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文|马宇彤

年轻是共青团干部的最大优势。这个优势,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宽阔,梦想更加远大。

近日,“80后”王砧林出任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的消息受到各方关注。据统计,目前在31个省份共青团省委的“一把手”岗位上,至少有13名是“80后”干部。

共青团是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阵地和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为党培养、储备了大量年轻干部。这些“80后”团省委书记的简历显示,他们大多具备高学历、曾任县长或县委书记且有跨省任职经历的共同特点。丰富而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他们在新的岗位上总揽全局大有裨益。他们的成长足迹,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真金需要不断地淬炼才会熠熠发光,好酒需要岁月的沉淀才能满口喷香。对于广大青年而言,这些共青团系统领头人表现出来的不断历练自己的坚守值得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头脑的追求值得学习;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的情怀值得学习。

年轻是共青团干部的最大优势。这个优势,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宽阔,梦想更加远大。当代青年,要想在未来的岁月中更有作为,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在高学历的基础上,弥补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短板。多位“80后”团省委书记,正是因为县一级领导的从政经历,才让他们深厚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百姓情怀,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踏实地,然后,积跬步,至千里。

一个人,无论有多么远大的抱负,都要从1启程,然后不断递进和升华。基层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里面装满了百姓的真情实感、真实生活、真挚心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为青年干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照,也指明了最具现实和深远意义的方向。青年干部如果不见人间烟火,不听百姓呼声,习惯和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品着清茶,吹着空调,忙碌于文件的流转之间,接触的只是平面的、静态的、看不见群众表情、感受不到百姓温度、无法触达现实深处的描述,那么,即使再高的学历,也很难成长为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更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为民奋斗的精彩一笔。而且,一旦他们长期悬在半空,迷失了按下云头的路径,很快就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尴尬,显现纸上谈兵的幼稚。

“80后”团省委书记的进步之路,给更多的青年干部带来了重要启示,那就是,在个人成长进程中,一定要见识和体悟各种各样的风景,就像一只万花筒,只有叠加不同色块的组合才能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否则,单调的色彩,很容易带来管中窥豹的局限性,让他们在体察民情时,难以做到敏锐深刻和有情有义。青年干部如果有机会在不同条件的地区历练,务必格外珍惜,尽可能更多更深地了解现实状况,摸清基层底数,这些积累将成为促进日后工作极其宝贵的经验。

多岗位历练就是最好的行万里路。这是一个人成熟的前提,更是青年干部

成长的规律。青春作伴建新功,知识储备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确立正确政绩观,理性看待个人进退,平和面对职务调整。青年干部既然以身许党许国,服从组织安排就是必备素养,绝不能日常表态时口号山响,临近调岗时挑挑拣拣。当一个青年干部讲奉献多于讲条件、着眼长远胜于计较当下时,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距离曾经的梦想也才会越来越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

先坐机关,后做传媒,

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基层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里面装满了百姓的真情实感、真实生活、真挚心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为青年干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参照,也指明了最具现实和深远意义的方向。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4年4月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