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谢萌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南京以“博物金陵”为主题亮相1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展,将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全面展示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

数字赋能,南京擘画博物新图景

走进南京展区,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数字画卷之中,一幅幅精彩画卷在展区入口处轮番播放,展示南京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六朝博物馆、南京科举博物馆等文化地标通过数字化手段跃然眼前……彰显了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的独特魅力,带领现场观众开启“博物金陵”的沉浸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目前南京拥有各类博物馆约150座,17座为国家级博物馆。其中,既有历史文化类博物馆,也有自然科学类、主题类博物馆,以及民俗类、行业类博物馆以及以学科特色为依托、兼具专业和个性的高校博物馆。2023年,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达到3948万人次,“博物馆之城”品牌特色鲜明,影响力与日俱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展区通过达斯琪的全息智能炫屏技术,精选南京市博物总馆的馆藏珍品进行展示,使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同时,通过江苏擎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魔屏技术,打造博物馆群像区,观众轻点屏幕,即可查阅相关博物馆的图文、视频,并获取参观指南。创新的展示方式,不仅让观众领略到南京丰富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南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南京文投集团基于全国首个文都大数据、文都区块链、长干大模型、文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打造的南京一站式博物馆综合服务云平台“揽博南京”也在本届文博会上首次参展。通过该平台,观众可以一键获取南京博物馆数字地图,也可以跟着“宁好”数字人玩转南京博物馆,一站式解决南京各大博物馆游览需求,更有智能馆长、AI互动等数字体验开启博物馆新潮玩法,让游客更好游览体验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点亮,传统文化创新转化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该展区内另一亮点。虚拟数字人“宁小博”与观众互动问答,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国家一级文物“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为原型的互动装置和观众通过体感交互技术,模仿击鼓和说唱的动作,装置中的乐俑随即响应,让现场充满欢声笑语。投石智能带来的未来之眼魔法眼镜互动装置通过特质的LED屏与光学眼镜装置的结合,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而透过“眼镜”观看到的画面则是利用莫奈、毕沙罗梵高这几位画家的画作作为数据来源,即投石“气韵再生”AI绘画模型训练而成的西方印象派大师风格,融合大量网络资源与先进AIGC技术。中建八局文旅博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金陵小城元宇宙空间,让观众通过穿戴VR设备漫游金陵小城,沉浸式体验金陵风雅文化。

新质驱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圆脑袋、弯耳朵、翘起来的小尾巴,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六代阿尔法机器狗BabyAlpha也在本次文博会亮相,观众拍照、围观活灵活现的电子萌物,工作人员直呼“遛狗太累了”。作为国内首款定位在家庭陪伴市场的四足机器人,参观者可以通过语言和触摸与BabyAlpha进行互动,体验唱歌、跳舞、卖萌等功能,还可以现场与机器狗进行问答对话,探究南京博物馆的相关知识,了解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也迎来了数字化升级的浪潮。南京展区内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元宇宙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展示着文博新质生产力的南京实践。

在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一款音箱利用悬浮显示技术和mini-LED技术,将音乐与视觉艺术结合,歌曲呈现在360度环绕的鲜亮画面内,自由定制各种音乐可视化效果和待机主题,给用户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南京艾迪亚动漫艺术有限公司展示的自研元宇宙营销平台,通过SaaS服务将文博、商业、金融等场景融入元宇宙中,构建元宇宙营销服务生态圈。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展示的基于BIM技术,对文化场馆建筑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成果,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EPC智能化项目、广州美术馆、徐州园博园等,体现了南京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方面的新质生产力。

展会同期,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第一届“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名单,南京企业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