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大唐诗人高适的这首诗并不出名,但这首诗却是实打实赞颂张守珪的,由此也可见当时大唐军事实力真的是威震四方。现在我们提及张守珪是因为一个人,此人的身份让人很特殊,祸国殃民,中断大唐盛世的安禄山。应该说,如果没有张守珪的护佑和提携,根本就没有后来的安禄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守珪,字元宝,陕州河北(今山西省平陆县)人, 史载张守珪尚节义,善骑射,《旧唐书》评价是:“守珪仪形瑰壮,性慷慨,有节义”。张守珪从普通军官起步,屡立战功,早年在北部边疆与突厥人多有交手,英勇善战,每每有单枪匹马斩杀敌军将领的优异表演,从游击将军、果毅校尉,一步步摸爬滚打往上提拔,担任守卫北庭的军事主官。

又因大破突厥军,被朝廷加封游击将军。又很快转左金吾员外将军,为建康军使。在开元二十三年入朝,唐玄宗赋诗宠之,加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诏于幽州立碑纪功。可以说,张守珪这辈子始终都在为守卫大唐的边关终身战斗在一线,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唐的东北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的大唐的官场中,普通好男儿想要出人头地,要么走科举之路要么就去边塞建功,当时科举制度并不完善,基本都被世家把持,因此实际上只有从军一条路,张守珪选择了从军,初入兵营时正值中宗李显在位时期,当时大唐边境突厥、吐蕃趁机不断发生冲突,战事吃紧,这也造就了张守珪伟业,人家完全就是凭本事吃饭。

张守珪早年在北部边疆与突厥人多有交手,英勇善战,每每有单枪匹马斩杀敌军将领,战绩优异,已经在前线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张守珪在30岁时迎来了人生际遇,接替另一位著名的将领郭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也必须指出的是,郭湛算是张守珪的伯乐,郭湛出身军人世家,可以说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年轻的张守珪被安排在他手下,自然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如何带兵打仗的本事。张守珪早年在北部边疆与突厥人多有交手,英勇善战,每每有单枪匹马斩杀敌军将领的优异表现,从游击将军、果毅校尉,一步步摸爬滚打往上提拔。

开元十五年,大唐与吐蕃交战受大挫,河西节度使王君毚战死,张守珪临危受命,出任边境重镇瓜州刺史。当他率亲兵队到达瓜州,吐蕃人刚刚攻陷瓜州,抢劫烧杀后撤军,张守珪于是开始重新部署城防,还没有布置好,吐蕃人又杀过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凭借这个断垣残墙,根本顶不得住敌军的进攻。就在众人惶恐之际,张守珪却毫不慌张,一方面他在城楼上大摆酒宴,奏乐喝酒,暗中却埋有伏兵,吐蕃人看在眼里,怕其中有埋伏,犹豫老半天,还是撤退!但张守珪却突然带领骑兵追击反攻,杀了吐蕃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一出空城计,唱得媲美演义中的诸葛亮。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左金吾员外将军(正三品)。

西北吐蕃这边刚安定下来,东北契丹、奚族又起来了,屡屡犯吧边,开元二十一年,幽州节度使军郭英杰率一万唐军和奚人附唐部队与契丹交手,不想奚人突然反水,叛变,唐军腹背受敌。郭英杰战死,六千将士无一投降全部战亡。长安震动,张守珪临危受命,被李隆基加封为幽州节度使,对付契丹和奚族的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契丹自从贞观三年依附于大唐,被赐姓李之后的七十年,一直以“松漠都督”的身份统治着契丹八部。唐玄宗开元年间,正是契丹部族首领大贺氏统治阶段的末期。

