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和林黛玉,一个朱砂痣,一个白月光,两人都出现在宝玉的青春之中,在他心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她们也是读者们放在一起比较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人物,在此我想对她们来进行一个分析和比较,看看她们是各领千秋,还是一枝独秀?在你的心目中,她们谁胜谁负呢?

1、容貌

书中关于宝钗和黛玉容貌的描写,不多但不是没有。比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回就刚好对宝钗黛玉二人有一番比较。

看回目便知,宝钗像杨妃,体型肥美,比较符合唐人的审美。黛玉则如汉代赵飞燕,婀娜灵巧。所谓环肥燕瘦,杨贵妃赵飞燕都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虽然一个胖一个瘦,不过这和不同时期的审美有关。从外貌美丽的程度上来说,或者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从他的行文谴句中,可以看出他的偏爱。

对钗黛的描写,是通过宝玉的眼中看出来的。第三回中,宝玉眼中看到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而宝玉眼中看到的薛宝钗又是怎样的呢,第八回中有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从上面两个句子,可以看到作者对黛玉和宝钗的描写。从对两人外貌和眉眼的不同用词,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更有美感。描写黛玉的眉眼,会让人觉得非常美、非常生动,带有深切的感情在里面;但是对宝钗的“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之词,就觉得很俗套化。以作者的文采,当然可以写得更用心,但他此处就是故意的带点应付式的客套。

容貌二人孰美,文章两句孰佳,不用过多解释已很分明了。显然是写黛玉的眉眼写得更好更美,看到那两句话,已然能感觉到黛玉的婀娜风流,“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感觉。这样一种风骨,流光溢彩,让人一眼万年。而宝钗最多算是身体健壮,容貌稍微端庄,称不上绝色。所以健美的宝钗和“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的颦儿来对比,毫无疑问是黛玉更胜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出身

关于出身背景,这个书中有清楚的写到。黛玉出身高贵,林家四代侯门,父亲林如海科举探花出身,林家既是权贵之家,又是书香门第。黛玉的母亲是贾母最心爱的小女儿,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而宝钗出身皇商薛家,虽然薛家也位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中,但实际上在政治地位权势方面,薛家和贾史王三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可以这样说:黛玉的出身,主要占了一个贵字;而宝钗的出身,则占了一个富字。富贵两个字,两人各得其一。富贵两个字虽然经常连在一起说,但富和贵实际上不是一回事。富很难,贵更难。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赏赐,给予金银财宝容易,但给予爵位和显贵的地位却非一般人可得。赚下丰厚的财富相对可行,但要得到显贵的地位可遇不可求。

当然如今的富和贵,往往捆绑在一起了。富了的有钱人,千方百计索取权力,成为贵人;而身份尊贵的人,也想尽办法捞钱,从而富贵兼备。

钗黛两个人,一个占富,一个占贵,可算是旗鼓相当。但确切来说,还是贵高于富。也就是黛玉的出身高于宝钗。

黛玉唯一吃亏的地方是,她虽然出身显贵,但父母都不在了,失去了家族的支撑。而薛宝钗虽然是商人之家,但她好歹还有母亲和哥哥,虽然是一个不靠谱的呆霸王,但至少她家里有男丁,薛家有人支撑门户。而林家没有男丁,成了绝户,散掉了。没有家族支撑的黛玉,势单力薄,家世门第的光环照亮不了她的前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性格

容貌和出身可以说钗黛并秀,但性格上她们却显著不同。

黛玉直,宝钗曲;黛玉刚,宝钗柔;黛玉热,宝钗冷;黛玉尖锐,宝钗圆浑;黛玉天真,宝钗世故。从这些特点来看,她们两人不但有区别,甚至可以说她们的性格特征是完全对立的。

比较一下,发现钗黛两人在为人处世截然不同。薛宝钗为人豁达,即所谓的随分从时,她比黛玉更得下人之心,就是说整个荣国府的上上下下都更喜欢薛宝钗。书中提到“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可知她更得人心。

