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成立了民营经济的行政专管部门;有人说,这说明政策风向变了,又迎来了一次改革的浪潮。

其实,还说不上,政策是延续性的。

近两年问题堆积量最大的就是房地产与民营经济;不管你是老胡说的极左派,还是司马南说的极右派;是骂房地产的,还是歧视民营经济的;是希望回到前三十年的,还是希望坚持后四十年的;通通都是废话,经济的事不取决县域网红们的争论,最终是时势强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地产销量上不去,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高增长,这就是时势。

民营经济不能复苏,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就不可能结束,中国经济的复苏靠的主要是民企,这就是时势。

问题是,民营能看到曙光吗?

外部政策开始急转弯,至少从交往方式上看是这样;中美在拉感情,中日韩也开始坐在了一起聊环球了;商务部忙着申请CPTPP,外贸的突围的确是中国经济复苏的最优选,因为,中国的产能过剩在自循环的系统中不可能化解,中国从来也不是一个消费型的经济体,内循环的市场虽然很大,但过剩的产能更大,如果外贸打不开局面,难‬以‬快速走出弱复苏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又在重复2022年一季度的故事,又是一次龙回头;四月份的数据不如我们期待的好,还是稳中求进的格局。

其实民营经济面对的很多具体问题都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比如,地方与国企长期拖欠款的问题,项目准入、银行贷款、税收政策,几乎核心问题都有新的政策出台,为什么政策的推力在工业企业利润数据PMI数据上反映的不明朗?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上,但还是偏弱。

以至于有一种感觉,存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制约力,道理从上到下都很清楚,能做的事,却是有边际的。这很可能已经不是理念问题,是现实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项目准入。

民营现在缺的是项目、是订单;政策名义上打开了项目准入的限制,允许民企参与国家投资的项目,这其实是一种很矛盾的事,真要打开项目准入;首先应该是行业准入,赚钱的行业不准入,不赚钱的行业准入,那又有什么意义?但是,真要打开行业准入,国企又怎么办?所以,资源还是会流向国企,这个界线已经超出了经济的定位,这就是边际。

边际不突破,项目准入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民营经济也不会真正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那就不奇怪,为什么出台了这么多的政策,民营经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专家批评说,政策应该释放出真正的善意;其实,不应该是这个层面上的问题,同样两个儿子,都要释放善意,如果释放给小儿子善意,实际上影响了大儿子的存在,那就不是帕累托最优解。

政策的全部难点,还是在帕累托效率,找不出这样的方案。

这只能说明,中国目前的体制,在国企与民企之间展开充分竞争,缺少理论的支持,你去谈民营与国营平等的市场地位,很难做完全的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础理论能创新吗?

到今天为止,全国1500家马列学院,一百多个博士学位点,也没有谁拿出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经济理论,不论是西方的各种流派,还是经典的《资本论》,都没有真正得到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现实地面对中国已经定型的经济模式,就陷入了一种二而一的选择。

或者彻底改变,取消非市场化的行为;这意味着国企又一次的大洗礼,这种可能性接近零,大家谈的再多,也只会停留于讨论。

那就只有唯一的选择:中国经济的未来,将取决于国企的改革,这种改革的核心价值,不是回到前三十年,而应该着力去解决效率问题,确定公有经济中劳动者的股权关系问题;如果做不到,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漫长的弱复苏周期,且不排除通胀的到来。

而民营还是那个民营。

民营:没有平等的社会地位,何来平等的市场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