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范易成5月23日报道:三十年前,东华大学与华阳路街道作为精神文明共建单位,双方搭建起青年大学生了解华阳、了解上海的平台,拉开了“家在华阳”项目的序幕。5月21日,“家在华阳”30周年纪念活动暨东华大学第十届民族文化节开幕式在东华大学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

作为“家在华阳”项目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华阳路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陈雅华在活动现场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这个城市民族工作品牌30年来的生动实践。“‘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我们当时创建这个项目的初心,各民族学生来到上海求学,需要一个了解上海、融入上海的平台。”在陈雅华回忆,30年来,一批批学生走进敬老院,担任星期六居委会干部,也成为了街道干部家庭的一员,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不断上演。“我记得每到除夕,有些大学生无法回家过年,我们就一起在街道吃年夜饭。这些大学生也非常乐于与社区孤寡老人结对,为他们带来温暖和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民族学生与社区居民一起包粽子

东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娜乌拜尔•赛买提正是通过参与项目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本科时,通过参与老年英语角、敬老服务等活动,我见证了发生在社区中的民族团结故事,也感受到先进的基层治理理念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直接推动力。”在她看来,社区是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单元,各族群众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营造出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本科毕业后,娜乌拜尔赴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研究领域是基层社会治理。“我选择回到新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民族团结进步的体验者参与者转变成传播者,我相信自己在上海的所学所获,一定能够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即将博士毕业的她,谈及未来的就业方向信心满满。

当天,市教卫工作党委、长宁区委统战部、松江区委统战部以及东华大学相关负责人共同发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校共建项目。项目聚焦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城市建设、创新创业等五大类别,充分体现了学校与社区互嵌共融、协同发力的鲜明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建项目揭牌

为促进各族学生融入社区,11家共建单位各展所长。东华大学“石榴红”团支部与天山路街道金虹桥楼宇联合团支部打造思想引领共建项目,双方就项目建设思路和方向已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资雪琴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团支部开展理论联学,输送学生到金虹桥楼宇进驻企业实习实践,邀请企业创业者担任“石榴红”团支部的校外导师,不断丰富深化合作内容。

如何精准把握各民族学生成才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15分钟就业服务站与东华大学“温润百川”生涯工作室围绕“创新创业”进行结对共建,打通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广富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皇希望以共建为契机,搭建生涯指导、企业实习和就业创业服务的广阔平台,助力学生开启美好未来。

当天,东华大学第十届民族文化节各项活动也火热开启。文化节期间,将举办“石榴红沙龙”、民族民俗文化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