此外薛家还不时的给贾府众人送些小礼物。比如给大观园各姐妹送宫花,还有薛蟠外出回来,给大家都带来一些小玩意小礼物、地方特产等,宝钗各处都一一打点,就连万人嫌的赵姨娘也没漏过,也得到了一些意外惊喜。所以赵姨娘后来还跑到王夫人那里去说宝钗的各种好处。

显然在所谓的为人处世,人情世故这一点上,黛玉好像是不如薛宝钗的。大家的印象是: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且动不动还喜欢使些小性子。因此不管贾府的人还是看书的读者,通常的结论认为是:薛宝钗在贾府的领导印象和群众基础这方面,都是要优胜于林黛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个说法其实过于宽泛、笼统,根本经不起深入的推敲。我们可以来看个例子,贾府的最高领导老祖宗贾母,她更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书中多处描写了宝钗对待贾母种种处处的用心讨好,点吃点贾母爱吃的,点戏点贾母爱看爱听的,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宝钗为人做事的圆润世故,所以有人就想当然的认为,贾母必定更喜欢薛宝钗。

但是实际情况呢,贾母虽然也可以说喜欢薛宝钗,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喜欢仅仅局限于,她认为宝钗是一个优秀的大家闺秀,仅此而已。这种喜欢,能和自己的亲外孙女林黛玉相提并论吗?完全不能,根本没法比。

书中但凡写到贾母对宝钗有所褒奖时,都是带有明显的距离感的,很多都是客套话,就像“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谁都听得出只是亲戚之间的客气话,疏远而客套。但贾母对真正喜欢的人,比如宝玉、黛玉、王熙凤,贾母跟他们就没有距离感,叫宝黛为“小冤家”“两个玉儿”等等,对王熙凤更是“猴儿”、“破落户”什么的很随意的叫,这个才是贾母的心中的,所谓内外亲疏之别。她把黛玉当做自己家人,而对宝钗永远是当做一个客人。

当然还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贾母因为种种原因,及对家族的考虑,没有适时为宝黛做主,但是她却从来没有想过选择薛宝钗成为自己的孙媳妇。贾母或许考虑过宝钗的妹妹薛宝琴,不过宝琴早已经定亲了;贾母也开玩笑的委托过清虚观的张道士看有没有好的姑娘,给宝玉留心。不管这些是真话,还是潜台词,但是当她说这些的时候,她好像彻底遗忘了:就在他们自己家,还住着一个貌似完人一样的薛宝钗,而且年龄已经不小,应该早早出嫁的薛宝钗。从这就可以看出,贾母从来没有真正的考虑过让薛宝钗嫁给宝玉。

说到这个所谓的为人处世,大家觉得黛玉就是属于不招人待见的类型,觉得她为人骄傲,看不起出身平贱之人。可是书中也有这样一个例子,比如黛玉教香菱写诗,黛玉是一片真诚,对香菱孜孜不倦,循序善诱,没有一点架子,也没有一点矫情。香菱的身份跟黛玉的身份差别很大,黛玉对她可曾有过一点点的盛气凌人吗?没有。另外还有黛玉对待妙玉的态度,也是很平和,没有半点轻视和排斥,哪怕她知道妙玉对宝玉也有爱慕之心。

所以说,宝钗更会为人处世,这不是错,特别是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她更容易获得好感,真的。但是在评价钗黛两人于人际关系这件事上,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一帮吃瓜群众对你再认同,也顶不上大领导的一句话,最终还是得看关键人物的态度。再者宝钗为人处事圆滑,一是她的年龄本身就比黛玉大几岁,更有经验;其次宝钗的为人处世,也可能是宝钗刻意为之,刻意要拉拢人心。相比之下,黛玉却是个天真直爽,更具真性情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面对宝钗和黛玉的容貌、出身和性格进行了比较,那么最后是谁胜出呢?其实谁好谁不好,并没有一个标准,所以也就没有谁胜谁负的答案。但是从贾母、王熙凤和宝玉的态度来看,他们是更欣赏黛玉的。而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中来看,他的态度也是更偏爱于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