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风景秀丽的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有一位传奇的百岁老人,他就是唐仕元。5月17日,记者有幸采访到这位刚过百岁寿辰的传奇老人,听他讲述跨越一个世纪的精彩人生。

经历苦难的少年

初夏时节,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笼罩在烟雨中,远处山峦叠翠,云雾缭绕。近处的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更显生机勃勃。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偶尔几辆汽车缓缓驶过,打破这宁静的氛围。见到老人时,他刚与儿子唐孝炳用过午饭。见到记者一行,他十分热情地打起了招呼。“爷爷,我们今天来听您讲故事了。”“好好好。”唐仕元老人热情地回答。

在交谈中,记者得知唐仕元老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过得十分艰难。

老人的祖籍在湖南娄底新化县,早年随祖辈移居广西龙胜三门镇花桥村曾家塘。1923年12月30日,他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中,父亲双目失明,家中生计艰难。为求生存,唐仕元2岁时被寄养在一个铁匠家,后又因铁匠去世而返回生父身边。从那时起,年幼的他与哥哥不得不早早地当起了“小大人”,一同拉扯着失明的父亲乞讨度日,母亲则通过打零工来维持家用。

在生活重压下,唐仕元8岁时不得已被卖给苏姓地主做奴仆,改名苏来贵,开始了长达13年的艰苦生活。在地主家,他受尽凌辱和打骂,每天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稍有不慎就遭到毒打。13年后,唐仕元被地主赶出家门。而此时,他的母亲已改嫁,他也只好随继父生活,生活依旧艰难。他常被继父推去干各种苦力活,以换取在家中居住的资格。说到这里,老人的儿子唐孝炳眼里泛起了泪花。他说,早年时,父亲曾多次提起,这段经历成了老人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有着传奇色彩的中年

时间来到1944年9月,日本侵略者打进了龙胜,民心惶惶,人们四处躲难。

“我当时被征到国民党治安军中去当挑夫,去了20多天。回来后没多久,接到当时乡公所的命令,去围堵日本兵。”老人回忆道,当时的他身强力壮,年纪轻轻就展现了勇敢和坚韧的一面。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投身于农村建设,从互助组组长到生产队长,他用智慧和勤劳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据老人儿子说,老人虽然偷听过一堂私塾,但是没有正规读过一天书,可他的思维却十分灵活,有着自己独到的智慧。

据了解,唐仕元老人善于组织生产,兴修水利,开田造地,兴办猪场,甚至在当时创办了林场,为村庄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记得在1960年的时候,我被选为横寨生产大队长,当时吃饭都成问题,有的人在这个时候因缺衣少食而离开了人世。我看到这种情况,在种田上带领群众略施巧计,把种田粪和耘田粪分开放,保持长肥效,结果增产了3万多斤,保证了群众的吃饭问题。”他的努力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上级的表彰,最终在1984年被推荐为市级模范代表。由此可见,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乡村领导者的责任和担当。

年过百岁仍能穿针引线

如今,已过百岁的唐仕元老人膝下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十分有担当,轮流接老人到身边赡养,甚至远在国外的孙子,几乎天天通过视频电话关心老人的健康。“每次打视频,他都非常开心,知道孙子惦记自己。”而那个远在山上的家,成了他们每年过年聚会休闲的驿站。“我们每年过年都要带我爸爸回去看看。”唐孝炳说,老人也很舍不得那里的旧木房和曾经耕种过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氛围其乐融融。

记者听着老人一家聊起往事,看到老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在儿子和儿媳的细心照料下,老人过着悠闲自在的晚年。儿媳王海艳告诉记者:“别看我爸爸年纪大了,但是眼睛还特别好,还能穿针。”说着,老人就来了劲儿,非要展示一下。虽然年过百岁,但老人的手不抖、眼睛亮,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竟真的完成了穿针引线,让记者感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家特别喜欢吃糖。

虽然老人的腿脚已经不太灵活,需要拄着拐杖来辅助行动,但只要有时间,儿子儿媳就会陪着老人下楼走走。“他最喜欢打字牌了,只要喊他打字牌,一下就来精神。”老人听到这里,乐呵呵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容如同暖阳,温暖了在场的所有人。

虽然老人的童年充满苦难,中年又充满了艰辛,但他的善良和智慧,让他的晚年充满了爱与温暖,也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关爱和安宁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刘菁 何月、通讯员肖春媛 潘志祥)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