张守珪第一次被唐朝派往幽州,由于高大魁伟,仪表俊堂,又性格豪爽大气,善奔骑精猎射。受到幽州刺史卢齐卿的敬重。卢齐卿很看好张守珪,到最后把子孙都托付给张守珪。张守珪上任才仅仅一年时间,就连续取得几场战役的胜利,打得契丹人团团转,一步步地压迫契丹人的生存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契丹权臣可突干和首领屈烈非常着急,想出个计谋,诈降。可这种套路都是张守珪玩剩下的,于是,张守珪假装相信契丹的投降,接着派出使者王悔到契丹人地盘去,特别叮嘱他:要找到机会,见机行事,趁机破坏契丹人的联盟。

王悔颇有心计,很快就看出契丹人其实想干掉自己,他并不着急,倒是找契丹各部头人聊天,一聊聊出机会来。当时契丹的兵权掌在可突干和另一部大人李过折手上,李过折正被可突干欺负,心中不平。于是王悔就挑拨李过折与可突干关系,意思就是张守珪支持李过折上位,就当李过折突袭杀掉可突干和屈烈之后,张守珪率军突袭,一举又把李过折给杀了。将两颗敌国领袖的首级,悬挂在洛阳天津桥的南边示众。自古耀武扬威,无过于此。契丹八部联盟就此互相残杀。张守珪就此全面掌握了东北局势威镇幽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唐玄宗封他为正三品大将右羽林大将军、御史大夫,两个儿子封官,赏赐的财宝无比丰厚。并宣张守珪入京受伤。可以说,张守珪这辈子始终都在为守卫大唐的边关而战斗在一线,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唐的东北隐患。但张守珪赏识安禄山不得不说他识人不明。

某日,张守珪巡视,正碰上士兵们抓住一些盗羊贼,准备杀掉。就在此时张守珪突然听到洪亮的声音:“将军您不是要灭掉契丹和奚族吗,怎么能打死我呀?”咦,这话谁说的?张守珪走过去,见到一个白白胖胖的大个子胡人被绑着,士兵们正打算用大棍子打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守珪一时心软,就留下这个偷羊贼的性命,历史就在这个地转了一个弯,历史有时候这么离奇,对了,这个偷羊贼叫安禄山。

安䘵山是栗特胡人,早在幽州搞各种交易找口饭吃,他老妈是突厥人,老爸是胡人,安禄山精通六国部族语言,现在改投在张守珪手下,可谓是如鱼得水。张守珪见这个胖小伙不错,挺会来事,于是收在身边做事,并逐步提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元二十六年,由于几个部将在对契丹的战役中,打了败仗。但张守珪丢不起这个脸,下令谎报军情,对朝廷声称取得大胜。这本也不是很严重的失误,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或许是不甘心一直呆在幽州,还怀有升迁之梦的张守珪,决定隐瞒败绩而谎报大捷。瞒报夸大战绩这些军种手段,古而有之,事情到这里也还不算严重。

倒霉的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闲言碎语传到李隆基耳朵里,皇帝便派遣内常侍牛仙童前往幽州查考实情,张用重金买通,又逼迫始作俑者白真陁罗自杀。本来事情到了这里就应该结束了,罪魁祸首也死了,然而恰恰相反,最大的反转刚刚开始。第二年,牛仙童因其他案件受赃一事被人揭发,牛仙童惨死,张守珪瞒报一事被揭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廷再次派使者调查,查出张守珪瞒报军情,李隆基龙颜震怒,将张守珪撤去幽州节度使的职务,贬为括州刺史。曾经呼风唤雨八面威风的大将军,最后落得这个下场,张守珪非常难受,背上长了个毒疮,一代将星陨落,时年五十七岁。

张守珪家族在唐朝还有很多族人在朝为将,其弟守琦,左骁卫将军;守瑜,金吾将军;其子献城、守瑜子献恭、守琦子献甫,三人皆为兴元节度使,各自有传,后世称“朗宁三张公”,真是满门忠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其他家族子弟都是跟着张守珪一起效力唐朝,从军为将,也算是凭张守珪一己之力让整个家族逆袭成为世家的经典传奇。而他提拔重用的安䘵山、却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最终酿成给大唐致命一击的安史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