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传承与创新,在绘画这个行业尤其需要。

创新是美术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创新可以表现在题材、技法、材料等方面。画家可以关注现实生活,挖掘当代题材,运用新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使美术更具时代感和表现力。

艺术家李牧遥一向以创新著称,2010年,她的首次油画个展《美丽等待》,我们看到她的创作直指灵魂让人记忆犹新,那时候她采用的就是大写意的方式进行油画创作的全新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六月初,她会在香港做个人画展,据说是她第一个国画个展。以前李牧遥多次做的个展都是油画展,现在把国画个展放到了香港,而且展出有一百幅国画作品,让人有了很多的好奇心。

在展出的作品中除了绿水青山红衣罗汉的禅意图、荷花禅景图之外,还有二十四节气的花卉系列作品。

2019年12月22日冬至夜,李牧遥开始每到节气就会写一首以节气命名的七律诗,一共写了24首七律诗,她还以朗诵诗歌视频的形式在个人社交平台推广。

2021年2月3日,她在生宣纸上,开始绘画立春节气的迎春花。

2014年,我们知道李牧遥开始在生宣纸上画瓶花,用淡墨色营造背景气氛呈现一种仙气飘飘的感觉。据说画到2018年,李牧遥的瓶花系列已画了100多个花卉品种,但是每幅画都有花瓶,让人感觉这些写意的静物花卉成了一个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李牧遥绘画的节气花卉,要比那个时候的绘画艳丽很多,装饰性更强,而且不单只用了水墨,还用了综合材料去完成。

李牧遥的荷花禅意图系列也是在生宣纸上用了综合材料进行花卉创作,这次少了花瓶,但是运用了传统工笔国画的造型,上色却采用了注重内心感受的后印象绘画的创作方式。

西方美术的后印象派则更侧重于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主观情感的表达。后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应当超越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模仿,更多地表达艺术家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其作品往往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表现力,色彩和形式不再仅仅是为了表现客观物体,而是成为了表达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主观工具。

李牧遥创作绘画都是表达内心感受居多,哪怕是她擅长的工笔青绿山水,她也放进了自己内心色彩。

后印象极其突出的代表画家有塞尚、梵高、高更等,他们对于色彩之间的对比、融合的把握十分深入,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极致,装饰性的图案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牧遥在绘画24节气花卉的时候,也是通过构图、色彩和用笔技法夸张变化,形成独特的处理方式,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她用明亮的黄色同绿色叶子形成颜色对比,让我们会想起唐三彩的主色调黄绿白。

李牧遥在这些花卉图上的题款有了争议,看上去很朴拙,据说是李牧遥用左手提款上去。她说画面表达了内心的强烈真实情感,题款也要纯真朴实,用没有经过训练的左手题款来完成,看来李牧遥完成这些花卉图是双手完成,右手画图,左手题款,确实也是一种创新。

对于创新都有争议,李牧遥根本就不屑这些议论,在创作中随心所欲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是她生活的乐趣。后印象几位艺术大师的画作都曾遭争议,一般要成为艺术大师是必须要创新绘画,也必然会遭受争议。

在历史上还没有女画家成为艺术大师。如果李牧遥是一位男画家可能会更快走上这条道路,但是她是女画家,被世人要求更高,所以她的大胆创新无不让人有种惊叹。

李牧遥的山水和花卉都画了很多代表作,而且在她做油画个展时,她谈到前世今生,可能同百花仙子有缘。她出生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城市,出生那天不仅百花开放,据说她的母亲梦中也看到各种奇异花草盛开在堂屋。可见李牧遥此生在绘画中画出了百花齐放也不是很奇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6月7日至6月17日,李牧遥将会在香港上环文娱中心六楼展览厅举办《人间禅心-李牧遥国画艺术展》,横跨两个周末,偶遇端午节,展出为期十天,将会展出100幅李牧遥的国画作品,其中就会看到李牧遥创作的24节气系列图,还会看到红衣罗汉禅意图和荷花禅景图,这些作品都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做了创新,很值得一看。

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信李牧遥会继续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中国画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