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朋友圈里出镜率最高的话题,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还没来得及看剧,但我的童年就在阿勒泰“隔壁”。对我来说,无论是千年前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千年后李娟笔下的“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都不是文学,而是生活本身。

贴近自然的生活本身,是对生命最宝贵的养育。在这一点上,我既是受益者,也是传播者,只要有机会,就会带着孩子和家长们重返大自然,以天地为教室,而我,则心甘情愿做一枚大自然的“小助教”。

我们都需要自然教育,因为久居城市,一不留神就可能患上“自然缺失症”——对自然的知识越来越多,和自然的接触却越来越少,这也是青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日益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只是孩子,太多的成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无暇接触自然,被来自书本的知识和对错判断占满,成为只会使用左脑的人。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左脑的人不幸福。”因为左脑只负责成功;右脑才提供美和喜悦感,使人体分泌与幸福有关的内啡肽。左脑说,必须做些什么才有意义;右脑则说,存在就是意义。

于是,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病赶着趟儿地朝过度使用左脑的人们涌来。拥有一流的音响设备,听音乐时却满脑子想着“左声道还是右声道”;希望运动减压,运动起来却一心想赢而变得更加焦虑……

于是,数十年来我一直在给科学家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工程师们讲授“右脑生存术”,而右脑生存的最佳练习,是回归自然,心存敬畏、谦卑和感恩地承认:我们是和万事万物一样的存在。

我们是一样的存在——当你在阿勒泰与马儿一起奔跑、与雄鹰一同展翅、仰起脸庞迎漫天雪花、放下手机看星星点灯……当你能深刻感受到周遭都是存在的意义时,许多心理困扰便会悄然离开,因为你找回了与自然的连结,而这份连结,可以提供终极的归属感,让你拥有安静生长的力量。我们是一样的存在——当你在尼泊尔被庙宇与鸟兽环绕、在千年菩提树下看孩子们游戏,当你抬头望见珠峰、低头却撞上门框……你会开始问自己:谦卑够不够?柔软够不够?

足够谦卑和柔软的时候,便有了更强的心理弹性,帮助人坦然面对人世间的各种压力、烦恼与不确定。

心理学研究发现,生活越贴近自然的孩子,在面临生活压力时产生的心理负担越小;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越多,孩子出现多动、焦虑或抑郁的概率也越低;在自然环境中玩耍的孩子,比在游乐场玩耍的孩子拥有更强的平衡及运动能力。

自然和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联系,然而丧失与自然亲近本能的孩子却比比皆是。不少孩子对自然心怀恐惧而非“敬畏”,他们唯一熟悉的是各种电子设备,而这恰恰是父母们不经意间犯下的“罪”——

女儿5岁时,我带着她在雪山脚下的博卡拉看日出。太阳出来那一刻,她和我一样激动,举着小平板不断拍摄。我突然意识到,镜头里看到的日出和天边的日出完全不一样,而对一个小生命来说,静静地观看和体验日出的美,该是多么难得和珍贵。知道错在自己,我立刻先收起手中的相机,蹲在她身边帮她慢慢放下平板,用肉眼凝视美丽的天空,看雪山被朝阳镀上一层暖暖的金色。

于是,从博卡拉前往加德满都的八小时长途车上,女儿有了“作诗”的灵感。诗句像纷飞的花瓣随口就来,虽然稚嫩,却是一个孩子送给大自然最真诚的感恩礼。

我想,这就是“阿勒泰”式诗意而深邃的养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高中没念完的作家李娟,在阿勒泰的自然养育之下,用文字唤醒了更多的灵魂。

愿每个灵魂都有自己的“阿勒泰”。(林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