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

论睁了眼看》创作于1925年7月22日,初刊于是同年8月30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38期,后收录于鲁迅的杂文集《坟》中。

这不是一篇小说,也不是什么散文,而是一篇杂文。鲁迅的这篇杂文其实就是一个主题,那就是要正视自己,为什么要正视自己,因为我们从来不爱反思自身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问题,总是先关闭自己的双眼,不敢正视,要么把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我们从来没有错,错不在于我们,而在于对方,对方要反思,要反省。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醒对方,要对方反思、反省。

“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

不敢反省,不能反省,没有必要反省。不仅不需要反省,还要歌颂。

“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
“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如果被发现出了问题,戳破了谎言,显露了本相,那么,就闭上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

闭上眼睛之后,自然万事大吉,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

孔子都说要“五日三省吾身”,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爱反思、反省呢?根本的问题在于专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专制社会不爱反思自身的问题?

为什么专制社会不爱反思自身的问题?

专制社会中,权力高度垄断,垄断于君主。君主掌握一切国家权力,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权力不受任何的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正因为如此,君主超越了一切,类似于哲学王和圣人。

古人讲,天子,就是天选之人,上天的儿子,上天怎么会有错呢?所以,君主既是权力的拥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圣人。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似乎通晓全天下的所有。因此,专制社会爱造神。他们必须“圣化”君主。依靠个人崇拜来加强权力的垄断,让世人崇拜,臣服于君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既然是圣人怎么会有错?怎么可能出错?所以君主是不会出错的,既然没有错,反省什么?没必要反省,所谓的“罪己诏”,并不是皇帝对已犯下的过失进行自罪自责,而是“不德”以彰显自身的有德。从德行上树立皇帝的神圣形象,使其成为维护皇权的有效手段。

所以,君主根本不能用真实的过失来动摇自身的地位。

更何况,君主掌握一切权力,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约束和监督,这能出错了吗?一旦决定出错,那将是根本性的,绝对权力决定了君主不可能出任何的差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君主不可能出错,也不会有错,又何须反省、反思呢?既然君主没有错,那么,错在官吏吗?

因为专制社会是自上而下层层任命官吏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确定和行使,那么,官吏的权力来源于上级,君主。所以官吏们对待君主、上级,必须伺候好。表现的乖巧,所以他们也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权力是上级给的,做所的事情都是按照上级的意思办的,我何错之有?”有错也是上级,况且怎么可能有错,有错上级会任命吗?

即便真出了问题,那么,必须捂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绝对不能让上级知道,要一切掌控在官吏权力范围之内。无法解决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所以说,官吏也没有错,自然没有必要反思、反省。

既然官吏也没有错,那么,错在于民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广大民众,更没有反思、反省,强权高压,专制垄断之下,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顺从,根本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他们都是随大流,都是按照官吏的通知、决定在遵守。即便错了,所有人都有错,大家都有错,凭什么自己有错?

所以说没有错,从上到下,都不可能出错,那么,错在哪里呢?既然都没有错,肯定就不需要反思、反省。因此,最后只能是:问题都在于别人,错都在于别人,自己是从来不会出错的。要正视也是别人正视,对方正视。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

魏昕.《“罪己”并非悔过——由汉代诏令看“罪己诏”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