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头,好像没有哪个行业不饱和的。

最新的消息——

由于网约车运力饱和,多地提示慎入网约车行业。

何止是网约车,

与网约车并称为都市新“铁人三项”的快递、外卖都已经相当饱和了。

至于餐饮、美容美发、电商等等行业,想要挤进去分一杯羹,都得做好躺着出来的准备。

可怎料到,就是在这么个万物下行的时代,城投居然紧紧抓住了一个朝阳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最最朝阳的行业是什么?

开发墓地!

一个是初升的太阳,一个是人最终归宿。乍听起来,反差有些太大了。

但听上去很离谱的事情,往往会在现实中发生——

开发墓地这门生意,现在正在被各地城投抢着做。

如益阳城投投资了3.5亿,在面积约360亩的地上进行着相关的开发;安远城投花了1.8个亿,打造了个440亩的景观陵园。

近年来,城投的公墓资产占比是越来越高了。

深究原因,

开发公墓这件事就足够“正确”。

近年来,“强制买墓地”的新闻时常出现。

最近一次的新闻就是湖北下面一个镇子要求村民们购置公墓。为了推广墓地,甚至有地方想出了“凭购买墓地证明领取骨灰”的办法。

这倒不是想到老百姓那捞一手,主要还是为了上面交代下来的那个八个大字——

实行火葬,改革土葬。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所以要改革土葬,实行火葬,然后再统一安放到公墓中。这个想法自然是极好的,但实行手段确实过于粗暴了一些。

不过,这也能看出以后推行公墓是大趋势。

从逻辑上来讲,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而未来我们的归宿都要被公墓承载着。

这可是大需求啊!

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付费项目,但还不止这么简单。

从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情况来看,咱们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

老龄化加速期!

大致从2020年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会迅速提高。

公墓的需求还在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另外一方面,

我们目前的火化率还在50%左右,并且向上的走势并不明显。

这说明什么?

公墓的潜在需求还尚未完全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求在增长的同时,还尚且存在大量的潜在需求,可以预见这是一片无比辽阔的蓝海。

在未来二三十年,才会迎来墓地行业的巅峰期。

超级庞大的需求摆在你眼前,你说这都不算朝阳产业,其他产业那能算个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发墓地利润还足够高。

由于用地的特殊性质,在规划时更要参考当地居民的建议,所以墓地可不是那么容易批的。

如南京已经有30余年没有新规划过墓地了。

我国人口超14亿,墓地数量3000多处,相比其他国家,如美国人口3亿余人,墓地却多达50000处。

这么一对比,你就知道我们有多缺墓地了!

在严重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下,现有的墓地已经快用完了。如上海浦江镇普静绿园已使用墓穴4万多个,剩余墓地不足8千个,预计将在3年内就要用尽。

一样必需品,却可能多年没有新供应,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墓地的价格开始飞涨!

在北京,2010年还能买到2万/㎡墓地,仅仅过了3年,这类实惠的墓地就再也找不到了。

时至今日,一线城市中,北京广州深圳的墓地均价在6.5万/㎡左右,而上海则更高一些,均价近10万/㎡。

而在实际中,天价墓一个又一个地冒出来。

比如上海松鹤园就曾经因“均价高达76万元/平方米”上了热搜。这个价格,在上海没有几个豪宅可以比肩。

成本方面,墓地又几乎都是“廉价地”。

一宗种墓地的土地收购成本多则每方几千块,少则百余块。如上海福寿园,原土地收购成本仅为190元/㎡。河南福寿园更是低至44元/㎡。

同时,开发“墓地产”的资产规模要求不大,相比房地产开发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开发墓地基本上几个亿就能搞定,资金上的压力又不算大。

需求量大、成本低、利润高,这种生意基本就是躺着赚钱了。

来看一下这个行业的龙头股福寿园。

23年,福寿园的毛利率高达92.81%,比茅台91.96%的毛利率还略胜一筹。而在过去的几年毛利率也都是高于80%,相当稳定。

也就是说,一块墓地卖10万块,成本只有1万块。

最最重点的来了——

这个行业的壁垒相当坚实。

在我国前十的公墓中,可以看到基本都有国资的身影。

这完全是可以预料到的,因为公墓本身就是比较敏感的特殊用地,与民生紧密相连,国资自然能拿到优先开发权,接下来就是一些实力雄厚的民营资本。

据统计,约70%的墓园市场由国有单位控制,约30%为非国营。

此外,墓地相关的殡仪服务,如殡仪馆存放、火化等等也基本都是国有资本在为大家服务。

在这个背景下,城投的优势显而易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城投公司投资墓地项目还能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说通过专项债等资金渠道为墓地项目提供支持,进而降低城投公司的融资成本。

就这样,

这门稳赚不赔的生意,被城投稳稳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要抄底墓地产?

在墓地价格飞涨的年代下,许多人都慌了。

尤其,如今的城投都在争相开发的墓地,很多人都担心城投在债务压力下,会为了市场化转型、增加营业收入而进一步推高墓地的价格。

我的答案是不。

首先,陵园墓地整个的市场规模还不够大。

虽然整个行业欣欣向荣,但到23年底也还不到3500亿的规模,相对于以万亿为单位的城投债来说杯水车薪。

开发墓地带来的收入,暂时只能是城投现金流收入的一个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观念在随着时代变化。

观念的变化实在太快了。

以前,无数人努力半生只为有一套房子,而现在,当代年轻人对于房子的执念已经没有上一代人那么深。

这样的变化,在“墓地产”同样适用。

老一辈人对于死亡有着强烈的仪式感,认为走之后被安放在墓中是一种体面,同时也能被后辈怀念祭拜。

这一代人确实对墓地价格的飞涨非常焦虑,所以提前为自己,甚至是为家里人一同购置好墓地的大有人在。

但年轻一辈更为洒脱。

认为生活不易的年轻一代,更注重活在当下,生前不管生后事。

在当下,除了火葬外,年轻人们似乎对树葬、海葬、气球葬、太空葬等等一系列的新式葬法更有兴趣。

最后,墓地市场不够“自由”。

“墓地产”与房地产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房子的价值不仅仅在房子本身,更在地段,在窗外的风景。

房子所在的地段随着地铁交通、商业、学区等等要素的注入而价值抬升,房子也随之升值。房子所在地区若是拥有江景,规划了地标级建筑,也能升值。

同时,房子可交易,存在流通性。

墓地本身的价值,在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就是墓地是一锤子买卖,封墓之后便再无交易的可能。

再就是,墓地供应被牢牢管控着。

如今,墓地地价高,主要原因就是墓地供应稀缺,导致需求远大过供应。

但墓地资源真的有想象中那么稀缺吗?

完全不可能。

我国地大物博,要找出适合造陵园的土地轻而易举,重点其实还是在管控上。

直白地说,墓地市场实际上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墓地的价格实际上是完全可以被调控的。

在这样的市场下,投资是随时都可能出现风险。

因此,咱们就把墓地看作一件消费品好了。

如果在你的观念内,这是你人生最后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那确实可以早做打算。

如果你打算趁着这个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想着趁机大赚一笔,那我劝你赶紧打消了这个主意。

这种朝阳行业,咱就别眼红了。