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丁玲,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革命女作家,她的革命征程可谓传奇,感情经历也极为复杂。

丁玲的一生共经历过四段感情,每一段她都付出了最真挚的爱意,但只有第四段修成了正果,而这最后一位丈夫,却比她小1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

然而,正是由于她复杂的感情经历,才能反映了她追求真爱的勇气和坚持。

丁玲三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丁玲三段刻骨铭心的感情

1904年,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佘市镇高丰村,她的家庭原本是富裕的,但在她4岁时父亲去世以后,就破落了下来。因此,小时候的丁玲是在外婆家长大的。

丁玲的外婆家也是大户人家,对子女的教育很上心,丁玲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接触到了向警予这样的进步青年及早期共产党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女时期的丁玲

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思想开放,在1922年来到上海后,就结识了共产党人瞿秋白、陈独秀、李达等人,并在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丁玲之所以入党除了受母亲的影响,还因为她想要为受苦受难的妇女鸣不平。

在丁玲很小的时候,她的弟弟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亲戚都来安慰她的母亲,然而亲戚们却因为丁玲是个女孩,便说出了“死的是丁玲就好了”这样一句伤人的话。

在丁玲长大一点儿的时候,她的一个表姐考入了清华,但表姐不久就被家人拉回了家跟死人拜堂成亲,只因表姐之前跟这个男人订了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看到过封建制度下对女性压迫的事实,所以她想要解放妇女,反抗封建制度。

1925年,丁玲遇到了第一任丈夫胡也频,胡也频火一样的热情打动了她,两人迅速结婚,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丁玲甚至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段情窦初开的感情,就像得到了全世界一样。

在爱情的滋润中,丁玲与胡也频生下了他们的儿子蒋祖林,可就在丁玲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时候,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也频

这段感情虽然只有短短的5年,但对丁玲的一生却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丁玲第二段感情的对象是冯雪峰,可他们偏偏在错的时间里相遇,导致这段感情刚开始就结束了。

胡也频去世后,丁玲将只有5个月大的儿子送回了湖南老家交给母亲抚养,自己则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和胡也频

这段时间,丁玲努力不让自己闲下来,因为一闲下来,丈夫的音容就会出现在眼前,令她痛不欲生。就在这时,冯达的出现安抚了她伤痛的内心。

那是1931年,当时担任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私人秘书的冯达,通过冯雪峰的关系找到了丁玲的寓所,希望她能够与史沫特莱见面。

丁玲答应了,不过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冯达时常来找丁玲聊天。两个充满同样理想的年轻人有着太多的话题,他们从社会的黑暗讲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从两人的家世、家庭讲到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

不知不觉中,他们之间发生了细微的感情变化,于是在1931年冬,他们结婚了。然而在1933年,由于冯达的叛变,丁玲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到了南京。虽然后来丁玲被迫有了女儿蒋祖慧,但这段感情已经名存实亡了。

直到1936年,冯雪峰通过关系与丁玲取得了联系。同年9月,在党的帮助下,丁玲秘密逃离南京,回到上海。

离开“牢笼”的丁玲,结束了那段幽暗的生活,同时结束了与冯达5年的夫妻关系,她像一只自由的鸟儿一样,感到无比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在延安

在一个美好的中秋之夜,丁玲乔装打扮混入人群离开了上海,经西安辗转到达了陕北——一个革命者梦想的地方。

用一生来爱丁玲的陈明

用一生来爱丁玲的陈明

陕北苏区的火热生活与外面白色恐怖蔓延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次来到陕北的丁玲,就被这里对革命的激情打动,一篇又一篇的文学作品也在此期间如喷泉般奔涌而出。

1937年8月,丁玲准备赴山西抗日前线,临行前,团里来到一个年轻的宣传部部长,他就是陪伴丁玲走完人生历程的陈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和陈明

陈明1917年出生,见到丁玲时他只有20岁。陈明虽然年龄小,但已入党一年,还在上海从事过地下工作,经历丰富。

初次见面,充满朝气的陈明就给丁玲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而谈吐不凡、知识渊博的丁玲同样让陈明充满好感。

在之后的相处中,陈明成了丁玲最得力的助手,丁玲也像关心弟弟一样关心着陈明。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的战友情逐渐萌发了爱情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和陈明

丁玲与陈明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但两人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直到有一次,丁玲与陈明在一个小饭馆中聊起了各自的婚姻大事,丁玲直率地问陈明:“我们两个行不行呢?”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表白,陈明被吓了一跳,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回去后在日记中写道:“让这种关系从此结束吧!”但这句话被丁玲看到了,她不解,他们才刚刚开始,为何要这么快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明

其实,陈明并不是因为丁玲是名人,地位比他高,也不是因为丁玲比他年龄大而不接受这段感情。只是因为觉得丁玲的经历比他的复杂,过去生活的道路也不一样,对将来的生活没有把握。

就这样,对丁玲的第一次主动挑明,陈明慌乱地拒绝了,并在1939年与一位剧团女团员结了婚。

由于之前尴尬的收场,陈明结婚的喜讯并没有告诉丁玲,这对丁玲打击很大。后来,陈明从好友口中得知,丁玲听说他已结婚十分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和陈明

或许,在面对两个选择时,只有选择其中一个,才能知道另一个才是自己想要的。结婚后,陈明时常想起丁玲,在内心无数次纠结后,他决定离婚,正视自己对丁玲的感情。

在陈明与丁玲的爱情纠葛中,他的妻子是最大的牺牲者,对此,他始终怀有负疚的心情。

1942年,陈明和丁玲终于修成了正果,他们结婚没有张扬,没有请客,甚至很少人知道他们已经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

对于他们的结合,一些人对他们的关系是否长久表示担心,毕竟他们年龄相差甚大。但陈明和丁玲并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丁玲甚至鼓励陈明:“随他们说去,让他们说上几年,还能说几十年?”

陈明也非常肯定,自己对丁玲的感情不可能再有变化,他愿意用一生去爱丁玲。

婚后,陈明和丁玲都投入了工作中,他们心有灵犀决定不再要孩子,以免妨碍工作。陈明认为自己没当过父亲,也当不好这个角色,所以干脆不要。况且,丁玲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难免疏于对他们的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玲和陈明晚年

陈明对丁玲的孩子蒋祖林和蒋祖慧视如己出,但蒋祖林总是直呼他的名字。对此,陈明并不计较,他说:“我从不要求他喊我叔叔。”这也算对孩子变相的爱护。

陈明努力当好继父的角色,余生都在照顾丁玲,他的行为终于打动了蒋祖林的心。解放后,蒋祖林到苏联留学,写给陈明的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想还是应该喊你叔叔。”

陈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终究获得了孩子的认可。

二十一世纪初,90多岁高龄的陈明回忆起与丁玲相爱的时光,深情表白:“我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和丁玲共同度过的,而且和她在一起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