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秒,一个人大约眨眼17次;70秒,也是上汽集团临港基地下线一台车的时间。

其实这个速度还可以提高到60多秒,甚至更快。但在平衡质量、成本、效率、安全等因素后,上汽集团——这家中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认为,这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速度。

5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上汽集团临港基地,在距离临港海岸线不远的地方,诺大的智能汽车工厂里,工人、产线、机械臂、智能物流运输系统,一刻不停地共同支撑着汽车制造高效运转。

过去的2023年,上汽集团累计销售汽车502.09万辆,连续十八年稳居中国汽车销售第一。上汽集团同样是国内汽车出口的领跑者,2023年出口销售量120.82万辆,已连续八年位居中国车企出口销量第一。

上汽集团临港基地,是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布局的四大工厂之一,主要承担上汽集团旗下智己、飞凡、荣威、MG四大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生产制造。

此番记者深入上汽集团临港基地总装车间,近距离感受智能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也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迅猛发展的一个侧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集团临港基地。资料图

进入海外100多个国家市场

走进上汽临港基地总装车间,庞大车间内分布着众多生产线,如新能源车线、底盘一线、物料区域等,在智能化物流运输车、机械臂等装置和工程师辅助下,一辆又一辆汽车穿过流水线,完成装配。

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分党委书记、临港整车厂总监陈培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临港基地于2008年9月建成投产,总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包含了整车和发动机制造,是国内率先达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

作为上汽乘用车最核心的生产基地之一,临港基地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承载了上汽四大自主品牌与主销车型的制造重任,其中既有高端新能源汽车智己、飞凡,也有畅销海外的MG。

“目前,上汽集团已进入海外100多个国家市场,体现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上汽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管熠中说,上汽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上海制造、质量可靠、品质卓越的中国自主品牌产品。

以MG为例,2024年1至4月,MG在欧洲市场销量超过6万辆,实现“量质齐飞”,跻身英、法、德、意、西等欧洲多国纯电细分市场前列。澳新市场,MG刮起“中国智造”旋风,在澳大利亚乘用车市场、新西兰总市场继续保持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集团临港基地,车间流水线。资料图

截至2023年,MG海外累计销量已超220万台,5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

陈培锋说,目前,上汽乘用车在国内拥有临港、南京、郑州、宁德四座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工厂,临港是规模较小的,这些工厂坚持以高端制造引领中国汽车产业不断迈向发展新路径,代表了中国汽车品牌先进制造水平。

“当前,上汽乘用车还在不断扩大新能源版图,郑州、南京基地电池工厂已相继启动建设。”他说。

汽车产业智造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汽集团为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在数字化、智能化上不断创新突破。

比如在上汽临港基地,陈培锋表示,近年来,工厂聚焦制造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并落地应用,形成驱动自身内生动力,为企业制造全方位赋能。

上汽智能化的汽车制造车间,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打造“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实现人、机、料、法、环、测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工艺规划、排产、内物流运作、生产及供应商端到端打通、从而助力实现制造效能飞跃式的提升。

“简单来理解,我们在工厂里把负重最大、精度要求高的工序都交给机器人,比如装配汽车轮胎、搬运、涂胶、喷涂。”陈培锋说,“一方面人是有疲劳的,另一方面人是宝贵的资源,应该做更有技术的工作。”

目前,上汽乘用车已逐步形成厂内外业务高度融合的智能物流生态系统,同步打造了引领行业的创新转型和能力外溢平台,制定企业级标准和规范,助力行业中小供应商构建轻量级数字化工厂,从而带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并形成高效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型行业生态。

成效方面,临港基地单车能耗降低3.8%,单车物流成本下降6%,潜在呆滞库存资金减少2%。通过智能设备与数字化平台协同,完成生产开动率提升2%,小时产量提升了5JPH,生产效率提升了1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基地分党委书记、临港整车厂总监陈培锋。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新赛道核心优势

目前上汽乘用车持续夯实纯电和混动的双线布局,以核心技术驱动核心市场,引领中国品牌向上突围。

上汽集团已构建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分别是“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上汽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多年来,上汽持续在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径上前瞻布局和长期投入。

同时,上汽形成了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分别是和“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比如在纯电技术领域,“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是中国汽车行业首个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具备“长轴距、主后驱、超薄电池模块”三大专属特征,可覆盖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和轿车、跑车、SUV、MPV等多级别、多种类的整车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顶尖。

而基于星云平台开发的全球首款电动钢炮MG4 EV,成为首个揽获“英法德年度车型大满贯”的中国电车,海外累计销量超14万辆,成为欧洲紧凑型纯电销冠。

对这家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些关键技术创新不仅显示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只有核心技术才能驱动市场,上汽必须加速智能电动化转型,积极完成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提升智能制造能级,以核心技术为创新驱动完善高价值产品矩阵,从而推动中国汽车行业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