道方向说

这条走了几年的上学路

是侯哲宁儿时最美好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三年级学生张立志丨我爱教室的空调!

“以前,班里用着小炉子也不暖和

穿着棉衣还觉得手凉。”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马士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张立志回忆起冬天上课的情景

教室里需要点炭炉子取暖

好长时间才能暖和过来

如果忘了添炭

就得重新点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不一样了,安上空调后真暖和

热得棉袄扣子都不用系了!”

张立志看着教室里新装的空调十分自豪

如今的马士和小学早已从简陋的平房变成楼房

宽大的玻璃窗,铮亮的地板砖

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空调和

集多媒体书写于一体的多功能黑板

学习环境舒适

不再有孩子冻裂双手和耳朵

不再有孩子因为念不起书而失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岗村党支部书记郝春茂丨我爱村里的好风景!

“人都走了,乡村何谈振兴!”

提起村子过去发展碰到的问题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田岗村党支部书记郝春茂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山好水好生态才是发展的最大资本。”

田岗村依托村里的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游、生态游

村民们上下齐心

经过两年建设,田园度假业态在田岗村精彩呈现

一个普通小山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现在的郝春茂满怀信心

“就凭这发展势头,俺们在小康路上就可以撒欢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灯塔村村民陈央琴丨我爱村里的乡里乡亲!

“我家老房子是瓦房,又小又破

别说装修了,空调都没有。”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花鸟乡灯塔村村民陈央琴是个念旧的老人

子女都在岛外

她却偏爱住在花鸟岛上

独自守着老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了

没想到有一天能够用手里的老房子换政府的新楼房

过上集中养老的新生活

这是花鸟岛“红色乐龄”养老模式中的最新形式

——以房易房,集中养老

“安置房的条件好太多了!

这都要感谢政府,感谢党!”

陈央琴看着新家,越看越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农民日报综合自央广网、河北日报、澎湃新闻等

监制:梁冰清 编辑:刘婉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