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重庆山城

重庆是吴冠中的“第二故乡”,意义非凡。吴冠中虽然出生于江苏宜兴,但因抗战爆发,于1941年随杭州国立艺专迁至重庆青木关继续刻苦求学。在后来的人生中,吴冠中又多次来到重庆写生考察,创作了一大批描绘重庆风貌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十年代重庆老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城

吴冠中《夜重庆》68×88cm 纸本设色 1979年 深圳美术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夜重庆》68×88cm 纸本设色 1979年 深圳美术馆藏

吴冠中1997年在《文心画眼》中写道:

八年抗日战争,我居重庆郊区5年,忆及蜀中风物人情,仿佛第二故乡,故曾多次入蜀写生,每入蜀,情思脉脉,年光倒流。矗立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长江山城气势雄伟,鳞次栉比的重庆的独特风貌举世无双。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其重叠、错落、黑白相间、垂线的统一与横线的连绵构成无比丰富的建筑雕塑感或雕塑建筑感。......70年代我用油画和水墨写生过重庆,画那密密麻麻的古老吊脚楼之林、黑屋顶白山墙之城,作风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予人感觉是具象的,其实须依靠抽象的手法,如果真具象地画一间一间的屋,则10年也无法完成。二十年没有再去四川了,换了人间,今日重庆是何光景,谅决非故人之貌了。翻阅自己画集中的老重庆,又生怀古情结……愿她永葆青春,不随作者同衰老。

由此可见,吴冠中对于重庆的感情之深。1989年,他还将一幅水墨的《山城重庆》带去巴黎,送给同窗老友朱德群,以此纪念他们在重庆同度患难之情。

吴冠中 山城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山城重庆
《山城重庆》,1979年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城重庆》,1979年作
《老重庆》 布面油画,1996年作,42cm×44.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重庆》 布面油画,1996年作,42cm×44.5cm

画家以俯视角度写此《重庆山城》,右侧大面积房舍鳞次栉比、积叠绵延之势,密密麻麻被“堆砌”在山体之上,几乎满盖画面三分之二空间。 在左下方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以留白的方式布局出江水交汇场景,一条长江横卧画面底部,船只来往,打破房舍密不透风的压迫感,远处青山作抽象化处理,云雾缥缈,形成了丰富的层次,又突出山城重庆的特殊地理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玉龙山下丽江城 1978年作

玉龙双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龙双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龙雪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忆写玉龙山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月下玉龙山

一九七八年,吴冠中取道昆明丽江,走访玉龙山,此后创作不少以“玉龙山下古丽江”为题之作,多以鸟瞰角度写古城概貌,房舍栉比鳞次,形貌抽象。本幅流水依绕人家,黑瓦白墙,石桥垂柳,街上行人如鲗,乍看似寻常江南风光,惟抬头雪峰巍踞,皑白之山体几占画面近半空间,当是丽江古城一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龙山下丽江城》,1992年作,97×73cm

参阅吴冠中同类题材之作,甚少如此构图。白墙黑瓦的建筑显示出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气息,大块浓墨形成的树冠以及一片绿色的草叶,造成画面丰富的色彩效果,愈发显得远处的玉龙山、从雪山上流淌下来的溪水,以及白色墙面更加洁白无瑕,也使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吴冠中对形式律动有着特殊的敏感,此作画家用笔恣意纵横,用色大胆而丰富,透露着一种神采飞扬的气韵。经过提炼和意象化的风景既显示出一定的写实倾向和写生色彩,亦讲究笔调和形式结构的抒情性,实为精彩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丽江城旧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春之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始林》,1980年作

《春之曙光》为吴冠中先生转折时期的作品,这幅绘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交错的枝杆,自然、充满活力,点线面的布局,疏密有致,总体上既承现出中国传统绘画的文雅,又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张力,这一点难能可贵!表现在舒展的枝条中,每一笔都带着生长的气息,前景中一棵较粗的树杆,给整幅作品定以苍劲的底色,墨色浓淡不一,使它灵动而强劲。緾绕的藤蔓,划分着空间,营造一种寂静、深邃的氛围,仿佛初春的某个早晨,晨光给树林带来了氤氲的气氛,树木发芽,藤蔓生长,画家感到了这里有花在绽放,也许是水汽折射的阳光的光斑,总之,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初春。春之曙光以一种抽象艺术的形式之美的迹象,隐匿于笔端,悄悄漫延到纸上,成为吴冠中先生转折时期的一个代表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鸟天堂》,1989年作,45×70cm

据当年的一些书信往来,这幅作品大约创作于1985-1987年间。吴冠中1980年赴贵州写生,得速写《贵州原始林》,1987年,吴冠中又赴贵州,在侗家村寨等地写生,原始森林的繁密、百年老树的遒劲、各种藤蔓的交织,开始激发他对中国画线条的深度理解。此后,以丛林为主题的创作,《小鸟天堂》《紫藤》等著名作品于1989、1990年相继完成。据原藏家回忆,此作品亦是得之于那段时期,当年展开这件作品时,怦然心动,仿佛东西之美,在这件作品上照耀出了某种曙光。

吴冠中在《贵州山丛寻画》中写道:“我的目的是作画,千里迢迢而来,为的想捕捉粗犷原始之美……” 在经历各种惊心动魄的危险之后,他又写道:“我真感到胆怯了,心想,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冒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吴冠中先生到贵州清水江畔写生

貴州侗家山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貴州侗家山寨
吴冠中  黄果树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黄果树瀑布
云南思茅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思茅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冠中 四川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